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寒輝
(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蛤泊鎮梭頭灣小學,河北 秦皇島 066408)
所謂微互動,是指在進行教學過程中,通過微信互動的方式來開展具體的教學,讓學生們在一個虛擬的空間中開展對應的學習,從而讓學生能夠在一個極為放松的空間中開展學習,充分利用網絡內容包裝學生的語文知識,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想更好地開展微互動,教師應努力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開展對應的教學。
微信最大的價值不在于它的聊天功能,而是在于它本身的分享功能。用戶可以通過分享的方式很好地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當一個使用者發現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后可以將其共享出來,這樣所有的網友都能夠在很快的時間內閱讀到這篇文章。這一工作特點同樣可以應用到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中,讓班級中的每位學生點評,抒發自己的情感,從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語言表述能力。
比如在講授課文《蒲公英》(小學語文三年級)時,在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教師在微信上分享了這樣一篇文章《關于蒲公英你還知道什么》,整篇文章主要給大家介紹了蒲公英的基本情況,重點介紹了蒲公英醫用用途。比如它的消炎、緩解胃部壓力、提升自身免疫力等功能。學生們看完這篇文章后,對蒲公英有了新的認識。隨后教師讓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評論,有的學生說道:“蒲公英還有這種功效,回去讓媽媽知道。”隨后教師要求大家用比較精美的語句包裝自己的觀點。于是有學生評論道:“原本以為蒲公英只會到處亂飛,沒想到它竟然還有如此功效。”有的同學說道:“從小就喜歡蒲公英,喜歡它那小傘狀的外形,更喜歡它無私的奉獻精神。”通過這種方式開展教學,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最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篇關于“蒲公英”的小作文。
微信中可以將各種精美的圖片分享給其他網友,網友們同樣可以根據這些圖片給出對應的觀點。教師同樣可以將這一特點應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搜索一些有趣的、有深刻含義的圖片,來更好地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力度。
比如,在講授課文《西湖》(小學語文三年級)時,教師給大家搜索了很多關于《西湖》的照片,并將其放在了微信的群中供大家觀賞,大家拿著手機一點點地賞析著這些西湖美景。隨后教師讓學生們開始發表自己對這些圖片的認識,同時要求大家可以隨意選擇出發點進行探討。于是大家紛紛開始討論,有的學生寫道:“這張雨后西湖讓我想到那一年我和媽媽一起去西湖的情景,確實非常讓人感動。”教師說道:“怎么感動了,能不能詳細地說一下?”學生繼續互動道:“那一年,我剛剛上一年級,媽媽帶我去西湖玩,我很調皮,到處亂跑,結果跑丟了,媽媽下著雨到處找我,最后終于找到我了,從此以后我出門再也不敢亂跑了。”有同學評論道:“你媽媽怎么找到你的?”學生說道:“到處喊我,我卻在湖邊看小魚呢。”老師繼續說道:“那確實是你不對,不過你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最后教師說道:“你這個是一個很好的題材,建議你將其整理成一篇小作文,讀給你媽媽聽,那將更會是一件令人感動的事情。”
主題聊天同樣也是開展微互動教學的一個主要方式,與前面兩個方式相比,主題聊天更加自如,教師只需要確定一個互動話題,學生們就可以根據這一話題開展對應的互動,并能夠在互動中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
必要的時候主題聊天可以將前面兩種方式融入到其中。比如一次教師給出的主題是“受驚的九寨溝”,教師說道:“剛剛過完的8 月份是令人難忘的一個月份,在這一月中,素有‘人間仙境’的九寨溝旅游景區發生重創,很多漂亮的景點從此再也看不到,關于這一事件,大家有什么看法,請大家在微信中互動起來。”教師布置完這一互動主題后,在網上共享了幾篇關于九寨溝地震的新聞和文章,學生們通過閱讀文章進一步提升對這一事件的認識,于是紛紛開始互動。有的學生說道:“九寨溝我以前去過,確實很美,特別是珍珠灘瀑布,讓我至今難以忘懷。”有學生說道:“我雖然沒有去過,但經常聽爺爺、奶奶說起,他們經常給我說九寨溝是他們去過最美的地方。可惜我還沒有去,就再也看不到了。”隨后很多同學開始發出感慨,對無法再次見到九寨溝表示可惜,整個聊天變得有些沉重。教師見狀引導道:“人每天都會錯過很多,如果我們都非常在意,還怎么生活?我們是不是還要勇敢面對呢?”受到教師的引導,大家逐漸開始放寬心,繼續進行互動。通過這樣的主題互動,不僅可以更好的提升學生之間的關系,還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這都對學生未來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在開展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認為學生只要能夠在課堂上寫出一篇合格的作文就能達到既定的目標。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作文的寫作不僅在于練習,更在于交流,不僅在于積累,更在于互動,不僅在于面對面,更在于自由。微互動能夠給學生們創建一個自由、神秘、隨意的空間,學生們可以在這個空間中了解更多的知識,更好地提升互動力度,提升自身審美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該嘗試通過這種方式開展對應的作文教學,讓課堂變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