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蕾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重慶 401331)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既有利于緩解當前就業壓力,也是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戰略之舉 。”“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報考,今年(2019 年)大規模擴招 100 萬人。”這是國家首次將職業教育獨立于教育工作板塊,置頂國家政策層面,進一步明確了職業教育作為國家發展和民生穩定重要支撐所需擔負的職責與使命,同時職業教育的大改革大發展也使職業教育戰線面臨著新的挑戰。
課題組對重慶22 所高職院校進行了調研,發現未進行公共英語分層分類教學改革的14 所,曾經進行過公共英語分層分類教學改革的4 所(只是分層教學,未進行分類教學),正在進行分層分類教學改革的有4 所(只是分層教學,未進行分類教學)。也就是說,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分層分類教學在重慶高職院校中還是未得到有效實施,所有進行過英語教學改革或是正在進行的高職院校都只進行了分層教學,而未進行分類教學,因此沒有可借鑒的成熟經驗。同時,我們也調研了重慶工商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和長江師范學院三所本科院校,發現它們的公共英語課程正在進行分層分類教學,大一進行分層教學,大二進行分類教學。基于以上調研和分析,我們認為高職院校公共英語分層分類教學勢在必行。
隨著國際交流合作的加強,在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戶互相溝通、交流與合作中,英語的應用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人才的培養就應根據社會需求進行調整。職業教育就應順應時代需求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解決職場和生活問題的能力。實踐證明傳統的高度統一的教育模式已不在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分層分類教學應運而生,從聽說能力、交際能力、讀寫能力等方面進行分層分類教學,旨在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還原外語學習的本來目的,更多地培育知識面廣博、基礎扎實、具備多元知識和才能的復合型、技能型人才,有效服務于社會經濟建設。
高職院校學生錄取采用單招和統招“雙軌制”,生源來自于不同區域,受地區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導致城市與鄉村生源英語水平差異大;學生自身個體的差異,導致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覺能力有很大的差別,社會崗位需求,導致各專業間冷熱溫差大。傳統的高度統一模式,讓英語底子好的吃不飽,導致他們的英語水平提升速度慢;而英語底子差的吃不了,導致這部分學生對學習英語失去了信心。實踐證明傳統方式,已無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型人才,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因此,高職英語教學需要充分考量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社會需求,尋找一條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新路子,提升學習效率和應用能力。
生源的差異、崗位的需求在多數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中沒有得到重視,仍然使用大一統的英語教學方式,出現了一些學生“吃不飽”,一些學生“吃不消”,這種現象挫敗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嚴重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因此,高職英語教學要理性面對學生個體差異,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實施教學改革,采用分層分類教學模式,打破只見森林不見樹木的育人方式,有助于技能拔尖人才的培養。分層分類英語教學可以使教師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基礎進行課程設置,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成績考核等。分層分類教學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能夠實現對學生進行精細化的培養,使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都能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更大的提升,從而增強高職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職業教育是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及服務等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以社會的需要為目標,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高職院校需構建以就業為導向、體現終身教育理念、面向人人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促進教育與其他類型教育有機銜接,暢通人才多元化成長渠道;需創新培養模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更多適應經濟社會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
“層”是指學生的英語現有層次和目標層次;“類”是指學生所學專業的類別。教師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個性差異,采用分層分類教學模式,以培育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高職院校教師要跟蹤掌握學生的后期發展狀況,轉變教學理念,根據學校生源情況,結合學生英語水平層次差異、專業不同的實際,突破傳統的教學觀念,從而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最優發展,以發掘學生創新潛能,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來源、英語水平的好壞、專業對英語的需要、社會對學生英語水平的需求,厘清這些差異,才能找準破解的方法,教學中才能有針對性的實施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層分類教學對任課教師也是一種考驗,將以前單一的師生交流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全方位的立體交流;單一的課堂教學采用混合式、翻轉式等多種教學形式的融合,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量身制訂不同的“菜譜”,突出課堂、自學、反饋、矯正、回授、調節等環節,實現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讓學生不僅能吃飽,還能吃好,真正做到個性化教學。
高職院校英語分層分類教學就是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人因材施教,實施差異性教學,從而提升學習效果和質量,但在分層分類教學中也將面臨諸多問題。一是工作頭緒多。在實行分層分類前,學校要組織人員對入學生進行統一考試,涉及到組卷、監考、判卷、成統、分班等一系列的問題,這無形中增加了各部門的工作量。二是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是分層分類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任課教師需掌握學生的英語水平情況,客觀的進行分層分類,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三是量化考核難度大。分層分類教學考核形式應多樣化,同時要緊貼不同層次的實際,將傳統以分數定乾坤的單一模式,轉變為考核方式多樣化的全面評價,讓學生在快樂中獲取知識。
分層分類教學是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為學生提供精細化的培養,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個體化差異,最大限度滿足個性化需求,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增強高職英語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英語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但因分層分類教學還處在探索階段,在凸顯優勢的同時也呈現了不少弊端,英語分層分類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高職英語教師要不斷深化教學改革,要充分發揮優勢,加強對弊端的認識,積極尋求改進措施,應用于實際教育工作中,發揮和挖掘分層分類教學育人培才的作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輸送更多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