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有限責任公司礦山機械制造維修分公司,寧夏 銀川 750409)
精神文明建設歸根到底是提高人的素質,是引導人們對自己的主觀世界自覺地進行改造,從而提高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必須以培養社會主義新人作為自己的目標和歸宿。“新人”的標準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這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培養共產主義新人的思想在中國當前階段的具體化。“四有”是一個完整概念,包括了人的素質的兩個方面: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四有”的四個方面是密切聯系的,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理想和文化,可以說理想是根本,文化是基礎。這四個方面有機的結合,培養起一代四有新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人的素質是歷史的產物,又給歷史以巨大影響。一個民族的素質如何,對社會的發展起重要作用。在社會主義歷史條件下,努力改善全體公民的素質,必將使社會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使人和人之間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新型關系不斷發展,使整個社會的面貌發生深刻的變化。
(一)有利于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加強員工的凝聚力。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中流砥柱。雖然通過“抓大放小”,一部分國有中小企業以租賃、承包、售出、參股等方式向產權多元化轉變。但是,進入2000 年,我國的國有資產已經達到9 萬億元人民幣,構成了極其巨大而龐雜的體系,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在幾乎所有的工業領域仍占據主導地位。因此加強國有企業精神文明建設,深刻貫徹國家的發展方針,能夠更加明確國有企業的發展方向。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而精神文明建設又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因此企業在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也在提升著自己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
(二)構建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習總書記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充分體現出文化的重要性。無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還是一個企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①在企業中精神文明的建設就是文化自信的強有力體現。從企業的角度出發,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企業文化能夠激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中國特色國有企業制度之下,構建具有企業特色的文化,是凝聚企業最大力量,實現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支撐。企業要從歷史、行業、區域等方面不斷深挖發展歷程、奮斗歷程中形成的企業精神,挖掘企業在行業和產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挖掘企業在區域發展中承擔的重要責任與使命,將企業文化、行業文化、產業文化、本土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企業發展助力添彩。②
國有企業主動承擔責任,把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多方位組織開展防控。
(一)提高政治站位,層層壓實責任。國有企業各級領導干部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上來,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做到思想認識到位、組織領導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實行主要領導包保機制,將責任落到實處,嚴防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各級單位主要負責人要切實擔負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各級領導干部要認真履行“一崗雙責”,相關部門要落實好監管責任,嚴格把關,發揮作用,抓實安全基礎,抓實督導檢查,切實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要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工作重點。
(二)文明融入生產,凝練企業文化。國有企業將企業精神、安全理念、核心價值觀等進行認真梳理。把精神文明建設融入、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各項工作中,并運用多媒體平臺、微信、QQ 等網絡平臺,拓展輿論宣傳的途徑和渠道,把企業文化核心理念貫徹于企業具體的經生產營、安全管理、科技創新等各個領域和環節,形成能夠體現企業發展戰略和企業經營的精神文明建設。
(三)堅持“以人為本”,增強職工歸屬感。該礦把企業意志轉化為職工的共同認知、認同的精神文明建設實踐,增強了職工對企業的認同與歸屬感,凝聚人心。將報道方向和鏡頭聚焦一線職工,從中發掘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以弘揚先進人物事跡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結合點,與企業轉型發展、規范經營和安全文化緊密結合,通過總結、樹立、宣傳體現企業精神和核心價值觀的典型事跡,加強輿論引導,用職工身邊的實例感化和引導職工,并在各自的崗位上體現共同認可的價值觀,把企業的目標和要求轉化為自覺意識與主動行為為企業做貢獻。
(四)聚焦群團有作為,澆筑志愿之花。國有企業各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加強對志愿服務工作的統籌規劃、協調指導、弘揚志愿服務精神,積極培育志愿服務文化。將國有企業員工發展為“政策宣傳員”、“一線指導員”、“愛心服務員”、“信息聯絡員”和“前沿戰斗員”等角色。
新時代發展過程中國有企業要在新的挑戰中抓住機遇,針對性的開展精神文明教育,提升員工的凝聚力,不斷加強新時代國有企業文化建設。
注釋:
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年6 月第一版.
②李聲輝.新時代國有企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路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