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苗族形象是近年來中國工筆人物畫家在進行苗族題材創作時的主要采風地區之一。在繪畫藝術形式語言繁榮發展的大環境中,我國當代工筆人物畫的主流繪畫中出現了大量的以少數民族日常生活為主要題材的工筆人物畫創作。
構圖是人物畫章法的體現,空間意識則是主要體現在透視方法和在表現三維空間時物體系之間的空間排布喜好,他們是作為組織畫面布局的重要形式語言。如果說好的線條表現著作者的氣力那么構圖則直觀的表現著作者的品位。在傳統工筆人物繪畫中主要以平面化的三點透視空間感來塑造畫面意境,在構圖上深受各個時代自身的哲學信仰和文化潮流所影響。在空間意識上追求一種平面的二維空間與散點透視技巧結合營造粗弱化光線和立體空間感的意象性空間。這種構圖與空間意識在當代苗族題材工筆繪畫中有了一定的傳承與發展,由于受到西方寫實觀念的影響,出現了很多具象的三維空間塑造,立體感的空間形式語言使得畫面的空間感更強烈,寫實性更強。而在構圖上也吸收了西方繪畫和日本繪畫中強烈的戲劇性和氣勢恢宏的大幅人物組合構圖。近幾年一些攝影中的構圖意識也在苗族題材工筆人物畫中有所體現。這些吸收和改變,拓寬了工筆人物畫的構圖思路和構圖風格。
隨著當今時代的轉變,人口流動加快,文化的傳播與融合也隨之加速,黔東南地區苗族的分支與文化交融也更加復雜化,當代苗族題材工筆人物畫的構圖和空間意識也發生了與時俱進的改變,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幾種。
將畫面進行充實飽滿的排布,人物繁多,與背景緊密呼應。在當代苗族材工筆人物畫中此類構圖的典型作品為陳孟昕的《臘月》《一方水土》劉泉義的《二月花》等等。這種構圖方式主要應用在大幅的工筆創作中,它的主要特點是通過豐富的人物景物組合將畫面填充的十分飽滿,留白較少,物像之間的主次關系相對較弱。在此基礎上結合較大的畫幅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代入感。例如在陳孟昕的作品《一方水土》中,通過滿幅式的畫面構成,整個畫面中各個主要人物按照其獨特的審美進行堆疊,在整體散點透視的基礎上結合局部的焦點透視進行人物描繪,通過構圖和空間意識加強了畫面的張力和表現力。
拼接式構圖類似于古代四條屏式組合畫面的變種,是在當代工筆人物畫中特有的較為新奇的構圖方式,其中包括條屏式拼接,異景同構式拼貼和局部模塊式拼貼。這種拼貼式的構圖理念與一些當代藝術品的拼接法有與曲同工之妙。畫家們將不同空間,不同的元素進行打破和重組制造特殊的構成感和視覺效果。局部模塊形式的拼接喜歡將形狀大小不規則的一個個獨立的小幅作品進行錯落有致的組合,適合傳達出相對輕松,新鮮的視覺感受。條屏式拼接則是將尺幅相同或不一致的條屏進行組合,組合的元素多。在當代苗族題材工筆人物畫中的代表作品有劉泉義的《繡片的故事》,畫面將一位秀麗的苗族姑娘肖像畫面與一塊橫向的苗族的傳統繡片組合,通過這種二維圖案花紋與三維人物肖像的組合傳達了獨特的故事性和意境。
這種構圖主要特點體現在視覺中心的特殊性,不同于常規的s 型,圓形,矩形或是對角線等構圖將視覺中心安排至畫面中心附近,而是將視覺重心進行偏移。通過重心傾斜的方式營造視覺沖突感和不穩定性。這種構圖往往伴隨大面積留白如劉金貴的工筆作品《三月三》描繪了三個沿著河邊放逐花燈的苗族姑娘,畫面大膽的把視覺中心集中在畫面中下部,上方大面積的留白采用黑色進行平涂,簡明扼要的描繪出了夜空的深邃,給觀者無限的遐想空間。而三個彎著腰的姑娘緊湊的穩定了畫面的結構。在當代苗族題材工筆人物畫作品當中為了塑造敦實的苗族人民形象,這種通過視覺上營造相對新鮮的視覺體驗給予觀者沖擊力的不平衡型構圖一般是將畫面重心引向下部或左右側,避免放置畫面頂端導致頭重腳輕的觀感。
當代苗族題材工筆繪畫在構圖方面有大量吸收互相借鑒的機會,造就了其多元化的可能性,當代優秀的苗族題材畫家也在繼承傳統構圖的基礎上不斷加入新鮮元素,不同于傳統工筆繪畫相對單一的構圖和空間模式。他們通過布局新奇的構圖更好的營造了畫面的氣氛。而構圖的優劣與否依靠的是作者的品位和格調,需要博采眾長進行選擇性的吸收借鑒才可防止不倫不類的構圖情況,將當代苗族題材工筆人物畫的藝術境界進行提高。在構圖方面是我認為與傳統的工筆人物繪畫在面貌上較為不同的一點,最顯著的特點表現為構圖風格融入了更多西方繪畫中的構圖意識,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配合帶有西方寫實意味的人物塑造方式。其中有的融入帶有現代攝影審美意識的構圖也有融入了當代藝術中拼貼,重組的構圖意識,還有較為具有當代中國工筆畫特色的大幅的滿幅式構圖等等。在構圖方面的形式語言類型復雜繁多,其審美趣味的傾向也與中國古代傳統的構圖趣味有較大的不同。其主要的共同特點是較為符合當代大眾的審美趣味。
這些創作特色使得當代的苗族題材工筆人物繪畫呈現了良好的生態系統和豐富多姿的藝術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