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秀錦
(河北省霸州市勝芳鎮東升小學,河北 霸州 065701)
在初步探索階段,教師課堂的基本流程:教師出示學習內容——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全班展示——練習。在實施中,筆者發現一堂課只有40分鐘的時間,各環節下來沒有了練習的時間,而數學學科的練習又是非常重要的,筆者嘗試將自主學習放在課堂之前。筆者提煉出所學內容的核心問題,以“學導單”的形式,讓學生把自己研究的過程表現在學導單上。在學生有準備的基礎上,課堂直入主題,在小組內直接討論自己的想法,形成小組意見,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展示集體的智慧。教師在其中起主導作用,適時引導、點撥、提升、小結,再進行練習鞏固。形成現有的課堂基本結構:課前前置性學習(自主學習)——課堂上小組交流(合作學習)——全班展示交流(小組展示、教師主導)——練習鞏固(分層設計)。這樣的課堂結構的調整,把課堂多數時間留給了學生交流、展示、練習,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學導課堂”的實施中,為使每一位數學教師明晰課堂教學改革的真正目的,改變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厘清以下幾個關鍵要素。
自主學習是學導課堂的基礎 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是教師的責任,“學導課堂”首先從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開始。在前置性學習中,教師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并進行多次訓練。學生針對要討論的問題,通過看書,問家長,動手實踐、網絡學習等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初步理解將要學習的內容;再用畫圖、線段、算式、文字等形式將自己的理解與思考表示在學導單上,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或以問題呈現,便于在課堂中交流。這樣的前置性學習,使課堂學習不再從“全新”開始,為課堂學習打下了基礎,同時也彌補了課堂內學生獨立思考時間的不足,使課堂學習有更充分的生生、師生之間互動的時間。
小組討論、展示是學導課堂思維火花的碰撞 課前的學習讓學生上課有備而來,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組織兩輪的交流互動,在學生交流、探討中達成學習目標。組內交流:每位學生將自己在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果與組內成員分享,說出自己解決問題時的思考:我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為什么要這么做,還有什么問題;在交流過程中,組長組織討論,組內成員互相幫助,照顧不易理解的同學,整合小組內各人的想法,統一認識,并商討如何分工將小組的學習成果向全班介紹。在交流中要給每個同學機會,輪流發言,舉手補充、質疑。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小組交流情況,請一個小組上臺展示,進行全班交流。該小組的同學就今天研究的各個問題,闡述他們的想法,其他小組的同學,注意傾聽,聽完后將他人的想法與自己的想法進行對照,舉手陳述自己的觀點,糾正同學的錯誤,提出質疑,也可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還可以把自己或小組在解決這一問題時的經驗,容易犯的錯誤,提醒給全班。這樣的全班交流、互相傾聽、互相質疑、互相解答、呈現方法多樣化,讓整個課堂鮮活起來。
教師的導是學導課堂的點睛之筆。在課堂交流互動學習中,教師的點撥與引導不可或缺。當學生在交流、展示中出現傾向性的錯誤想法時,教師要適時地糾正;陷入“山重水復疑無路”時,教師要機智地啟發 ;課堂秩序混亂時,教師要及時引導 ;學生發言后精彩部分教師要提煉并強調,當學生說不清楚時要跟進追問,或組織進一步思考,這些都是教師在學生交流過程中的介入性點撥與引導,是對學習內容重點、難點、關鍵點的聚集,是對“方法”的提煉和對“思想”的感悟。
練習鞏固是學導課堂的應用延伸 練習在數學課堂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分層設計,教師要在學生練習時走近學困生,看看他們是否弄明白,如果沒有要進行個別輔導。
學導單問題設計是學導課堂能否有效進行的催化劑 學導單是由教師深入鉆研教材后提煉出的核心問題,便于學生開放性、多角度思考,不束縛學生的思維。問題不能太多,太多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
實踐后,筆者從最初的擔心到現在的放手、放心,看到孩子們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會合作、會傾聽、會思考,求異思想充分被激發出來。筆者深深地感嘆,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課堂不再是教師講得有多么精彩,而是學生合作、表達、展示、質疑、生成得多么精彩。新課程標準要求達到的“四基”“四能”目標,得以體現。學校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針對傳統的講授課堂與現在的學導課堂相比,你喜歡哪種方法。孩子們紛紛表示喜歡現在的課堂,這樣的方法使他們對所學內容有了準備,也就不再沉默。
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都不是完美的,思考現在的教學方式,在教師的設計之中,生成是精彩紛呈的,但對教師教材內容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相對于傳統的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