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晟銘建筑勞務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由于鉆孔灌注樁施工簡單、對各類地質條件有較好的適應性、設備投入成本少以及比較容易保證施工質量。所以,在各種樁基工程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如今,在地質條件比較差的工程建設之中,經常會使用到鉆孔灌注樁。
埋設護筒是鉆孔灌注樁施工的第一步,護筒的垂直度和平面位置正確與否,護筒與護筒底角是否透水、是否緊密,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成樁和成孔的質量。在埋設的過程中,護筒中心軸線應當與測量標定的樁位中心對正,其垂直偏差不應超過1%,其水平偏差不應超過50mm,鉆頭直徑小于護筒內徑20cm 至40cm,當進行鉆孔灌注樁鉆孔的時候,應當讓護筒之中的泥漿施工液位維持一定的高度,產生1米至2米的液位差,從而防止孔壁坍塌[1]。
當對鉆機進行安裝的時候,鉆桿中心與鉆頭中心應當與護筒頂面中心相對準,偏差不應當超過50mm,在鉆孔的過程中,鉆桿(或者吊繩)應當維持垂直的狀態,在施工的過程中,應當隨時使用線錘檢查,防止鉆孔傾斜。當進行鉆孔的時候,以慢速、低擋的的方式均勻的鉆進,尤其是要防止在護筒出口位置發生滲漏與失穩的狀況[2]。
一定要把制作完成的骨架放到干燥的、平整的場地中。為使骨架在起吊的過程中不會變形得到充分的保障,應當采用兩點吊的方式。在骨架進入孔口以后,應當扶正骨架,讓骨架慢慢的下降,不可擺動撞到孔壁。
當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時候,導管的埋設深度應當嚴格控制在2m 至6m,施工人員不得為貪圖方便而一次拆數節管、超量灌注,應當多探測,對導管的埋設深度進行及時的調整,避免由于埋管太深而產生埋管和堵管的狀況。在開始灌注以后,應當連續的、緊湊的實施,中途不可以停止。為了使樁頂質量得到保障,在樁頂設計標高上面應當加灌0.5 米至1 米的高度。
1.成孔檢測
中國的成樁檢測技術要比成孔檢測技術更加的完善。然而,從防患于未然的角度來講,成孔檢測技術要比成樁檢測技術有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加強對成孔檢測技術的開發力度,尤其是重點研究會對樁承載力造成很大程度影響的灌注樁樁底沉渣厚度檢測方法,在未來將會是中國樁基工程之中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2.聲波透射法
伴隨著交通工程投資的不斷增加,以橋樁為代表的各類大直徑鉆孔灌注樁層出不窮,而聲波透射法在這些工程之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當前,數字化聲波儀已經代替了傳統模擬聲波儀,不但應用更加的便捷,并且在分析方法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判斷領域已經 不再只有判讀,聲頻與聲幅也加入其中。如今聲波CT 也已經投入使用,由此,該技術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3]。
1.剪球的時候卡管
當對混凝土進行灌注的時候,時常會出現剪球的時候卡管的狀況。發生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沒有使用合格的混凝土。假如在開始灌注以后,混凝土拌和不均勻、坍落度太大或者太小,混凝土積累的過程之中粗骨料沉底,就有可能造成漏斗口位置粗骨料互相擠壓密實,而導致漏斗口被堵塞。所以,當把首批混凝土拌好以后,一定要對其坍落度是不是與要求相符合進行檢查,通常情況下,應當把其控制在設計規定值的高限。除此之外,在機械上料的時候,有可能摻雜有一些卵石混入混合料或者大顆粒石塊。
第二,塞球制作不科學。剪球的時候細骨料或者砂漿滲透到導管和塞球間、塞球直徑和導管直徑差別太小、塞球材料不好,都會導致堵塞。基于這種情形,應當在灌注以前在塞球和管壁接觸位置涂抹潤滑油,或者適度的減小塞球直徑。如果出現剪球卡管的狀況,可以依據具體狀況,使用適當長度或者比較大的直徑的鋼管或者鋼筋,桶塞球讓其落下,也可應用機械振動導管讓混凝土落下,然而,一定要保障混凝土在落下的時候導管落回到正常埋管的方位。假如使用以上方法仍然無法解決,那么,就只得把漏斗吊開,了解塞球的方位[4]。
2.中途卡管
在夏季施工的時候,在灌注的初期階段應當依據配比加入緩凝劑,從而防止初期混凝土太早的初凝。中途卡管非常容易導致斷樁事故,對此必須要有足夠的重視。當卡管以后,如果灌注的混凝土沒有太大的量,應當中止灌注,立刻把鋼筋籠提出,再次下鉆,清除干凈已經灌注的混凝土,或者應用吸泥機把混凝土吸出,并且再次清孔。
封底不成功指的是由于第一批混凝土灌注量不充分而造成泥漿或者水進入導管之中,導致無法持續進行混凝土灌注而產生缺陷樁。導管第一次的埋設深度應當超過1m,只有這樣才能夠使灌注樁的質量得到保障。
鉆孔灌注樁施工流程多,而且每一個環節之間都有著緊密的聯系,對施工技術的水平要求比較高。所以,應當遵循以預防為主的原則,加強施工質量管理意識,加大施工技術管理力度,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只有這樣做,才能夠使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得到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