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遼寧 沈陽 110847)
高校在開展學雷鋒活動過程中,存在著學雷鋒活動簡單流于形式、簡單化的傾向,吃不透雷鋒精神實質,內容形式過于單一,時間相對固定,有季節性特點,通常集中在每年的“3 月雷鋒月”,在此期間形成“學雷鋒熱潮”,而時間一過熱情就褪去了,這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雷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某些高校學雷鋒活動存在功利化傾向,即通過對雷鋒精神等奉獻精神的實踐來滿足自身某些功利化的需求——提高綜合測評成績,期末容易得獎學金,這樣的做法完全失去了學習雷鋒精神的意義,嚴重背離了最初提倡踐行雷鋒精神的目的,是不可取的。在這些流于形式化的學雷鋒活動中,雷鋒精神的實質內涵極為可能被混淆或蒙蔽,那種雷鋒式的生機和活力會有所減弱。鑒于此,高校建立常態化學雷鋒機制,深度推進多元化的志愿服務體系勢在必行。
習總書記在參觀撫順市雷鋒紀念館時強調,我們要見賢思齊,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志愿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與雷鋒精神一脈相承。而高校是廣大青年學生聚集的地方,是學雷鋒活動的重要陣地,必須承擔起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重要職責,與時俱進地傳承弘揚雷鋒精神,開展飽含“春天般溫暖”、充滿青春激情的青年志愿服務,志愿服務不僅是潤物無聲的愛心善舉,也是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組成機制,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容。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立德樹人、服務社會的必然要求。
轉變學習理念,開展學雷鋒主題實踐活動,將傳承雷鋒精神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廣泛組織青年學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組建大學生志愿者宣講團開展“四進”活動,即進廣場、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開展大規模宣講,還可以召開座談會、主題班會和團日活動等;平時也可以開展義診、心系敬老院、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發現身邊的雷鋒、報道典型事件、樹立先鋒模范等等,努力打造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形式。
深度推進志愿服務的常態化和多元化。提高志愿服務水平,大范圍宣傳先進事跡,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把學雷鋒活動納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設指標考核體系,把雷鋒精神的學習和宣傳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相結合,使教學與實踐鏈接,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將學雷鋒活動納入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完善評獎評優機制,創新大學生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努力打造學雷鋒活動的精品項目。
充分發揮教育系統人才資源優勢和理論研究優勢,搭建交流平臺,圍繞雷鋒精神,特別是習總書記關于雷鋒精神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論述開展理論研究,精準把握雷鋒精神的新內涵與時代價值,明晰雷鋒精神的實踐路徑。
宣傳方式多元化,抓住文藝創作優勢,鼓勵創作反映新時代弘揚雷鋒精神、謳歌英雄模范事跡的影視、文學、音樂、美術、曲藝等作品,結合時事用藝術的力量積極宣傳“身邊雷鋒”的好人好事,發揮網絡和新媒體的作用,營造一種長效學雷鋒的氛圍。通過遼寧易班學院微信公眾號及抖音視頻等網絡平臺設立相對固定的“學雷鋒”欄目,可以運用新聞報導、嘉賓訪談、理論研討、公益廣告等多元化形式,宣傳開展學雷鋒活動的經驗和方法,對新時代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跡進行報道,評選“雷鋒式班級”、“雷鋒式學生”、“雷鋒式年級”等,在全校范圍內宣傳新時代的雷鋒精神,形成昂揚向上的校園氛圍,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雷鋒精神是亙古不變的,但學雷鋒的方法和媒介是需要與時俱進,打造新時代學雷鋒活動的熱潮,努力構筑“天天見、天天新、天天深”的蓬勃局面。爭取行程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處處有雷鋒的局面。借助高校學生會和社團組織作為重要抓手,推進學雷鋒活動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