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文
(貴州省余慶縣城關中學,貴州 遵義 564499)
所謂的機器人教育是指通過設計、組裝、編程、運行機器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機器人教育技術融合了機械原理、電子傳感器、計算機軟硬件及人工智能等眾多先進技術,對學生的思維、理解、實踐、創新等能力進行綜合提升,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但是由于機器人教育還不完善,實際應用中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當前對機器人教育還停留在初級的階段,絕大部分人對機器人教育還缺乏必要的認識和了解。雖然隨著我國經濟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用科技產品以及科技教育手段的認知已經有所提升,能夠接受更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但是在實際教育中對于機器人教育的認知還不足。大部分機器人教育都是以課外興趣班的形式存在,機器人教育還沒有正式進入學校教學的層面上,同時作為高科技教育領域,機器人教育宣傳推廣力度不夠,導致大部分學生和家長對機器人教育不夠熟悉[1]。
機器人教育的教材不成體系,教具較為昂貴也是當前機器人教育難以普及推廣的重要原因之一。機器人教育就是以各種形態和功能的機器人作為教育的載體,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進行培養和提升,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和水平的發展。但是,由于機器人屬于高精尖的科學技術載體,對技術水平和材料功能的要求較高,導致所涉及的教具成本昂貴,想要學習機器人技術,就不必須具備相應的機器人設備,從而提升了教學的成本,導致一般家庭負擔不起。
機器人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各地區發展不均衡也是影響機器人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機器人教育不僅包含著專業的知識和內容,更是對學生思維意識以及實踐能力的一種培養和提升。進行機器人學習,學生不僅可以掌握更多科技信息知識,同時還可以鍛煉思維和操作能力,提升創造力和創新能力,促進綜合素養的發展。因此,對于學生的機器人學習評價應該更加注重過程的評價和認定,但是在實際中,幾乎都是對機器人教育結果的評價,或者是單純的考查學生機器人專業知識的掌握,或者是通過機器人比賽來確認學生的技能掌握結果,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認定和評價,導致教學評價不公平不合理。
想要提升機器人教育在初級中學的發展水平,提升機器人教育質量和效果,首先必須加強機器人教育重視程度,提升對機器人教育的認知和了解。各個地區要根據實際情況將機器人教育納入到中學教學范圍中,將機器人教育融入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當中,可以將機器人教育設置為中學選修課之一,提升學生對于機器人教育的重視和關注,并通過系統的教育來加強學生對機器人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認知,從而使機器人教育更加規范化、系統化,明確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規劃和分層,更加高效的開展機器人教育活動[3]。
提升機器人教育在初級中學中的效果和水平,要對機器人教育教材進行系統的開發和編寫,使教材更加規范和豐富,同時要對機器人教具水平進行規范,降低機器人教學成本,提升機器人教學效率。學校要根據機器人教育的特點,開發一套適合機器人教育情況和學生實際需求的立體教材,既要有相應的紙質教材說明和講解,又要有網站立體視頻演示操作,讓學生通過線上線下共同學習和掌握機器人專業知識和技術,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機器人學習水平。所設置的教材既要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適應學生的實際認知和理解能力,又要注意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整合性,使機器人教材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得到提升。此外,要不斷提升機器人教具的機械部件功能和質量,降低開發生產成本,提升機器人使用壽命和周期年限。
最后,在教學評價上也要進行改革和優化,促進機器人教育的普及和發展。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就是對學生進行統一的考試和測驗,以最終的筆試成績作為評價考核的標準和結果,不僅存在片面性,也會導致學生過分看重結果而對過程進行忽視。結合機器人教學的特殊性,學校應該在教學評價上進行改革,對學生的知識技能、過程與態度進行細致的考察,將學生在機器人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和表現納入評價的內容當中,以更加全面公平地對學生的整體能力進行考察,同時還要對學生的實際操作應用能力進行考核,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機器人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機器人教育的普及和長遠發展[4]。
綜上所述,機器人教育代表了高技術的發展前沿,融合了多種先進技術,成為培養中小學生綜合能力、信息素養的優秀平臺,因此,要針對問題進行有效地整改,提升重視程度,提高教育水平,更好地促進機器人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