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云
(山東省肥城市湖屯鎮初級中學,山東 肥城 271613)
想要令教學方案走向成熟,那么就要勇于對課堂教學做出創新,圍繞著讓學生成為素質能全面、進步更迅速為目的展開一些教學行為,這對于老師而言,也是一個反思與成長的過程。隨著新課程的大規模普及,如何對課堂教學做出優化,已經成了越來越多人的目標,在無數優秀教師的努力與付出下,已經有無數優秀的方案涌現,值得我們吸收借鑒,對地理課程來說,最重要的無疑是塑造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氛圍。不可否認的是,當前的教學水平還算不上盡善盡美,有著諸多短板與不足之處,比如師生間存在隔膜與地位劃分、孩子們的主動性不過去搶,教學節奏不夠系統化,過于功利化,流程僵化死板等。
學生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生學習任務重,科目多,難以分配時間去預習,在課堂上聽課效率低;二是多數同學對地理認識不夠,認為它在中考占得分值低,沒必要花這么多時間去學習;三是學生自己的基礎不一樣,學習能力不一樣;四是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懂得主動去學習,獲取知識。教師的原因,一是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不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還是抱著老舊的教學模式,直接對著課本念;二是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時生硬無趣,不能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情況舉例子;三是教師教學任務重,不能全面照顧所有學生,而學生又是不同層次水平的,教師在備課上如果沒考慮完全,對于課堂教學質量也是大打折扣。
網絡的出現與普及,令人類文明走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紀元,也為學生們創造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讓他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來獲取地理方面的知識,而不僅限于從教科書上。這就意味著,如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能夠高效吸收來源于各方面的地理知識,成了當務之急。過往由老師機械性地向學生灌輸知識點的教學流程,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的需求了,老師更應當注重和學生間的交流,成為引路人,舉辦教學活動,讓學生們能夠敞開心扉積極溝通與學習,調控課堂氛圍,并在事后予以點評。
在地理課堂上,需要頻繁地構建出教學情境,并讓學生們參與,以求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并更好地運用。其中最為常見的,無疑是知識比賽、扮演地理角色等,由學生們自由發揮,老師只要進行適當的輔助。另外,也可以圍繞課堂知識拋出一些議題讓學生們展開辯論,例如“如何解決黃河下游地區的缺水問題?”等,在良性競爭的氛圍下,讓學生們積極思考,吃透知識點,并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而事實上,筆者在進行該議題的辯論時,有一名學生曾認真地表達了自己的觀念:挖掘一條全新的運河,貫通蘭州與洛陽,從而讓下游地區獲得更多水資源。誠然,這樣的觀點是脫離了實際的,有些想當然,思維不夠全面,但筆者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鼓勵了他勇于創新的精神,并反問:“要是班上的同學都住在黃河沿岸的話,會認同他的看法嗎?如果不認同的話,請說出理由。”課堂氣氛一下子變得更加活躍了,每位同學都踴躍討論,讓學生們領悟到了這樣的道理:理論固然重要,但一切方案都要著實際情況來進行考量,兼顧各方面的利益,否則就會過于理想化,顧此失彼。
由于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許多初中缺乏師資力量,沒有專業的地理老師,只能由其他刻錄的老師來兼任。在這樣的情況下,形成了新課教學的方式過于單調死板,只是單純地講課、翻書,讓學生們死記硬背下知識點,老師單方面地進行填鴨式教學,沒有形成雙向地課堂氛圍。老師們應該意識到討論的重要性,而并非單方面地講課;豐富教學方案,取代枯燥無味的背書。雖然看起來區別不大,但教學質量卻有著顯著的差異。在教學時,不妨嘗試著運用這八種方式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讓學生能積極學習:(1)新聞引入法,師生們對地理方面的新聞做出評價。(2)趣聞引入法,圍繞著一些趣聞展開學習,比如“世界之最”等。(3)頭腦沖浪法,老師選定議題,讓學生們自由討論。(4)學生報告引入法,制定專題,讓學生們單獨或合作置辦學習報告。(5)一題多練法,鼓勵學生們解決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從而學會反思與吸收。(6)目標激勵法,用合理的獎勵,讓學生們更具學習熱情。(7)表揚批評引入法,盡量避免批評,多加表揚出色的學生,形成榜樣的作用。(8)地理游戲引入法,下載、制作一些地理游戲,做到寓教于樂。
地理無疑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其知識涵蓋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教學時,要鼓勵孩子們多加接觸新聞,向學生們介紹一些有趣的地理現象,讓書本和現實結合起來,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打個比方,在進行氣候方面的課程教學時,就可以圍繞著農業展開一系列發散性議題,讓孩子們明白如何利用這些知識,為農業帶來益處,造福社會。在南部這些作物生長周期長,溫度高的地方,就可以大規模栽培果蔬;在如今愈發便利、高效的交通體系下,將南方的果蔬運送到全國各地,讓人們在寒冷動機也能吃上新鮮可口的水果,改善人們的生活條件。通過這樣的方式,顯然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們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能夠靈活運用知識。
總的來說,在教育理念不斷革新的今天,地理老師們應當更富責任感,明確自身工作的價值,通過學習與時間來提升教學能力,從而讓教學質量變得更加出色,讓學生們能夠在更輕松的環境下,進行更加高效的學習,培養出綜合素質優秀的人才,為社會進步加瓦添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