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菊
(吉林省榆樹市于家鎮中心小學校,吉林 榆樹 130425)
勞動技術是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邏輯思維和知識應用能力為目標的教學課程,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育的關鍵期,因此勞動技術課程在初中階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側重對實踐操作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但是操作類的學習,一個人很難高效地實現目標,因此將合作學習滲透于勞動技術課程非常重要。
當前很多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不強,甚至還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思維方式一定比別人好,形成了非常固執的學習習慣,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學習目標的實現情況不是很理想。在勞動技術課程中,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設計需要合作學習才能夠完成的操作目標,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
例如,筆者在一次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開展了一次主題為“我能拼出交通工具”的勞動技術課程,要求學生利用七巧板,通過不同的拼接方案拼出不同的交通工具。每位學生只有一套七巧板,在拼的過程中,很多學生發現,一套七巧板實在太少了,根本無法按照教師的要求順利地將這個圖形給拼接出來,比如一套七巧板只有一個圓形,想拼出汽車的同學,則需要四個圓形才可以拼出汽車的四個輪胎。這時學生不得不向周邊的同學求助,意識到一個人的力量太小了。這時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完成本次勞動技術課程的任務。
在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下,學生意識到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難以完成,他們會主動尋求其他學生的幫助。在體驗到小組合作學習成功喜悅的感覺后,慢慢開始對小組合作學習有了認可,從而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有了合作學習的意識。
勞動技術課程是一門操作性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盡管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展開學習,但是由于知識儲備、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偏差,導致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嚴重影響勞動技術課程的開展,所以教師以指導者的身份加入勞動技術課程中,指導學生學習非常有必要。
例如,在開展以制作最美宮殿為主題的勞動技術課程時,本次課程的目標是要求學生利用不同顏色的彩紙、膠水、剪刀以及直尺等工具來制作一個自己認為最美的宮殿,課程開展的方式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發現很多學生做的宮殿模型出現了左右不協調的現象,針對這個問題教師以指導者的身份告訴學生可以結合數學當中的軸對稱知識將紙張進行對折,隨后再畫出半個宮殿的圖案,最后再用剪刀進行裁剪。教師還能夠就宮殿的顏色、外形、結構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完成最精致的作品。
在勞動技術課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過程進行分析,找出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缺陷和不足,讓合作學習的目標能夠更好實現,讓勞動技術課程作品更加精致完善,同時還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自我檢查、完善作品的意識。
在勞動技術課程中展開小組合作操作學習,不但要讓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完成必須要完成的操作流程,同時還要在操作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操作過程有哪些錯誤,其他的組員有哪些值得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因此評價在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不但需要學生之間展開評價,同時還需要教師進行總結性評價。
首先要進行的是組內評價,因為在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之間會進行溝通交流,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最清楚本組哪位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最高,哪位同學的學習效率最高,以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有什么不足,從而可以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同時教師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最有效的反饋。最后課程結束時,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的活動進行一次總的評價。教師的總評價是從自己的角度對學生的行為和思想進行一次比較深刻的反饋,讓學生能夠發現自己不能發現的問題,在問題解決方式的探索中,學生和教師之間還可以展開友好的交流與溝通。
評價是教學過程的收尾工作,也是教學的最后一道防線,是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的一次深刻反饋。在評價的過程中,注重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從學生自評延伸到教師評價,在評價中突出問題產生的根源,探尋具有意義的解決辦法。
勞動技術是新時代初中教學中一門新穎的課程,是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為主的教學模式,在課程中重視對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進行培養。教師以指導者的角色加入學生的勞動技術課程之中,和知識教學一樣,勞動技術教學也離不開教學評價,做好有效的教學評價,能使下一次的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