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艷梅
(四川省長寧縣職業技術學校,四川 長寧 644300)
我國目前的職業教育改革正處于關鍵期,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對職業院校的發展與教育行業的進步有著積極的意義。過去的中職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并未注重德育教學的高效性,導致許多學生在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等思想道德觀念上有所確實,對學生道德品行的塑造產生了不良影響。因而,在新形勢的德育教育下,班主任應在遵守德育工作原則的前提調進行策略的優化,加強對學生的道德素養教育,形成正向的信息引導,在教學中逐漸完善整體的教育體制,培養出高層次高內涵的復合型專業人才,促使學生形成中良好的職業文化品格。以下給出了德育教育的具體工作建議,結合了我個人的教育經歷,希望對教育效果的提升起到一定幫助作用。
在班主任展開的德育教學活動中,作為長者、教育者、引導者,班主任有著多重的身份,但是無論是什么身份,都容易成為學生學習與模仿的對象。因而,為了促進德育工作的順利展開,教師應以自身行動為榜樣,樹立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行為準則,標榜出教師的工作特點。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給學習予以更為積極主動的影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教師的行為,在心理認知上逐漸朝著教師靠攏,并逐漸培養出學生對教師的認同感。教師更需要自身樹立起正確的三觀,提高個人修養,在拓展知識面的同時能夠對學生進行更加全方位的輔導,借助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學生,進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實際效率。
如,教師可以主動參加各種教師培訓,定期進行相關的教育知識學習,在提高師德與教育觀念的同時,在有效的交流中努力增強個人的基礎素質。而通過專項培訓課程,教師能夠形成班級管理的意識,明白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掌握教學中的重點,能夠針對學生的情況做到對癥下藥。具體來說,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嚴格規范自身,在培訓后能夠理解學生的心理,從而用自身的行動去影響他人,用自身的行為規范去約束學生,促使學生在心理維度上建立起基礎的行為認知。這樣,在榜樣的力量的驅使下,教師能夠成為學生們的“向心力”,為后續的班級管理與德育教育奠定了穩固的教學體系。
德育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形式包括講座、班會、節假日活動等。對此,教師可以從主題教育活動入手,定期召開班會一類的宣講活動,根據教育主題做出課程內容的調整。這樣,班級管理與教育能夠從傳統模式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在班級內形成“第二課堂”,并用豐富化、多元化的實踐活動展開教育,促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嶄新的認知,對道德與思想形成全新的情感體驗。在主題教育活動中,教師還需要抓住學生的心理訴求,將活動與社會背景相互契合,緊跟時事新聞,融合政經熱點,幫助學生在中職學校中找到一個正確的成長方向。
如,教師可以以“文明禮儀”為某一期班會的主題,讓學生們談談自己在生活中遇見的不文明現象,說出個人對遇見不文明現象所產生的觀感。通過調查分析,結合網絡資源,教師可以看到新時期的年輕人對“隨地吐痰”“橫穿馬路”“亂丟垃圾”等不文明現象都有著明確的是非觀與成熟的思想。同時,還可以針對“是否一定要給老年人讓座”進行討論,列出道德綁架、強制要求讓座、自己身體不舒服等原因,讓學生在評判的過程中逐漸懂得新時代的禮儀觀念。綜合來看,通過這樣的主題教育活動,還能夠滿足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文明教育等方面的教育需要。
新時代的德育教育依托于信息時代的各種資源,決不能仍是沿襲過去的老一套教學模式。而為了提高中職學生對德育教育的興趣,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舉辦多種多樣的文體活動,通過聯誼晚會、參觀敬老院、組織愛國觀影等活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將德育教育內化至豐富的教學活動中。這也改變了班級內煩悶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后續的教學保持一種期待感。學生能夠樂于學習,在有趣的文娛活動中能夠在情感的渲染下進行學習,逐步培養出良好的道德素養與行為習慣。
如,前段時間我組織了學生一同觀看《流浪地球》,在觀影活動中借助精彩的劇情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加深了學生對德育知識的印象。而透過此電影中體現出的愛國、奉獻等精神,學生能夠在觀賞中逐漸懂得我國民族文化中的精神內核,對新時代的家國觀念形成個人獨特的認識。而在觀影過后,我還從電影工業的講讀講解了《流浪地球》的不易,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逐漸樹立起文化自信、制度自信與道路自信,在成長中始終保持愛國的熱情。
總之,中等職業院校的德育教育需要師生的協同進步,教師應該在工作中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給其施加深遠的影響。而教師更應該積極求變,更新落后的德育教育觀念,在使命感與責任感的驅使下進行人才的培養,為學生的道德發展創造積極有利的條件,進而切實提高德育工作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