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煤職工培訓學校,河南 永城 476600)
煤炭行業隨著社會結構的不斷轉型,呈現蓬勃生機,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煤炭行業也存在諸多問題,最為明顯的是技能人才匱乏,使煤炭企業管理者不得不予以重視,開始實施出培育技能人才的戰略,順應當前的發展態勢。
依據相關數據顯示:在全國范圍內,所有的煤炭企業中,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員工比重僅為6.5%。通過數據足以看出:煤炭企業技能型人才總量不足已是不爭事實。造成的主要原因和內外部多種因素有關。比如煤炭價格隨年下跌,也使煤炭企業效益降低,基礎員工薪酬和福利待遇也逐步變差,很多技能型人才都表示:因生活艱苦,環境較差,再加上薪酬待遇達不到個人需求,都萌生了離開煤炭行業的想法,這也是近些年煤炭企業技能型人才短缺的一大原因。
在煤炭企業中,技能人才的年齡呈現中間小,兩頭大的啞鈴結構,年齡結構不合理,而學歷結構也不均衡,呈現兩極化態勢。結合調查顯示:在煤炭企業中,學歷在初中以下的人才占據57%,專科以上學歷的技能人才比重僅占據了9%,足以看出:在煤炭企業的技能型人才分布結構中,不論是學歷儲備還是年齡分布,亦或是技能訓練都達不到實際需求。
依據煤炭行業的技能等級流程可知,技術人員想要獲取高級資格證書,要經過初級,中級,高級,技師和高級技師等多個流程,每一個職稱之間時間跨度較大,因時間跨度大,流程復雜,也造就煤炭行業技能型人才數量較少。
煤炭行業對比其他行業,安全隱患高,勞動強度高,工作環境趨于復雜,總的來說,整個隊伍缺少一定的穩定性。特別是民營經濟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在近些年也高速崛起,對比民營企業的薪酬待遇和收入水準,煤炭行業差距較大,部分員工心里不平衡,這也是技能型人才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不僅如此,我國煤炭行業還缺少競爭力和吸引力,很多年輕的技術人員會將煤炭行業當做職業跳板,當尋求自己真正所需的職業時會選擇跳槽。
建議煤炭企業要和職業院校展開校企合作,為煤炭領域提供人才扶持。職業院校和其他教育模式有所不同,其教學目標是培育技能高,素質高的一線技能人才,培育目的和煤炭行業所需相吻合。二者加強校企合作,一方面,煤炭行業也可為院校的煤炭專業學生提供實習場所,不論在教學大綱,課程設計,還是校外實習上,煤炭行業都可為職業院校提供幫扶,另一方面,職業院校也可為煤炭行業運輸復合型人才,這類人才不但學習能力強,自身專業知識儲備也較豐富,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成為煤炭行業的技術骨干,實現職業院校和煤炭企業的雙贏。
前文分析不難發現:很多員工都表示煤炭企業和其他企業相對比,薪酬待遇不高,外部環境較差,吸引力較低,所以,煤炭企業有必要完善薪酬待遇結構,推行技術津貼制度。依照技術人才的技能等級來分發對應的勞動收入。也要構筑完善的人才激勵體系,建議煤炭領域在薪酬分配制度上,可以適當地向技術骨干和優秀人才傾斜。同時也要完善員工職業規劃體系,在煤炭企業內部實施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兩條線,為每一位技術骨干提供全方位的晉升成長通道,將員工能動性調動起來,為煤炭企業提供更多的效益。
煤炭企業要結合內外部資源,為員工創設培訓條件,開展多種模式的培訓活動。第一,組織員工講堂。煤炭企業可以對內聘請專家學者或已退休的高級技術人員,在內部舉辦員工講座,內容涵蓋職業道德,文化精神,技術前沿,著重培育技術人才愛崗敬業精神,幫助他們明確職業操守,引導他們在工作之余刻苦鉆研,加以創新,提升個人技術水準。第二,煤炭企業可以定期開辦研討會。一些年輕的員工針對枯燥的說教不感興趣,他們個人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需要煤炭企業為其提供抒發意見的渠道,展開技術交流研討會,讓每一位員工踴躍發言,互相溝通,交流心得,也可以分享技術上的難題,尋求處理對策。第三,煤炭企業要強化現場實操培訓力度,可開展模擬處理故障培訓方法,利用開關,煤機等實物,模擬井下的故障,在現場手把手教學,針對難題一一解決,提升員工的技術能力。
煤炭企業想要對內引進復合型技能人才,單純依靠物質金錢誘因稍顯薄弱,需要另尋渠道提升員工對煤炭企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一直以來,管理者關注重心都集中在員工對企業的向心力上,所以煤炭企業有必要構筑員工對文化的認可感,重構工作價值的心理契約,搭建煤炭行業和技能人才的心靈之橋。
我國很多企業在發展中僅是口頭上關注技能型復合人才,現實上卻并不認可,某種程度上也對技能人才的持久發展產生了制約影響。這就需要煤炭企業應在之后重構企業文化,關注技能崗位價值的心理契約,真正認可,尊重技能人才,明確主流價值理念,并實施對應的制度將其貫徹落實,利用良性心理契約去強化技能人才對煤炭行業的認可感,使其對企業高度忠誠。
煤炭企業發展的技術支撐是技能型人才,科技是首要生產力,煤炭企業要結合實際發展趨勢,調整,改善技能人才的發展和培養模式,依照以人為本原則來制定人才發展戰略。讓技能型人才更加壯大,扶持煤炭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