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洪威
(河北省平鄉縣第六中學,河北 平鄉 054500)
學生從小學踏入初中,就增加了生物這門新學科。面對這門新學科,有的學生感到好奇和興奮,因為可以學到新的知識,有的學生感到手足無措,不知道怎么辦才能學好,總之,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想法。這種不同的想法也會產生不同的適應時間,而學生適應的時間從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學生對生物知識接受的快慢和成績的優劣。因此,讓學生盡快適應這門新課程,對它感興趣,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反映,生物這門學科,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既不像數學那樣需要很多邏輯上的思考,也不需要像語文那樣有很多知識需要理解和背誦,初中生物只是需要簡單的背誦即可。只要學生能用心去記憶,就可以取得好成績。關鍵是教師怎么樣才能讓學生喜歡上這門學科,并且能夠主動去背誦。
(一)講解知識點應該與生活相關。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經歷很多與生物有關的事情,只是我們還不清楚這些,甚至有的現象我們也不知道是為什么。教師講課時,如果能夠把初中生物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生通過學習生物知識就會覺得這不僅僅是學習,更多的是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識,而這些知識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非常有用,必須掌握。比如在講解骨骼內容之前,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老年人為什么會比較容易骨折?學生帶著問題,通過學習探究課本知識,最后得出用生物來解釋老年人容易骨折的原因就是: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對蛋白質和鈣質的吸收利用能力降低,骨細胞的分解速度逐漸超過了骨細胞的合成速度,使骨密度變低,骨頭就會變脆,因此,容易出現骨折。甚至還可以進行知識拓展: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骨折的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
(二)多與學生互動。師生互動,是培養師生情誼、鍛煉學生膽量、及時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順利開展教學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新課標教學理念的指引下,與學生互動更加凸顯出重要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多提問,這樣才能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所以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來,是教師的一種能力的體現,也是對學生的一種責任所在。比如,在學習用顯微鏡看細胞的時候,即使在有限的幾十分鐘的課堂時間內,也應該盡量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好奇心,讓每個學生都去實驗一次。這樣做既能鍛煉學生的膽量和動手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比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解的“填鴨式”教學效果要好上無數倍,還能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提高教學效率。
(三)讓學生各抒己見,多聽聽學生的看法。面對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看法會有所不同,教學工作也是同樣的道理。生物教學不能給學生一種教師說的所有東西都是對的想法。課堂上,教師應該創設一種寬松的教學氣氛。讓學生能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告訴學生,要懂得相信自己的觀點,而不是一味地聽老師的,這樣就會吸引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否則,很可能會讓學生失去對生物的學習興趣。甚至會反感這門學科。因此,初中生物教學更應該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
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如何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取得好成績,是我們教師的責任。因此,教師不要只有課上的付出,在課下也應該進行反思:這節課的課堂效率如何?是否實現了教學目標?是不是自己所希望了理想化的效果?如果不是該怎么去到達理想化的狀態,如果是,又該如何堅持下去,保持好這種效果呢?
(一)作業布置得是否適量。布置適量的作業能反應學生的掌握程度,如果布置的作用過量,會讓學生疲倦,作業太少,又不能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至于作業的多與少,是需要參考學生來的評判。因此,教師在課下要與學生適當進行交流與溝通,以便了解學生的心聲。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后,教會才能知道下一步如何更好地開展工作。
(二)學習上有哪些困惑。每個學生都會面對不同的困惑,但是這些困惑并不適合學生在課堂上說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在課下適當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知識掌握程度,并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如果經過老師的指導,學生解決了問題,那么該學生一定會印象深刻,會對生物倍感興趣。同時,教師以后的工作也會進行得非常順利。
(三)更好地改進教師的工作。任何一個人的工作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教師的工作也是如此。要想把教學工作做得越來越好,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學習補充和完善,這就需要學生的配合與支持。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候教師自己可能發現不了自己的問題,或許學生能看出來。在課下交流的時候,把學生當成朋友,誠心以待,在平等友好的聊天中或許教師就會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師發現不足之處,及時進行糾正,會把自己的教學工作做得更好,也有利于教師的工作能力的提升。
總之,初中生物知識并不復雜,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注重興趣的培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才能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取得良好成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