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茸茸
(河南物流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3000)
目前國內的校企合作已經初具規模,但是仍有部分合作流于形式,未能進行充分挖掘,使校企合作進一步得到加強。就物流專業而言,物流企業對于校企合作并沒有太多興趣,欠缺對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力度,目前存在的校企合作融合度不強,只存在于淺層次合作模式,對于校企合作欠缺合理的評價制度以及獎勵機制。只有徹底解決了這些問題,創建一個校企合作持續發展的有效機制,從而使高職院校資源實現優質重組,才可以提升高職院校整體教學質量。
校企合作是目前國內職業教育具有非常鮮明特征的標志,同時也是生產實踐同文化教育相互融合的重要條件。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具體是指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同相關專業企業之間的合作,以市場需求作為工作指引,通過高職院校以及企業雙方共同努力,開展對于人才教育培養的整個過程[1]。有效發揮高等院校同企業公司兩個不盡相同的教育教學資源以及實踐操作環境,采取高職院校在校學習與企業單位校外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從而培養出擁有足夠專業技術知識水平的技術人才,走進社會面向市場,以便適應目前科技的進步和生產模式的革新,以及當前時代對于技術人才具有較高專業知識素養的需求。進而充分實現高職院校培養有用人才的教育宗旨。
企業單位、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以及院校學生是高職教育教學校企合作的三個主體。利用校企合作模式,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能夠充分實現對于人才市場需求更為深刻的掌握,從而依據人才市場需求適當調整相關專業學科的設置,以有關企業對相關崗位職業技能的具體要求為準繩,進而完善學科專業課程體系,創建專業知識學業兼職技能培訓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從而改善實踐技能培訓環境,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以及學院辦學水平。與此同時,應當給企業單位未來發展提供人才支持以及人才資源后備,有效減少企業單位用工成本,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對于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來說,他們是進行校企合作中最為直接的獲利者,不但能夠充分掌握相關專業學科技能知識,有效提高綜合素質,還能夠增加就業競爭實力,降低崗位實習周期[2]。正因為如此,校企合作能夠使多方收益,假如有其中一方的利益訴求沒有能夠得到滿足,勢必會對這種運作模式的持久性造成影響。
就目前狀況而言,各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在進行校企合作過程中,主要采取如下幾種合作模式,訂單式培養、校企實訓基地創建、集團化合作等模式,但是相當多的高職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方面,只局限于高職院校按照企業單位需要開設專業學科,企業單位給學校提供教學實操場地,雙方共同創建專業技能知識培訓等方向上的淺顯層面的合作,并沒有形成進一步更深層面的融合。
(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物流專業的職業規劃方向主要是給物流企業或者大型企業中的物流部門培養基層專業技能型工作人員。然而,屬于服務型企業的物流業,存在著比較高的技術壁壘,對于實踐性的需求相對很高,并且必須直接應對客戶充分滿足客戶各種要求。傳統教學模式往往重視對于理論知識的教學,而輕視實踐操作的作用,以課堂講解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充分適應物流崗位的工作需求。國際發達國家在職業技術教育上的成功案例啟發我們,校企合作才是高等院校物流專業將來發展的未來方向[3]。高等院校物流專業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始終脫離不了企業單位的幫扶,從而要求高等院校必須主動與物流企業合作,充分建立合作關系,從而達到校企雙贏的目的。
(二)高等院校教育教學對于人才的培養,必須在掌握相關理論技能知識的基礎之上,還要具備相應的實踐操作能力,并且比較重視人才的實踐技能,從而要求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過程必須同生產實踐相結合。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對于人才培養的目標決定了高等院校必須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要使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迅速實現職業化轉型。只有在實際工作中才會磨煉出具有工作能力技術才能,學生如果不能在工作崗位上進行有效鍛煉,就無法達到企業單位職業上崗的標準。而校企合作則是最為有效的教學模式,并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三)校企合作能夠有效推動高等院校物流專業學生的就業幾率。首先,校企合作可以幫助高等院校物流專業學生獲得實踐工作經驗[4]。企業在展開崗位招聘過程中,都期望求職者具備相關工作經驗,甚至會以此作為招聘信息的相關條件。高等院校物流專業實行校企合作,使學生以實習身份到物流公司展開實習訓練,從而使學生在指定的物流崗位上工作學習,按照物流企業的相關規定嚴格執行,可以鍛煉學生具備用人單位對于新員工的所有條件要求。其次,學生利用校企合作,可以更為迅速地熟悉企業流程,學習實踐操作技能,鍛煉處理問題的工作能力,并能夠在企業文化的熏陶下,不斷改正不良作風,培養良好的職業習慣,從各個方面進行有效提升,從而使學生在畢業之后可以迅速實現職業化轉型。最后,校企合作,可以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與企業單位進行密切接觸,在實踐工作中充分了解企業用工標準以及崗位用工信息,除此之外,企業單位會對實習學生擇優留用,進而有效實現學生求職同企業招聘的無縫對接。
(四)校企合作有助于企業單位實行人才戰略,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相當多的物流企業希望高等院校可以提供具有職業精神的實習學生。高等院校學生在企業單位實習之前,一直在接受校內的課堂教育,有較高的專業技能文化知識,以及很好的文化修養,并通過校企合作,具備相應的職業技能水平,是最為理想的企業單位儲備人才。高等院校學生可以迅速上崗,可以有效緩解物流企業對于專業技能人才缺乏的窘迫現狀。
綜上所述,目前許多企業缺乏同高等院校合作的愿望,對于校企合作模式并不上心。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應當對校企合作提供幫助,對相應企業基于減稅免稅政策,從而使企業愿意參與校企合作模式。當前已經形成校企合作的高等院校與企業單位之前,并未展開更為深層的合作,合作不過流于形式。大多是高等院校迫于學生就業壓力,積極邀請企業參與到校企合作中來,很少有企業單位愿意主動尋求高等院校謀求合作,多存在于淺層模式。必須創建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環體系,使高等院校教育資源能夠優質重組,才能夠有效提升高校辦學質量。
科學先進的評價體系才能夠有效推進校企合作更為深層次的發展。當前,在高等院校和企業單位的合作期間,仍然缺少較為完善的評價體系和獎勵機制。各級政府必須創建校企合作評價機制,科學合理的編制評價標準,創設嚴格有效的評估程序,對校企合作展開全面細致的評判。與此同時,以評價體系作為基礎,創建獎勵機制,充分激發企業參加校企合作的主觀能動性。對在校企合作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和學校,應當給予獎勵,在項目立項上應當給予適當政策上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