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羅潔 王小旭
(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市 132013)
隨著高職擴招工作的進行,高職院校同樣面臨著更嚴峻的現實,這類生源高職生如何培養,各個高職院校提出了不同培養方案,通過資料查閱和調研發現很多院校在擴招生源人才培養模式上采用了線上線下結合、“1+X”
證書等靈活培養模式。在課程的實際教學中如何實施也是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現在擴招生源的現狀和高職院校的培養條件進行了課程實施的探索。下面就以數控技術專業為例,針對擴招生源的高職學生進行課程教學探索。
隨著招生范圍擴大,非傳統生源不斷涌入,生源結構多元化是擴招生源的顯著特點。這些生源有著不同的學歷背景,年齡結構、工作經驗、工作崗位也各不相同,他們很多是已經工作多年的企業職工,在文化基礎、學習時間、就業需求等多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他們再次來到校園接受學校的高等教育會很不適應這樣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所以對于這類非傳統生源的學生必須找到適合培養他們的教學模式,不能用傳統的課程教學,這就要求這類生源的專業教師要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我院數控技術專業招生人數為30人,生源多數是退伍軍人和企業職工,他們的學歷不同,從事的工作不同,文化基礎不一樣,在實施課程中教師對他們的基本情況做了摸底,所以在確定教學模式時可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相結合。線下集中講授指導,線上單獨解答,使得學生能夠學到本專業必備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
由于這部分非傳統生源的學生文化基礎薄弱,所以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選取。盡量優化教學內容,選擇學生能夠接受和理解的必備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講授,弱化理論部分的難度,以實操為主,穿插理論知識,讓學生在實踐中能夠學到理論,同時做到了學以致用。數控技術專業課程中刀具角度部分內容對于這類生源來說就是很難理解的理論知識點,教師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候可以以實踐為主,讓學生自己動手選擇認識刀具,用不同類型的車刀切削零件,根據加工外圓、倒角讓學生掌握不同類型的主偏角刀具在加工中的效果,這樣學生很快就能理解主偏角、副偏角等的含義。
傳統生源的學生文化基礎較好,在日常教學中實踐的學時可能低于理論學時。隨著擴招生源的進入,為了能讓學時更好更直觀的接受教學內容,課程實施過程中都基本在實訓室完成,所以現有的實訓條件需要改善,能保證這些學生的操作時間,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因此在實施中實訓室可以在全天開放,教師輪流值班,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訓練。這部分學生有的有些加工基礎,但是他們從事的都是固定的工作內容,對整個加工工藝等內容不是很了解。所以也定期帶他們深入企業加工現場參觀完整的工藝過程并現場給他們講授工藝方面內容,使他們能夠對零件的數控加工工藝、工裝夾具等內容掌握更好。學院也為這部分生源投入了一些先進的設備,能讓他們熟悉數控專業各個機床的使用及操作技能,畢業后更好的服務數控行業。
在高職擴招的背景下,學生的專業水平要想提高的話就必須有更專業的教師,所以數控技術專業更注重教師能力和技能的培養培訓。每年每個學期都需要專業教師定時去企業實踐,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現在高職院校已經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高職院校變成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搖籃,所以高職教師必須將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有效結合。另外,高職教師還需要時刻關注企業人才需求動向,根據企業對生源的需求,不斷轉變觀念,并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深入企業向老師傅請教學習,返校后給予學生最真實的技能教學,真正為國家、為企業培養數控技術專業精英技能人才。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作為專業教學的引導者,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要讓學生能夠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勤于動手,掌握本專業的技術技能,更好地和專業一同成長。
在高職擴招背景下,我國高職院校的數控技術專業必須要迎合生源類型的轉變,從教學模式的改變,到教學方法,實訓條件、師資力量水平等方面改革創新,找到適應生源特點的教學方法,合適的教學手段,迎合數控行業企業的發展模式進行改變,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增加教學實踐,不斷地完善教學內容,更好地為我國數控行業提供更加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