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會市稻草人珠寶貿易有限公司,廣東 四會 526200)
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從事藝術創作,必須擁有發現美和認知美的能力,玉雕創作也是如此。藝術創作源于生活,作品中反映出的是社會中的美好一面,積極的一面。玉雕創作作為藝術創作的一種,對玉雕師擁有發現美和認知美的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玉雕師若然沒有發現美和認知美的能力,就無法通過玉石雕刻這個手段呈現玉雕作品藝術的美。
什么樣的玉雕作品才能稱得上是上乘的作品,文化價值高和藝術價值高的作品。首先,上乘的玉雕作品要求玉雕師具備高超的雕刻技巧。俗語說玉不琢不成器,如果沒有高超的雕刻技巧,質量再好的玉石都無法通過雕刻展現其藝術性,它只能是一塊玉石,而不是一件玉雕作品。更不能成為一件藝術品。所謂的藝術品需要有人工的參與,天然的物體并不能成為藝術品。玉雕作品必須有創作者自身主觀意識的呈現,具有人文關懷的文化特征,才能成為藝術品。一件藝術品總會有一個創作主題,有一個創作目的,并不是創作者毫無目的地制作,哪怕是再隨意或抽象的作品,都會有其主題,只是這個主題不是特別明顯,需要常人花心思去揣摩和猜測。其次,一件上乘的玉雕作品需要有形式的美,結構的美。一塊玉石如何成為一件玉雕作品?必須經過玉雕師精心設計、構圖、雕刻、拋光打磨而成。形式的美和結構的美是玉雕作品呈現美的手段。玉雕師從采購玉石回來后就開始構思設計,因材施教,針對每塊玉石的色彩的特點,紋路的走向,光澤的布局等等因素設計一個最適合玉石原料的題材和外觀。這往往需要花費玉雕師較多的時間。因為玉石是極其珍貴的,同時因為玉石跟泥土不一樣,玉石是堅硬無比的,不能重復反復塑型。最后,一件上乘的玉雕作品,必須有深遠的意境構成和文化內涵。玉雕師如果只是單純簡單地復制粘貼模仿,雕刻一件靜物,例如平安扣、如意、葫蘆、樹葉等等,那不能成為一件玉雕藝術品,只能是一件玉雕工藝品。玉雕作品需要有意境的構成,通過雕刻技巧、巧妙運用色彩特點等方法呈現出來,能給人以思想上的啟發和精神上的共鳴。例如佛造像的雕刻,需要抓住人物的精氣神,通過人物周圍環境、裝飾等事物的襯托營造氛圍,表現出佛造像的慈悲為懷、濟世天下的大慈大悲功德無量。例如山水風景的玉雕作品,更需要通過巧妙的構圖、布局的設計營造出作品的意境氛圍,表達出創作者的情懷。
玉雕師若然沒有發現美和認知美的能力,所創作出來的作品只能是空洞乏味、沒有靈魂的作品。玉雕師沒有擁有發現美的能力,那么所創作的作品只是簡單地模仿,缺少個人對生活的理解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缺乏靈魂,則不能打動人心,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作品就沒有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玉雕師若然沒有發現美和認知美的能力,抒發的情感將是低俗廉價的情緒。玉雕師若然對美的認知不正確,那么玉雕師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就不是積極向上的,是負面的。那么創作出來的作品就只能是對社會偏激或過分負面的理解,缺少對人性真善美的發現,那么創作者的精神境界將會是低俗不堪,片面、偏激、負面、負能量的。那么創作者的意志將會是與社會發展相違背的,被社會嫌棄和淘汰的。
既然玉雕師發現美和認知美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這篇文章就嘗試探討如何提升玉雕師發現美和認知美的能力。讓更多優秀的玉雕師創作膾炙人口的玉雕作品,長久造福于后代。提升發現美的能力,需要有一顆善良、仁愛、好奇的心。對世界永遠保持好奇,是發現美的基本。玉雕師需要滿懷一顆好奇的心,去挖掘生活中的美。多用眼睛去看世界,多用心去感受世界,多用腦子去思考世界,生活是平凡且單調的,如何在平凡樸素的生活中發現美,就需要個人修行。玉雕師需要善于積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需要善于提煉思考生活中發生的事情給我們的啟發和感想。中國佛祖文化、道家思想、儒家思想、禪宗思想對中國的玉雕創作影響深遠,玉雕師受到這些中國傳統思想的熏陶,就需要有一顆濟世為懷的心,心中有家心中有國,永遠把國家作為自己的宗教信仰。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切實利益,多為人民做善事做好事。提升認知美的能力,需要玉雕師不斷提高個人的文化修養和藝術修養。玉雕師創作一件玉雕作品,不單單需要學習提升自己的玉石雕刻技巧,還需要不斷提升個人的文化水平。文化水平的高低將會反映在玉雕師創作的立意、取材和意境構成等創作過程,直接影響到一件玉雕作品的質量。因此,玉雕師提升個人的文化修養對玉雕創作影響尤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