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
(貴州省從江縣往洞中學,貴州 從江 557419)
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在哪個學段都要進行,尤其是學生價值觀初步萌發的階段,比如初中。愛國主義情感教育開展得好,不僅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有很好的幫助,也能促使學生提升愛國情感,維護祖國的核心利益,還能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為將來的學習奠定好基礎。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鑒于歷史這一學科的特點,在傳統知識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愛國情感的培養已成為當前歷史教學的必然趨勢。首先,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在新課改背景下,歷史基礎知識教學中,全面加強學生愛國情感培養,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也促使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形成了強烈的愛國情感;其次,是促進學生良好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新課改背景下,歷史學科不僅承擔著學生的知識教育,還承擔著情感教育的重任,進而引導學生在歷史情感體驗中,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并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當前教育改革中,加強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滲透已經成為歷史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但就目前而言,在具體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情感滲透效果仍不甚理想。教師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片面地以知識傳統作為唯一的課堂教學目標,忽視了教學中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滲透工作;同時,在具體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而學生僅僅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學生學習興趣低下,課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梢哉f,在這種形式化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歷史學習熱情受到了抑制,且無法實現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滲透。
歷史的學科特點決定了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必須要重視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教材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尤其是在新課改下的現行初中歷史教材中,就蘊含著諸多愛國素材,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載體。據此,教師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對新課改下的愛國主義情感要求,并對歷史教材的內容進行深入地研究和挖掘,并據此對學生展開愛國主義教育。就愛國主義教育來說,其主要內容主要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四個現代化教育、維護祖國和民族統一教育、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教育等。但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必須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詳細的分析,有的放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以提升初中歷史的愛國情感教育。例如,在鴉片戰爭中,教師可結合這一歷史事件,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教學中,教師可將維護祖國統一的情感滲透在教學中;在評定噶爾丹分裂和大小和卓叛亂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將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愛國情感滲透到教學中。
培養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重視愛國主義情感培養的重要性,并以此為中心,明確教學目標,將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納入到課堂教學中,同時還要在課堂教學中,優化和更新教學手段,以提升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結果。
1.構建良好的愛國情感學習氛圍
教師在開展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可充分結合教材的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并引導學經過思考等,以完成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例如,在“香港和澳門回歸”的教學中,教師就借助了這一教學方式,給學生創設了一定的問題情境:我們祖國是什么社會制度?香港為什么被英國搶走等?借助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實現這一內容學習,并在學習中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2.借助信息技術手段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教師還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的形式,引導學生在直觀、形象歷史學習中,升華學生的情感。例如,在“甲午風云”“南京大屠殺”等教學中,教師就借助了多媒體的形式,引導學生在影視資料的觀看中,感知當時的歷史場景,并在身臨其境的感覺中,完成情感的升華,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3.通過歷史事件完善教學方法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開展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培養的時候,不僅僅要立足于歷史課堂教學,還必須要結合歷史教學內容,借助豐富多彩的歷史活動,引導學生在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感。例如,在每年的“五四“紀念日,開展活動,弘揚“五四精神”,在其他運動紀念日中,開展專題知識講座、引導學生參與各種活動,以實現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
綜上所述,教師必須要立足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改變傳統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并采取多種途徑,全面加強愛國情感在教育中的滲透,以實現歷史這一學科的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