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強
(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博平鎮政府,山東 聊城 252111)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文化的追求。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人們的文學功底也會得到增強。當然,當地政府還要開展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以此來強化群眾對文學的認知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在群眾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中投入了很多的時間,但是在部分工作環節中存在著問題,這不利于提升群眾的思想道德素養,也無法有效的普及全民藝術。
通過分析當下的情況,我國群眾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活動的時間比較短,部分工作仍然停留在探索的階段,為此,工作開展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很多問題。再加上活動缺乏有效的引導,這導致群眾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活動的開展沒有了方向性,從而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開展群眾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活動的目的在于讓群眾從中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提升群眾的藝術修養。為了能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防止活動出現形式化的現象,并且要將資源都充分運用到活動中,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國家在推進文化自信建設的事業中所付出的努力,以此來增強人民群眾的民族自豪感。當前,我國許多地區都會定期開展多種多樣的文化下鄉活動,甚至有的地區還專門成立了文化館。從表面上來看,文化下鄉活動和文化館的建設會提升群眾的文化素質,實則不然,這樣的活動過于流于形式化,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并且最終所取得的效果也不理想。
隨著時代背景的不斷變化,人民群眾對文藝創作的認識也不盡相同。為此,不管是選擇文藝活動的內容,還是選擇文藝活動的方式,要盡可能凸顯多樣性、多元性的特點。此外,要進一步改革創新群眾文藝創作的激勵機制,并將新的時代元素都融入到這一激勵機制中,這一做法有助于推動活動的發展。為了能讓人民群眾參與到文化下鄉活動中,我們要創新思想,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出發,推動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當前,活動形式的單一影響到人民群眾參與文藝創作與全民普及活動的積極性,同時,活動形式的單一性還會影響到活動的有效性。
做好引導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有效的引導各項活動,才能為群眾文藝創作與全面藝術普及活動注入新鮮的血液。同時,要在有效的引導下,不斷完善活動結構。眾所周知,人民群眾是參與活動的主體,然而,文藝活動的內容卻都來源于現實生活。為此,各個地區的政府要做好市場調研,在此過程中挖掘本地區的特色,尋找本地區與其他地區的不同之處,并將本地區的特色通過文藝活動呈現出來。這樣的活動具有獨特性,更符合了群眾文藝創作與全面藝術普及活動的初衷。
目前,從投資力度上來看,國家已經在群眾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活動投入較多的資金,但是由于缺乏科學、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導致許多資金沒有運用到關鍵地方,甚至有些活動的內容并不符合相關的要求。為此,我們有關人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規范工作人員的行為,從小事抓起,確保群眾文藝創作與全面藝術普及活動的順利開展。當前,還要定期培養培訓文化館的工作人員,并且不斷優化輔導工作。當然,還要進一步建設群眾文藝活動品牌,讓群眾文化活動從本地區走出去。與此同時,還要從其他地區引入群眾比較感興趣的文藝活動,增強人民群眾的參與意識,調動起人民群眾參與文藝活動的積極性。此外,還要進一步完善群眾文藝創作激勵機制,從而達到推動群眾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活動的發展。當地政府還要承擔起自身的職責,加大宣傳力度,從多個方面、多個層面出發,利用物質、精神這兩個方面獎勵人民群眾,將人民群眾參與文藝活動的熱情激發出來。
我們知道,為了能加快農村文化建設,改善農村社會風氣,密切聯系黨群關系和干群關系,深入貫徹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所以,我們要創新活動形式,確保文藝活動的多元性、多樣性,要讓活動適應各個年齡段的群眾,提高活動內容廣度和深度,增強它的藝術性、審美性,讓廣大的人民群眾從情感上產生共鳴,逐漸提高國民對藝術的認同感。
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文化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開展群眾文藝創作與全面藝術普及活動既推動了文化自信的建設,又提高了國民的綜合素質。同時,這一活動的舉辦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維護了社會的穩定。自從進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多個領域已經取得耀眼的成就,當然,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要著力開展文化活動,通過文化活動,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