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靈
(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崇文中學,江西 宜春 336300)
當前我國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已經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體育基本知識的,而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開拓能力,幫助學生得到成長與發展。所以在這個過程之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會顯得異常重要,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成長與發展。學生通過自身合作能力的提升,可以學會自我學習,也能學會合作學習,了解到相處之道。而當前很多學生都是獨來獨往,往往不太擅長與別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導致很多時候學生完全沒有合作意識。但在現代社會中,合作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快速而高效地幫助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未來在社會中的適應能力增強。
為提高課堂效率,教師應盡量減少學生自由分組的形式,自由分組容易使學生產生懈怠心理,不能有效分工,同時學生的個人能力也容易被忽視。教師應該根據學生水平的不同,將相同水平的學生劃分為一組,一起進行訓練,學生可以相互促進,從小組成員身上發現自己的不足,找到提高方法,也有利于教學目標的設立,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設立不同教學目標,從而使學生均能取得進步。
例如,在實心球課程中,根據學生的性別、身高、體重設置不同教學目標,體育教師可以提前進行一個體能測試,掌握訓練前學生的實力基礎,然后男女生分開組,因為男生和女生的體力和合格要求都不同。再根據學生的基礎分組,體格健壯的學生一組,瘦弱的為另一組。目標的設立可要求基礎較好或體質較好即進步空間大的學生達到9分或10分,而體育素質低的學生目標為6分以上。當教師確立了教學目標,學生也會獲得相應任務。針對不同體育項目,靈活地設置結組方式更有利于體育教學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學生的進步。
現在很多初中生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很多時候他們的思想中并沒有合作的意思,反而更多時候都是獨來獨往,只顧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轉變他們的思想,從思想方面進行突破,讓他們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那么要想扭轉學生的思想,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參與集體活動,因為如果不能和同學合作,那么集體活動也不可能取勝。比如體育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組織小組間的體育競賽活動。比如兩人三足游戲,兩人一組,將一位成員的右腳和另一位成員的左腳綁在一起,看哪組成員可以最先到達終點。如果小組成員不能進行合作,那么就很難取得勝利,而且還會在比賽過程中摔倒。初中學生本來勝負欲就比較強,在這個時候他們會努力做好,和自己的組員進行配合。在這個比賽進行的過程中,會讓小組成員逐漸建立默契,感覺到合作的體驗也不錯,感受到了合作的魅力,這會讓他們開始從心底里進行改觀。
合理分組,是合作學習的重要條件。依據學生的學習愛好,知識能力,學習方式,身體條件等進行全面的考察,分配成多方面的學習小組,4人一個小組為最合適。小組成員要科學合理的分配,首先確認組長,其次組長輪流擔任,最后由組長確認各項工作的負責管理人員。在成員分配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參與能力,保證每個成員都可以參與其中,給成員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學習,互幫互助,合作學習,共同成長,充分體現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例如,在籃球的學習中,小組成員可以采用“靈巧的小組”的教育教學方式,依據專業技能的好壞進行分配,把技能熟練的和技能欠缺的搭配成一組,讓強者帶動能力相對較差的一組,發揮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作用,這種教學方式深入貫徹了新課改要求一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要求,提高學生的學習加強了學生的合作動手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有利于班級和諧發展。
其實在體育課堂中,有許多體育項目可以進行,不管是女孩子喜歡的跳繩、踢毽子,還是男孩子喜歡的籃球、足球等項目。但是為了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老師必須要保證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所以針對體育活動的安排與設計教師要仔細思考,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選取最合適學生培養合作能力的體育活動。在進行體育教學時,一定要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這樣才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的能力,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合作學習之中。比如很多學生不喜歡這種合作的方式,因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有的學生也不想因為自己而影響到整個團體,所以教師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專長和優勢,挖掘他們的潛力,讓他們能夠在合作活動中收獲自信,讓他們更愿意參與到合作之中。
綜上所述,初中體育教學中有效實施合作學習,使合作學習成為學生學習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新時期的合作學習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有利于進一步完善體育教育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使體育教學全面可持續的發展。在當前的初中體育教學中,合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大重點,這可以幫助學生得到全面發展與成長;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大局意識,讓學生明白集體榮譽感的重要性。所以在當前的體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將合作精神貫徹到學生心中,開展一系列可以提升學生合作能力的活動,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