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保二
(甘肅省和政縣三合學校,甘肅 和政 731200)
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需求以及對知識掌握的程度等出發,構建適當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在自主學習的背景下提升學習能力并對知識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對話式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能夠極大地滿足生態課堂的需求,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對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應用展開了研究,并在實踐基礎上進行了總結。
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應當注重對學生整體成績的把握,還應當對學生的差異進行關注,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展開教學。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定期展開教學調查,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進行充分的掌握,并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將新舊知識進行有效的連接,并自主地對知識進行連貫的使用。
例如,在進行方程的意義一課的講解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講解為主,在應用對話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首先對知識內容進行預習,并鼓勵其將自身無法理解的內容進行提問。接下來將學生進行分組,在組內對自身的疑問進行討論,并努力對知識的答案進行探索。學生經過交流和討論,能夠解決一部分疑問,接下來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促使學生將學習的重點放在:方程是什么?等式以及方程之間的聯系是什么?等。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問題答案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努力,解決了問題,自信心可以增強,而教師通過對話,更能夠了解學生的疑問所在,對于提升教學針對性,促使學生對重點知識內容進行全面掌握具有重要意義。
生態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為學生構建自主探索知識的機會,促使學生在面對新的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始終不斷產生新鮮感,在積極主動思考的過程中,也不會感覺到數學理論知識過于深奧和枯燥,對于提升學習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在進行搭配中的規律一定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對例題進行一定程度的講解,在促使學生對搭配規律進行充分的掌握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變式練習,促使學生展開更加深入的探究。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增加對學生生活中實際存在的事物的利用。如褲子不改變的情況下,增加一件上衣,會產生幾種搭配途徑?再如上衣和褲子各增加一件,會擁有幾種搭配途徑?等。
這種實例,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能夠對知識進行深入的分析,而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對不同搭配方式進行充分的了解,在大量的練習過程中,學生會發現一個規律,當將上衣的數量同褲子的數量相乘,便可以得到搭配途徑的數量。由此可見,教師構建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探究,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更加深刻的掌握,對于提升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生態課堂注重將生活實際引入課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深奧難懂的數學知識。在提升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可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展開知識的探索。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習題的設計中,提升針對性,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更加廣泛地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
例如,在進行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課的數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將書本中提供的練習引導學生進行解答,如“靶紙當中擁有三圈,射中中間位置可以得到十分,第二圈可以得到八分,最外圈可以得到六分,如果學生投中了兩次,那么他可能拿到的分數是多少”,在這一題當中,學生經過分析能夠得到答案,此時,教師可以將問題的設置進行一定程度的轉換,如將“射中”改變成“射了”兩次,那么這兩次當中就會包含射中和沒射中兩種現象,需要學生耐心地進行分析,以清晰的思路才能夠獲得正確答案。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將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
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注重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選擇科學的教學模式,以客體的地位對學生進行引導,促使其在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對知識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對話式教學在應用過程中,能夠促使教師同學生之間構建一個平等的地位,教師可以通過對話對學生的能力進行掌握,學生可以在對話的基礎上,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有效應用,對于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