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初平
(江西省豐城市劍光中學,江西 宜春 331100)
數學情境創設,是指在備課或上課過程中,依據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根據學生年齡階段和認知特點的不同,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選取恰當的問題素材,設置合理的情境結構,逐步展現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讓學生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如何創設數學教學情境,我在日常教學中,作了一些摸索和嘗試,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和做法:
數學教師可以設置使學生在認識上模棱兩可的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進而產生學習的迫切需求,在課堂初期初中學生還未集中注意力時,集中其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極大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圖形對稱的新課堂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一張A4的白紙最多能折疊多少次?”設置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但學生沒有注意到的細節問題來引入新課,從而發現答案。在學生動手折紙時感受本節新課的大致內容,不僅可以極大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還可以讓學生自我探索答案,效果可謂是立竿見影,學生的注意力在上課一開始便高度集中。從而使學生在動手、思考怎樣才能折疊最多次數,認識到學習新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繼而形成在整節課中穩定強烈的求知欲望,引發聯系,使學生思維迅速活躍起來。
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善于提出符合初中學生認知水平且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建設問題探究情境,盡力給學生們營造出自我思考和親身感受的機會,使學生多方面能力得到提升,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達到和諧的有機統一。
例如:為了使初中學生理解和思考圖形的平移,旋轉,對稱過程中,圖形‘動’與‘不動’的問題。如‘一個圓形快速旋轉從肉眼觀察是否會變成一個球體?’這一問題都是日常生活中學生已經了解的知識,但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一問題可以極大調動學生的情緒,這些由淺入深的問題不僅可以使基礎較好的學生自然融入,也可以讓基礎薄弱的學生主動加入,使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融入課堂。
針對問題聯想相關情境。這種創設情境的數學思維的起點是質疑,只有疑問,才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比如,在教學中遇到一道應用題:某商店以每件60元的價格出售兩件上衣,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虧損25%,那么出售這兩件上衣總的來說是盈利,還是虧損,還是不盈不虧呢?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學生的反應會很大,有的學生會立刻脫口而出說出售后商店不虧不盈,但是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生活問題,通過驗算,就會發現我想錯了。通過這道題目,我們就可以聯想到生活中關于盈虧的許多問題,也使得同學們對經濟學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簡單的小情境,可以讓我們建立起數學思維,
而通過這種方式學到的知識,反而會掌握得更加牢固。我們還可以利用列表和樹形圖,來對結果進行驗證,同時也增強了課堂的整體趣味。
數學來源于生活,也對生活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經驗,結合生活中的事物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通過數學學習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認識到數學與我們的距離其實并不遠,能夠在實際生活中積極認真地學習數學,并應用數學知識處理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例如,在學習絕對值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平常的經驗進行數學教學,如周末小敏從家出發,開車出去游玩,她先往東行駛了20千米,到達了海邊,下午,她又往西行駛了30千米,到達超市。家、海邊以及超市都是在一條直線上的。若向東為正,請用有理數表示小敏兩次行駛的路程,如果汽車行駛每公里需要消耗0.15升汽油,則這一天中小敏的汽車一共消耗多少升油?[2].通過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在熟悉的數學知識中獲得數學體驗,更好地認識和理解絕對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的數學知識更加生動形象,學生也容易接受。
初中數學老師用實際問題構建教學情境,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真正應用。把數學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系在一起,使他們有對新知識學習的自信。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思維、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數學落實到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這樣創建教學情境:雞兔同籠就是很經典的案例,這問題一出,許多學生都是對動物感興趣,進而會主動地去思考,然后解決問題。由此可見一個良好的數學教學情境,能使學生不經意間在生活中使用數學。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探索,持續的嘗試理解新的知識。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從學生個體的實際出發,從學生固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構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它有益于學生從已知到未知場景的觀察和思考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愿望,更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且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