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華信理化檢測中心有限公司,遼寧 大連 116600)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人們焚燒石油、煤炭等燃料,砍伐森林焚燒時產生大量的CO2,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
當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現象。
1.人口劇增
人口的劇增嚴重地威脅著自然生態環境間的平衡。每年僅自身排放的CO2 量就將直接導致大氣中CO2 的含量不斷地增加,這樣形成的CO2溫室效應將直接影響著地球表面氣候變化。
2.大氣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已構成一全球性重大問題,關于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已經明確指出了自上個世紀末起地球表面的溫度就已經開始上升。
3.海洋生態環境惡化
海平面呈不斷地上升趨勢,將直接導致淡水資源污染等不良后果。陸地產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學廢料等不斷排入海洋、海水中的重大泄油事件及人類活動引發的沿海地區生態環境破壞等都是導致海水環境遭破壞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破壞
造成土壤侵蝕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適當的農業生產。人類過度砍伐森林、開墾土地用于農業生產以及過度放牧對植被進行嚴重的破壞。土壤侵蝕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造成大范圍洪澇災害和沙塵暴,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并惡化環境。
5.酸雨危害
酸雨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已受到全世界的關注。酸雨能毀壞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發達國家,一些發展中國家酸雨也迅速發展。
6.水污染
全球大約有10%的監測河水受到污染,人類的用水量正在急劇地增加,同時水污染規模也正在不斷地擴大,這就形成了新鮮淡水的供與需的一對矛盾。
1.火山活動
地殼下100-150 千米處,有一個液態區,區內存在著高溫、高壓下含氣體揮發份的熔融狀硅酸鹽物質,即巖漿。一旦從地殼薄弱地段沖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2.地球公轉軌跡變動
地球周期性公轉軌跡由橢圓變為圓形,距離太陽更近。根據研究地球的溫度曾經出現過高低溫的交替,有一定的規律性。
CO2 的主要來源有三個,一是動植物的呼吸作用;二是化石燃料的燃燒;三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工業革命前,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占主導地位。但工業革命以后,尤其是近幾十年來人口急劇增加,工業迅猛發展,呼吸產生的CO2 及煤炭、石油、天然氣燃燒產生的CO2,遠超過去的水平。數據表明,上個世紀每年釋放于大氣的CO2為900 萬噸,目前已增至50 億噸。顯而易見,化石燃料的燃燒是大氣中CO2 最主要的來源,據聯合國環境署估計,CO2 的釋放量到2050 年還將增加一倍。
從2000 年開始,我國CO2 排放量開始快速增加,2005 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2018 年排放量達94.3 億噸,總量遠遠高于排在第二位的美國,占世界總排放量的28%。截至2018 年,全世界CO2 排放量約為339 億噸,其中主要經濟體和碳排放大國美國、歐盟、印度、俄羅斯和日本排放量分別為51、35、25、15.5 和11.5 億噸,合計約占全世界總排放量的70%。
與其他污染物不同,CO2 的減排存在很大的技術難度。目前,主要有3 種技術選擇。一是采取化石能源替代技術,主要包括清潔能源替代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新能源技術;二是提高能效,進而通過減少能耗實現削減CO2 排放;三是碳埋存及生物碳匯技術。此外,稅收等財政金融政策可以起到加速技術改造進程,優化資源配置,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的作用。
少用一度電可以減排1 千克CO2。重新設定空調溫控器,冬季時將空調溫控器比原來調低2 度,每年能減少CO2 排放量2 千磅。使用節能燈泡,盡可能的使用自然光照明,電器不工作室徹底關閉而不要處于待機狀態。
減少包裝能讓家庭垃圾減少10%,每年少排放1200 磅CO2。少用10雙一次性筷子可以減排0.2 千克CO2。
拼車出行可以有效地節約汽油消耗。只在需要時使用汽車,走路買菜,盡量避免高峰期出行,采用以上方法將會減少10%的CO2 排放量。
千家萬戶的燃煤爐灶排放的煙塵中有大量的CO2。發展區域性集中供曖供熱,設立規模較大的熱電廠和供熱站是消除CO2 的有效措施。同時具有以下效益:提高熱能利用率、采用高效率除塵器、采用高煙囪排放、減少燃料運輸量。
使用二次能源,如煤氣、液化石油氣等,還應重視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的利用。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短時間內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當前應推廣洗選煤的生產和使用,以降低煙塵和SO2 的排放量。
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生存。
南極已經出現大面積的雪地衣藻,將皚皚白雪變得紅紅一片。南極氣溫首次突破20℃。南極的企鵝缺乏食物出現大批死亡,高溫使磷蝦繁殖受阻,企鵝沒東西可吃。北極熊無法依靠浮冰到海上覓食變得瘦骨嶙峋。
我國的經濟增長依靠工業生產拉動,對于工業占比為絕對主導的這類城市而言,發展低碳經濟的著力點和減排潛力釋放必須高度重視,從需求角度來看,能源需求總量在基準情景、低碳情景和強化低碳情景下均呈增長趨勢,由于驅動因素的作用差異,基準情景下能源需求量最大,強化低碳情景下最小,要實現這個目標仍存在著一定的挑戰。我們應該立刻開始執行節能環保相關措施,增加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