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機關事務管理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做好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房地產財務風險管控,不僅有利于單位內部財務工作的順利開展,也有效保障了國有資產結構的優化配置,能夠為單位其他工作開展提供助力。結合現階段存在的一些風險問題,有針對性的制定管控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幾乎都未構建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單位財務人員也沒有參與風險預警的認識。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種,一是行政事業單位沒有充分認清財務的職能作用,認為單位的風險預警工作,和財務工作不相關,沒有讓單位財務參與到單位風險預警活動中,造成財務人員和風險預警工作相分離;二是單位在設置各項風險管理制度和內控控制內容時,也沒有要求財務人員參與,這使得財務人員對整個業務環節都不熟悉,不能給出建設性的建議;三是單位的財務人員,沒有主動參與風險預警的工作意識,認為只要做好相關的財務報表工作,能夠及時繳稅,就是完成了自己的財務工作職責,不想在額外承擔風險預警工作[1]。
從現階段單位內部國有房產權屬情況來看,權屬不清的問題還普遍存在,一部分單位領導忽視了房屋產權的問題,認為只要是建立在自己單位土地上的房屋,就應該是屬于本單位的,無需在辦理產權證,這實際上是無形中導致了國有資產的流失,不利于國家利益的保障。另外,還有一部分單位管理賬目不清楚,與實際情況不符,建筑面積與賬面面積存在差異,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財務管理風險[2]。
1.新時代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建立健全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和投資風險的防范機制,不斷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經營效率和成績,用風險管理制度保障行政事業單位的經營效果。行政事業單位不斷強化風險管控意識和有效措施,有效預防和治理行政事業單位風險。風險管理委員會應該堅持合法合規的法律原則,以行政事業單位的戰略目標位導向,及時向外界披露行政事業單位的相關信息,并確保各項信息真實可靠,將單位的戰略發展目標層層分解,將責任劃分到每個人身上。
2.新時代行政事業單位防范財務風險,首先應該提高房產從業人員的風險意識,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的風險控制難度日漸增加,市場經濟的多元化,也使得行政事業單位風險控制的種類增加,單位一旦發生改組、兼并、重組等行為,會給單位風險控制人員帶來更大的難度,風險控制人員很難對單位的內部經營情況全面了解,所以,行政事業單位提高風險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勢在必行,進而能夠樹立風險意識,為單位正常經營管理提供基礎保障[3]。
1.行政事業單位正確認識財務風險,對全面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有直接的影響意義,單位內部不同部門和層次的職工都會涉及到行政事業單位的風險管理工作,所以提高員工風險管理意識與風險管理能力,能夠有效預防和識別風險,員工一旦發現風險,及時將發現的風險上報給上級管理部門,單位可以結合各項情況,制定防范化解風險措施。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對廣大職工定期開展風險防范以及化解的培訓,提高員工的風險管理意識和風險管理能力,單位從大局上重視內部各類操作風險,逐漸引導員工形成風險防范意識,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增強領導干部和職工的責任感,有效預防和化解風險[4]。
2.以當前行政事業單位風險治理為基礎,從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市場價值考慮,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優化籌資方式,改革采購環節,優化員工結構,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風險管理崗位人員的待遇,避免崗位人員因為不良情緒,影響風險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風險管理工作時,應該增加風險培訓次數,有效調節各部門共同合作,制定定期換崗的制度,分散風險;房地產采取的風險防控和處理方式要多元化,以定期檢查為基礎,輔以各類風險管理處理方式,提升員工的風險控制能力,提高風險防控和管理效率,確保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風險有效防控和治理。
行政事業單位應該有效控制投資風險,要求單位內部的員工,要在日常工作中,執行內部控制活動,及時發現和控制風險,進而做到自我控制,形成單位防控風險的第一道防線。單位各個部門要將本部門的風險管理工作底稿歸檔保存,所有的風險處理事件都要在風險管理檔案之中體現,尤其是突發性事件,以此作為單位防控風險的第二道防線。風險管理部門應該組織單位對員工開展不同層次的培訓,提高員工的控制風險意識,提升員工的識別風險和風險管理能力,為單位防范風險構筑第三道防線。單位應該讓員工對單位面對的潛在風險進行了解,并能夠在發現風險后第一時間將風險情況上報,為上級領導決策提供一定的依據。單位還可以借助外界的機構來有效控制財務風險,如會計師事務所,能夠復核單位的財務報表等風險,及時向行政事業單位反饋風險相關信息[5]。
本文從現階段房地產管理的財務風險入手,對其中一些導致財務風險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如何完善財務管理的策略,要求財務管理者要結合單位內部實際情況,構建完善的風險預警體系,不斷優化財務管理手段,這樣才能夠避免國有資產的流失和浪費,最大限度的發揮出國有房地產的作用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