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淼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依法治國,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一個重要目標。我們要依托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法治體系來實現國家的治理,這也符合十九屆四中全會上關于“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的陳述。充分認識新時代法治建設的艱巨任務,充分克服法治建設巨大阻力,這是實現全面依法治國的必要途徑。
中國歷史文化發展傳承數千年,對于法律和法治的探索從未止步。諸子百家時代,就已經有法家思想獨樹一幟;商鞅變法、管仲變法、王安石變法、戊戌變法,乃至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們在《刑法》《民法》《廣告法》等各項法律法規方面的建設舉措,都是一種法治思想、法治意識的傳承和發展。在今天,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進入新的時代,國家經濟、政治、文化、教育、醫療等各項事業都面臨新的挑戰,也需要有新的舉措來應對新的局面。法治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我們既要以健全有力的法治建設來抵御各方面的風險,排除隱患,保障國家發展、社會改革中的合法權益、國家利益[1];一方面又要保證各項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法可依、依法合規,避免亂執法、不執法、沒辦法等情況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法治建設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護航者。我們要借助健全有力的法治建設來走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所以,如果法治建設本身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或者法治建設工作存在重大短板不足,其對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也將產生重大影響。
(一)法治建設的內外部環境更加復雜。法治建設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進程,因其需要在各種復雜的內外部環境中做好協調,保障好應該保障的權益,規避好應該規避的風險。要在錯綜復雜的關系中梳理出一條合理合法合情的法治建設路徑,這并不容易。比如當前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盛行的網絡直播賣貨行為,其既有對廣大消費者帶來福利的一面,也有對傳統電商平臺及實體店造成巨大沖擊的一面[2]。那么,我們在法治建設上是應該以如何態度對待這種行為?如何既要鼓勵新興事物、新興產業的發展,又要避免其對傳統產業造成的巨大傷害?在法治建設工作中,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事物、新現象層出不窮,新的矛盾、新的難點也在不斷出現。這都需要法治建設者們進行周全、妥善的考慮。我們既要充分了解新事物,又要有果斷變革改善法制法規的氣魄。
(二)法治建設的普及宣傳工作仍需強化。長期以來我國法治建設都面臨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相關法律法規的擬訂編制成熟完善之后,在進行落地實行的時候往往存在阻力,很多人不懂法、不知法、不守法。這一現象在交通法規、稅費法規等領域中都非常普遍。我們有法可依,但卻有法難依,其深層原因在于社會大眾群體的法治意識薄弱,在于法治工作者們的職能作用沒有發揮到位,在于傳統的普法宣傳工作有待進一步改善。如何讓既定法律法規被民眾熟知,讓民眾共同做到知法、守法,這是法治建設面臨的巨大挑戰。
(一)培養法治精英,健全建設專業體系。法治建設向專業化推進,這是保障法治建設滿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求的重要條件。要正確處理好新時代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征程中的關系,要及時發現和應對風險隱患,要及時充分保障國家、群眾合法權益,這都需要專業的法治工作者們發揮作用,體現特長。因此,我們后續還要加快推進法治精英人群的建設培養;一方面充分健全學校法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機制,鼓勵法院、檢察院、司法機關部門等進行優秀法律專業、法學領域人才的培養;一方面鼓勵培養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援助部門,支持建立更加完善的社會性、專業性法律服務機構體系[3];另一方面要面向各類企事業單位、機關機構發展優秀法律人才,建立法務部門,充實法治人員隊伍。
(二)暢通法治建設反饋路徑,妥善處理各方面關系。新時代,新事物層出不窮,過去的法律條文是否適用,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是否有法律監管的盲區,是否有存在爭議分歧的地方,這都是法治建設需要解決的問題。建立完整的反饋路徑,就是要將死板的法律法規變成靈活的法治工作,要能充分了解各方面對于法治建設的意見反饋,及時查找缺點不足。特別是對于一些群眾、一些群體不知法、不懂法、不受法等的情況,我們要積極探索新的普法宣傳教育路徑和方式方法。要充分調動網絡資源渠道和各類企事業單位、行業監管部門等的管理職能作用,同時加強對傳統媒體、自媒體、新媒體等傳播路徑的覆蓋,將普法宣傳工作全面滲透到居民生產生活、工作學習、創業就業的方方面面。這樣才能讓法治建設真正做到與時俱進。
新時代,法治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課題。我們要充分貫徹十九大以來圍繞新時代法治建設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切實發揮法治建設工作者的聰明才智和專業技能,積極探索依法治國新方法、新模式,積極推進法治建設再現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