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敬美
(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張家口供電公司,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在全球經濟日趨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市場環境的競爭愈來愈激烈,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市場都遇到了嚴峻異常的挑戰,許多新興領域隨著時代變化應運而生,要想成功,就必須合理預測未來發展的趨勢及成本支出,在參考實際情況下修正成本預算,過后嚴格對成本精準核算,深入解析,減小今后業務上的風險,但大部分國有企業依然在使用傳統的成本核算,對業務前的成本預算沒有足夠的重視。本文通過對現存的成本控制中的問題具體分析,深入思考,并提出相應研究策略。
傳統觀念中一般認為在制造產品的過程中所使用的人工、材料及固定的費用就是生產這個產品的成本,從而把產品的制造環節視作成品控制中的重心,然而降低成本的效果卻收效甚微,如果企業只是片面的分析業務流程,沒有深入探究如何有效控制產品的成本、研究所有生產環節是為什么產生成本的,判斷產品是否帶來收益的標準還停留在產品制造成本是否小于產品銷售收入,沒有看到生產產品的過程中的設計、研發、售后等所有行為帶來的資源消耗,往往會陷入為減少成本而減少成本的僵局中。然而,不同生產環節所產生的資源消耗顧此失彼,在設計研發上的花銷可以減少設計成本;投入于升級企業設備,培訓企業員工的花費可以使產品質量、產品出貨率得到有效提高,同時把后期加工及售后的成本降低。
業務部門所產生的制造費用平均分配到各個產品身上,忽略了實際生產產品的過程中所消耗的產品與花費的配比關系,不能確切傳遞成本的真實信息,這是傳統的核算方法;分配基準的指標仍使用一成不變的財務變量固定模式卻沒有考慮到非財務變量等相關因素,導致失去很多改進公司管理機制的大好機會,例如去除沒有增值空間的業務等,這就是傳統的成本分配的方式;半成品和成品普遍是工作的重點,當進行質量檢測時發現問題,應當及時修正,然而整個過程并沒有將質量管理加入到產品的生產管理中,這種管理方法則比較傳統。
要想切確洞察企業的客觀情況和實際情況,僅憑依據會計準則撰寫的財務報表是具有難度的。企業財務報表中所寫數據反映出的財務指標,只是過去的時間里企業經濟活動的總結,無法展現出企業真正的實際經營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企業創造更多價值的可能及未來的發展空間。目光長遠者,不應單一地注重比較經營數據,不考慮經營環境所產生的變化,已經出現許多實例,如:直接把短期利潤與績效畫等號,就會延遲或縮短培訓員工的支出、研究發行的支出等。尤其近些年,隨著經濟全球化,企業的發展呈現多元化,僅僅只是依賴于財務報表上的數據做統計對比,那么所分析結果的準確性有待考究。要想達到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就必須充分估算成本的數量。
“開源節流,降低成本”是現代每個大大小小的企業都在盛行的思想,但對控制成本的認知仍然片面淺薄及較為落后的企業不在少數。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第一,大部分企業只會古板地執行成本控制,只知一味減少支出經費,不懂變通,不愿嘗試開拓創新;第二,老舊落后的設備應當及時更換改進,否則極易發生安全事故,資產價值下降,會對新市場的開發及正常經營效益產生重大影響;第三,對自身認知不夠清晰,覺得成本控制的責任屬于財務及業務部門,當問題出現,如支出超過原本的預算等,不僅不仔細查找整個流程中出現的問題予以解決,還互相推卸責任,導致領頭人沒有足夠的擔當,員工畏首畏尾的局面。
在全球經濟日趨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所有企業只有不停地學習,找到管理方面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并且結合起來才不會被時代拋棄。如何從激烈的企業競爭中建立優勢脫穎而出,應當從以下方面思考:從細節中找到增值及減少成本的方法,合理評估企業內各個項目、業務是否有價值;從合作經營、參股等方面詳細剖析企業的定位,便于形成企業與企業之間密不可分的紐帶關系,如此將有效節省企業與企業之間交易時所產生的成本,擴大原基礎上的盈利空間。同時,對競爭市場中所遇到的對手絲毫不能大意,通過深入剖析對手與自身相比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與劣勢,把企業規模經濟擴大減少成本,以提高自身的優勢。
如果沒有高效的團隊合作,那么企業成本控制則無法有效實施。在一個企業中,財務部門不僅僅是企業成本管理的第一執行部門,更是企業最重要的核心和領頭羊,由此可知,全面加強培養財務部門的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至關重要。但成本控制并非只依靠一個部門的運作便能實現,它就像一臺機器的齒輪,必須一環扣一環,由一條條鏈條連接而成,需要整個企業全部人員自上而下,從經紀業務產生的首個環節到最后一環,全員齊心協力,共同進行。所以企業里的每一個人,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普通員工,都必須形成成本控制精細化這一概念,并實施到經濟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中去,為了促使管理者主動采取改進措施,必須利用成本分析評估管理者的績效;為了強化成本控制意識,必須向管理者提供成本的信息;使用高效的激勵手法使企業全體員工,包括管理者,能夠全身心主動投入學習中,掌握新知識新方法,達到高效成本控制的目的。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潮流之下,國有企業與國際的接觸日益頻繁,逐漸走向國際道路,伴隨而來的是國有企業體制的變革,許多管理機制發生重大變化。例如財務指標不再是決定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非財務指標對成本控制的指導作用漸漸被許多企業重視。管理者應當結合實際,從多個角度分析評估與成本控制密不可分的非財務指標。
1.員工流動率。一個成功的企業離不開優秀的員工,員工是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企業創造財富,而員工本身就是企業擁有的財富。員工的正常流動會給企業創造新的契機,帶來新鮮血液與管理理念,并且使企業避免遭受管理與經營僵化停滯。如果員工流動量過大,則會對企業的經營、發展、實施帶來不利影響,組織不穩定,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第一,企業的領導人要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第二,為員工創造一個上升空間,建立合理的薪酬體系以及獎勵體系。
2.客戶滿意度。客戶滿意度是客戶期望值與客戶體驗的匹配程度、客戶對企業的信任程度以及產品在市場上的聲譽,如果客戶對產品滿意,在客戶之間獲得好的反響,企業就能贏得好口碑,從而減少了預算中的宣傳成本。
3.內部流程管理。如要減少物品損耗成本、采購成本、庫存成本等等,就要建立一套規范的內部流程管理,便于按時更新產品信息,并且可以提高資金流轉速度,降低成本。
第一,企業管理者要明確自己的職責與影響,并且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在內部管理控制中需要全程都跟隨參與,引領團隊不停地改進內部控制。創建一個高效、長期的管理機制;第二,如果要全方位的提升企業內部的管理意識,就必須增強企業內部控制意識,把企業管理文化高效收入企業內部控制理念的麾下,為大幅度提升企業內部管理與控制的工作效率,必須增強企業內部之間的頻繁交流與有效溝通;第三,營造一個良好的企業內部管控氛圍,全面實施對員工的培訓,以便快速提升專業人員的知識儲備及專業技能,建立一個高效的內部管控體系。
結語:任何管理機制都是人創造出來的,對信息、人以及財產的高級管理就被稱之為成本控制。如果國有企業要建造一個既科學又高效的創新成本控制體系,就必須擁有精細化的成本控制手段,合理的管理模式,有效培養人才,不斷地學習新時代里的新理念新技術,充分利用有限資源創造無限價值,以實現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