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玉玲
(開封祥符區八里灣鎮賈寨小學,河南 開封 475000)
針對這種現實情況,我提出以下幾點教學方法。
小學數學是整個學生時代學習數學的基礎。在這個階段,我們老師最重要的不僅要教會學生學會書本上的內容,還要激發出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樂趣,不由自
圖形的面積是小學數學的重點教學內容,當我們教到這一部分時,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利用書本上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考慮到這一目的,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教師在向學生布置作業時刻增添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手工作業,這樣一來,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便會更加深化學生對書本知識的認知程度。比如,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根據這一知識點,老師可以布置周末作業:
(一)如果家里是平房,請量出房子的長和寬,并計算出房子的面積,指的是你家所有的占地面積,包括院子。
(二)如果家里是樓房,利用分割法,把你家分成若干長方形,分別量出若干長方形的長和寬,并計算出它們的面積,再把它們相加起來,得出你家的總面積。
(三)假設現在的房價是7000每平方米,那么按照你家房子的總面積進行計算,買一個和你家面積一樣的房子需要多少錢?
通過自己親自動手驗證書本上的知識,再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個過程中的樂趣和成就對于學生是無法言說的。
數學并不是簡單的字面運算,學習數學,一定要考慮和現實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要知道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不是做出試卷上的選擇題、填空題和應用題,而是為現實應用所服務,一定不能脫離現實。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在課堂上講述一些關于數學的小故事,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能靈活地運用書本上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比如,一只蝸牛不小心掉到了枯井里,當它傷心的時候,一只在井里的癩蛤蟆過來安慰它:“別哭了,小兄弟,這口井又高又滑,你是出不去了,我已經在這里呆了好多年了都沒有出去,我看你還是和我作伴吧!”蝸牛心想:外面的世界多美好呀!我才不要和這個癩蛤蟆一樣一輩子生活在又黑又冷的枯井里。蝸牛對癩蛤蟆說:“癩大叔,我一定要出去,我不怕苦不怕累,每一天爬一段,總能爬出去的,請問這口井有多深啊?”癩蛤蟆暗自嘲笑著蝸牛的不自量力,卻還是回答了它的問題;“這口井深10米。”第二天,蝸牛吃得飽飽的,開始順著井壁往上爬,到了傍晚它爬了5米,這個成績讓它喜出望外,想著明天再爬一天它就可以出去了。想著想著不知不覺睡著了,等到它早上醒來看到癩蛤蟆的時候心里一驚:我怎么離井底這么近?原來,蝸牛睡著以后,又從井壁上滑下來4米,蝸牛嘆了口氣接著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蝸牛又滑下來4米。就這樣,爬呀爬,滑呀滑,最后蝸牛終于爬出了枯井。這個時候,老師要引導學生們進行思考:蝸牛究竟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了井臺?
這是一道陷阱題,蝸牛白天往上爬了5米,晚上下滑4米,這意味著蝸牛在一天中實際爬的高度只有1米。而這口井深10米,最后的問題是蝸牛用了多少天才爬出井臺,這就很容易使學生們陷入慣性思維,得出10÷1=10(天)的結論。這種問題應該考慮實際,蝸牛白天爬了5米,晚上才下滑了4米,而蝸牛完全可以在晚上下滑之前爬上井臺,這就意味著蝸牛完全可以在最后一天的白天中爬了5米,然后就爬出了井臺。所以,正確的答案應該是10-5=5(米),5÷1=5(天),5+1=6(天)。在進行講解時,如果擔心學生不能理解,老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圖進行情景模擬,使學生在畫面中思考問題的答案。
在解決數學難題時,不是努力去思考就一定會想出問題的答案。面對問題,首先要找好方向。如果方向沒有找對,任何努力都是徒勞無功的。找到解題思路,取決于大腦的靈敏程度。為了鍛煉學生大腦的靈敏程度,老師在課堂上可以教授學生們一些有關數學的小游戲,方便學生在課下練習娛樂,甚至還可以組織班級里的學生進行比賽,讓學生們分組對抗,使學生們在競爭中找到數學的樂趣。像鍛煉頭腦靈活度的小游戲,24點就很適合。
24點是把4個正整數通過加減乘除運算,使最后的計算結果是24的一個數學游戲,可以考驗人的智力和數學敏感性。通常是使用撲克牌來進行游戲的,一副牌抽去大小王后還剩下52張,任意抽取4張牌,用加減乘除(可加括號)把牌面上的數算成24,每張牌必須且只能用一次,如抽出的牌是3、8、8、9,那么算式為(9-8)×8×3或3×8÷(9-8)或(9-8÷8)×3等。
老師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生活中更加接近數學,讓數學融入學生的生活之中。這樣有利于學生以后在遇到問題時,更習慣于用數學的思路來解決問題。
小學數學的教學應該是充滿樂趣性的,除了書本上的教學內容,老師也應該積極開發課下的數學學習內容,提高學生關于數學方面的各種能力。他們的數學意識、數學興趣、數學靈敏度、數學的空間想象力都會為以后的初中數學、高中數學和大學數學的學習打好基礎。小學數學學習階段的學習氛圍和學習能力是會伴隨學生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