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花
(河北省淶源縣燕趙學校,河北 淶源 074300)
小學生身心結構尚處于發育初期,心性不定,不能對自己的行為、語言、思維、注意力很好的控制,好玩愛動是他們的天性。從上課開始教師走上講臺的那一刻,絕大多數學生的注意力都會開始集中在老師的身上,所以在上課開始的5-10分鐘,應該是學生集中注意力的“黃金時期”。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開始的這幾分鐘,可以在上課之前準備一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小故事或者手工做一些課堂小道具,把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強烈激發出來,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到課堂學習中,開發他們的動腦創新思維,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為了學生更加深入感知課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提出趣味性問題,更好的引導學生去閱讀,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比如,對于人教版四年級課文《好漢查理》一文,老師可以設置提出“查理看起來是個調皮、愛搗亂的孩子,為什么查理在杰西心中卻是個好漢呢?”等問題,引導學生去準確地把握課文的中心。教師設置的問題要緊扣文章的同時也要達到有趣味能讓學生充滿好奇的目的。
小學課文大多生動有趣、篇幅短小,還有許多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摻雜在其中。這些生動有趣的課文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因此可以適當的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鍛煉孩子的閱讀能力、創新能力和想象力。例如,在寓言故事課文教學中,可以提出讓學生分角色去扮故事中人物,讓學生可發性思維去思考,“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會怎么做、從角色中得到了那些啟發”等等問題,讓學生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這些小游戲可以讓語文課堂充滿趣味,煥發活力。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趣味教學法時要真正把學生當做有著內在規律卻又獨具個性特征的完整生命個體。根據兒童活潑好動、對一切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喜歡被別人肯定、有著較強的好勝心等心理特點設計教學。教師可以把啟發式教學法與趣味教學法結合并用,拋出一些簡單有趣、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或者與團隊合作探究,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培養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擁有探求真知的趣味感,從而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享受求知的快樂。教師要注意,設計的活動、問題的都不能超出孩子對事物的認知范圍,也不能脫離實際生活,真正讓孩子們體會到“動一動腦就能收獲勝利的果實”的樂趣。以三年級下冊教材《畫楊桃》教學為例:教師課前準備一個楊桃,上課開時教師拿出楊桃問同學們:“今天,我們教室又來了位新同學,它是誰?”同學們異口同聲:“楊桃”(創新趣味的導入策略)教師:“對,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就與它有關,同學們看見課文題目想知道什么嗎?”學生1:“我想知道楊桃誰畫的?”學生2:“我想知道畫楊桃的人是什么樣的人?”學生3:“我想知道作者在畫楊桃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故事?”教師:“我們一起齊讀課文,現在你們都是小偵探,看看我們能不能從文中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是從課文題目入手,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并且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各種猜想,使學生帶著疑問閱讀課文,自主找出問題答案。這種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方式,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立自由式教學活動,在教學中融入游戲互動環節。一方面可以利用設立游戲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互動游戲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只有當學生對學習感興趣的時,學生才會主動學習。如果教師一味地照搬傳統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創新思維將很難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開展應用趣味教學法教學。例如,在小學語文教材《烏鴉喝水》教學中,首先讓學生閱讀五分鐘課文,然后,老師把學生分組,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與學生互動共同談論課文內容,并提出一些問題,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建興趣活動方法實現趣味教學,有效的運用創建興趣活動方法可以培養學生動腦思考的能力,對培養創新思維以及學習興趣起到重要作用[5]。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趣味教學法的運用不當會使大多數學生一直處于興奮狀態。尤其是對于剛剛入學的三年級以下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自控能力比較弱,因此,一旦開始了積極大膽地說,就很難保證課堂紀律不出現混亂。這樣一來,教師對于控制課堂紀律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這樣不但影像了教學進度,而且還不能保障教學質量。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這一現象,特此提出以下建議:首先,建議教師在運用趣味教學法的時候,要對學生提出幾點紀律要求,密切關注學生的課堂狀態,適當地對紀律進行有效控制。其次,建議教師把紀律這一條納入考核評比結果的范圍之內,把課堂與一定的獎罰機制結合起來,讓學生之間相互監督,培養學生能及時集中注意力聽課,控制自己課堂上言行舉止規范的良好習慣。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走入到小組中,提問或者指導與學生活動,并且隨時觀測學生的活動進度,盡量做到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要參與活動中。活動后,小組選出代表進行成果展示,教師根據小組表現給予相應的評價與獎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