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大樓村學校,河北 保定 072150)
作業的設計與評價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業的有效設計與評價,有利于幫助小學生鞏固課堂所學,也有利于學生明確自己的數學復習重點。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對小學數學教師的作業設計與評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作業的創新設計及科學評價,會讓小學生從作業中獲得更多學科信息,促進學生進步與學科改革力度的加大。對作業進行分層設計與評價,落實因材施教思想,會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具有數學學習成就感。
小學數學作業的分層設計,需要從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層次入手。給學生設計層次化的題型及開放度不同的題目,會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培養,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每個小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數學學習意識與能力方面存在差異。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教師要考慮到每一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落實因材施教,利用具有階梯性與層次性的題型,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小學生具有學科學習的特有需求,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能力出發,讓數學作業促進學生的進步。題型的不同,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一般來講,教師要促進數學作業的分層設計,需要設計基本題型、提高題型及發展題型三部分。
首先,基本題型是為了滿足學習能力較弱學生的學習需求。基礎題型主要針對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設計,讓學生通過完全作業對每日所學進行鞏固。如在學習加法的時候,教師為學生留幾道計算題,則為基礎題型。其次,提高題型是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得到能力提升的作業類型,主要為了滿足中等生提高的需求。同樣針對加法知識進行作業設計,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一些應用題。最后,提高型題目具有一定的難度,主要是為了培養能力較強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在課下思考加法與生活的關系,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加法,是不錯的作業設計想法。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與小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正所謂數學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課堂。教師將數學知識與生活本質進行結合,從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進行作業設計,設計不同應用水平的層次化作用,有利于小學生數學能力的快速發展。
比如在針對圖形知識進行作業設計時,為了讓小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教師可以設計層次化的作業。基礎層的學生在生活中找到圖形原型,并將圖形規范地畫在本子上。中等學生則要完成一些應用題,從書面上了解數學作業的應用性。而優秀學生要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動手制作一個適合放在客廳的圖形拼貼畫,利用數學課堂所學服務生活。
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需要廣大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將教學活動放在更開放的環境中。總是利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與書面作業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會將小學生的思維限制在課本與作業本上。因此,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與水平,設計一些適合他們的開放性數學作業,讓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得到拓展。
比如在針對《克與千克》的時候,利用作業讓學生將知識用到生活中,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開放。對于基礎層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尋找一些特定重量的物品。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克與千克的關系編一個數學故事。對于優秀水平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思維涉及沒有被開發的克與千克知識的應用領域,促進學生想象力的開發。在這樣的開放層次不同的作業引導下,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數學能力也有所提高。
由于小學生數學能力的不同,在作業評價時,教師要用不同的標準衡量學生的進步與退步。在傳統的小學數學作業評價中,教師往往用學生的作業準確率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作業對得多的就是好學生,對得少的就沒有努力學習。一刀切的作業評價方法會傷害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讓他們的自尊心與學習自信心受到影響。因此,在當前的作業評價中,教師要建設立層次化的作業評判標準。
首先,對于基礎層的學生,他們認真完成了作業,字跡清晰,態度認真,正確率在70%以上,教師就要給予表揚,促進學生進步。其次,對于中等層的學生來講,除了要達到基礎層學生的要求外,還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最后,優秀學生要保證作業的準確率超過90%,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解題新方法。用不同的標準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有利于作業評價滿足小學生需求。
作業評語是作業評價中最有藝術性的一項內容。對于不同數學學習水平與不同個性的學生,教師要用不同的評語評價他們的作業。一些心理較脆弱的學生,不能接受教師的直接批評,教師就要在肯定他們優點的同時,提醒他們對不足之處加以改正。而對于學生上課較散漫的學生,教師則要嚴厲指出他們的錯誤,并鼓勵他們快速提高。層次化的作業評語加強了作業評價的針對性,更有利于每一位學生的成長。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作業的設計與評價是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從小學生的數學真實學習水平出發做好作業設計與評價工作,會讓其數學學習興趣得到激發,也能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達到學習目標。層次分明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及評價,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快速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