孔慶好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水道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煙臺 264109)
生態林業是指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在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創造出最佳環境狀態的林業。生態林業是整個林業發展的基礎,主要是由森林的地位、功能以及作用來決定的。我國擁有非常豐富的森林資源,且功能強大,木材生產出的林副產品多種多樣,能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是動植物的棲息地、天然氧吧、基因庫、過濾器,為人類帶來眾多好處,對人類生存與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林業產業也是我國經濟組成之一。林業生態建設與產業在根本上就是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生態環境,經濟效益也會有所提高,進而形成一種穩定又高效的生態系統。
林業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兩者之間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存在著森林資源共同因素,林業產業發展和林業生態建設的開展都需要森林資源作為依托,若最基本的森林資源沒有得到很好保護,那么林業質量也就很難得到保證,更何談生態意義能夠得到體現,林業資源的稀缺更不會形成林業產業,導致林業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林業產業發展主要重視經濟效益,而林業生態建設更加重視生態效益。林業產業的發展不僅能給國家提供大量的稅收,還能以經濟方式調節參與生態建設人員的積極性,為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充分保障。林業生態建設應從森林資源保護開始,禁止亂砍濫伐,保護野生動植物的生長與繁衍,大力宣傳生態保護知識,讓越來越多的人提高對生態、環境愛護的意識,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林業產業與林業生態之間雖然存在著沖突,但仍然可調。林業產業應當全面實現人與自然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應當重視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相統一,林業產業發展可以在兩者之間尋找一個合適的平衡點,既能夠實現林業產業的大發展,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環境,既兩全其美,又達到互利共贏目的。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的生態林發展規模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整體的綜合質量還相對較低,目前我國林業生態建設中現存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樹種單一。由于人工造林的比例較高,自然林的比例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同時,在建設生態林的過程中忽視了封山育林措施的實施,樹種搭配不夠合理,進而導致混交林的整體比例長期無法提高。另外,還存在針葉林樹種比例過高的情況。二是治理力度不足,目前,多數地區的林業生產中存在過度重視造林規模的情況,而忽視林區后續經營的問題,且科技含量較低、技術條件不足,導致造林的整體效率相對較為低下。三是保存率低。多數林區的保存率遠遠低于預期,所取得的生態效益不夠明顯。
生態環境意識的匱乏是導致生態林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多數地區對于林業建設的認識僅僅停留于其經濟效益,對林業產業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并沒有提高重視。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當前林業產業建設還存在發展片面、重視短期經濟效益、忽略林業產業所帶來的長期生態效益等問題。
現階段,各地的林業產業建設大多依賴于地方財政,而地方財政能為林業產業提供的資金數量十分有限,進而出現后續管理力度不足、技術維護程度較低等問題。因此,新造林的建設質量無法得到保障,林區的成活率長期無法提高。同時,在林業建設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現有的林業相關政策無法將社會力量、科技力量充分調配到林業產業發展事業中,也導致林業產業的發展效率較低。
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無論是林業部門,還是社會群眾,都應該要積極認識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提供良好的社會基礎。國家可以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意義的宣傳和推廣,通過電視、報紙、廣播等,廣泛普及其重要性,提高群眾的思想認知,減少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并且積極引導群眾投身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來。
俗話說的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對于生態林業工程建設工作也是一樣,只有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才能為我國現代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有序開展、科學開展保駕護航。對此,各地政府要積極結合本地區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實際來完善相關的法規制度,這樣才能推動本地區生態林業工程發展體系的完善,才能推動生態林業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林業生產與后期撫育管理都需要足夠的資金,比如購買林木材料、撫育管理、組建專業化的管理隊伍等,都需要資金作為支持。當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資金投入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這些款項將用于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各個方面,比如林業生產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林業管理隊伍的建設等,資金不足是一個十分顯著的問題。對此,要積極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的資金投入力度,除了財政撥款的費用之外,還可以積極加強對社會資金的吸引,讓更多社會企業、相關機構組織參與到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來,給予一定的資金、技術或者物資支持,讓整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過程可以順利推進,積極宣傳和推廣各種林業新項目、新技術、新方法。
針對社會公眾對生態林業建設缺乏了解的情況,一方面,各地方林業部門需要轉變生態林業的宣傳工作思路,通過建立生態示范區、拍攝相關紀錄片等更加新穎的宣傳方式來吸引公眾主動了解生態林業建設,使其充分認識到生態林業建設對自身以及整個社會的重要性,從而愿意主動投身于生態林業建設工作中,并配合、支持基層林業工作者的各項工作。另一方面,要大力宣傳并且做好普及植樹種草、水土保持以及生態農業等科學技術知識的工作。同時,也要改進林業生態建設項目管理,在保護森林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提高地方林業生產單位的自主盈利能力,通過實際數據及切實經濟利益來吸引社會資本投資,以緩解生態林業建設所面臨的資金壓力。
關于林業技術的推廣,需要注重其推廣模式以及方式的創新,并由此建立推廣網絡。基層是影響林業技術推廣的重難點,因而可以在基層建立合適的網絡推廣站點,形成區域化的推廣體系,保障推廣網絡的正常運行,促使推廣工作有效落實。
結束語:綜上所述,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是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所產生的一個戰略規劃,其目的是通過林業建設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當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要對癥下藥,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各種問題的解決,不斷發展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