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微
(貴州省黔西縣錦繡學校,貴州 黔西 551500)
自2019年12月31日湖北省武漢市衛健委首次通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以來,新冠病患一度遍布中國各地。在這種重大的疫情背景下,很多的中學都采用停課,線上開設正常的課程這種方式來開展今年的中學教育工作。但線上開設學校課程,普遍存在著線上授課時卡頓,延遲和不穩定等問題,同時線上授課所取得的成效普遍不如線下授課,在沒有教師監督的線上,學生無法像在線下一樣集中注意力專心學習。
在線授課只要依賴的是電子平臺,主要是手機和電腦。目前,國內所有的家庭都擁有智能手機,手機屏幕小,相比起電腦來說,學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而電腦的普及率則不及手機,很多家庭都沒有電腦無法讓子女在電腦上面在線上課,只能通過手機。疫情期間,在線授課已經是大多學校使用的方法,因此,大大增加了同一時間的在線人數。用戶數量在同一時間的猛增,超出了系統的用戶承載量,造成了用戶在線學習是的卡頓,延時等情況。
在往日的線下授課的時候,學校和教師對它所管轄的學生有著非常強的約束性。學校有校紀校規等規章制度約束著校內學生的日常行為和日常學習。在課堂中,教師時時刻刻都能觀察監督到由其授課的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聽課狀態,能夠及時地對他教授的課程內容做出相應的調整。但在線授課卻不同,一是教師很難監督和約束到他正在授課的學生,因為線上授課,教師對著屏幕授課,無法了解到此時他所教習的學生的狀態,學生是否在認真聽課,甚至學生是否在屏幕前面,教師都沒有辦法知道。
無論是線下,還是在線上,教育中都存在著教師在課堂上面所講的內容過于枯燥,趣味性低,很難勾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很多聽來讓人昏昏欲睡。這種現象則被線上教育放大,因為前文所述,在線上教育中,教師和學校缺少對于學生的監督和管理,無法實時對產生厭學,不喜歡老師講述方法的學生做出判斷,從而導致教師無法知道自己講述的內容學生是否喜歡聽講。
一般來說,平臺是在直播的時候,平臺人數才會暴漲,才會導致平臺卡頓。一般的直播平臺都會設計有直播所能容納的最大人數,在平常的時段,直播一般不會超過平臺的設計人數,但是疫情導致所有的人都在家里,導致了直播平臺的人數暴漲。而且,采取錄播的形式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學生可以反復看,直到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弄懂。不像直播和線下教學,老師講過了,就講過了,如果沒有注意聽,就沒辦法再次聽。但錄播不一樣,只要有時間,就可以再次聽,而且還可以跳過自己聽懂了的地方,直接聽自己不懂的地方,極大的方便的學生的操作。而且不采用直播的方式,也可以讓教師有充分的時間準備課程和檢查自己講授過程中是否有漏洞,同樣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講課能力。
學校和家庭必須采取聯合教學的方式來開展日常的教學。線上的教學,毫無疑問地會存在著學校,老師對學生約束力低,監督不夠的問題。隔著屏幕,老師沒有辦法時時刻刻看到學生此時的學習狀態,也沒有辦法看到對面屏幕前的學生的行為。學生的家人就有充分的時間來監督自家子女的學習。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的家長參與到教學工作中來,在督促自己子女學習的同時,還可以讓他們充分的了解自己孩子日常的學習狀態,不至于在家庭教育中,只會一味地以子女的成績為唯一的評判標準,拋開過程談結果,只會使得結果失去原有的意義。
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應該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只有以身作則,才能成為孩子的榜樣和表率。不在孩子面前產生更多的“負面”影響,還要盡可能地營造一個溫馨的、充滿活力、充滿希望的家庭生活學習氣氛,這對培養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會有很大的幫助的。我們的品格、行為、追求都會對自己的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如果我們自己不讀書、不讀報,不聽音樂、不看電影,那么很難使孩子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如果我們自己經常吵架、沒有朋友,我們就很難指望孩子具有文明禮貌、熱情好客的習慣。我們可能會非常努力地撫養孩子,但總有一些不真實的、人為的努力,孩子會立即意識到并理解我們對他們的要求并不那么重要,因為我們自己從來沒有這樣做過。
這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無論是在線上還是在線下,都不可避免。在當今這個信息大爆炸的社會,越來越多的誘惑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越來越難以集中注意力在學習上面。那所學內容的趣味性程度就成了勾起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但在現實的教育中,往往相反。有的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反而在教學枯燥無味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就使得他所教的學生也無法很好地聽講。在往日的線下教學的時候,教師和學校還能時時約束學生,但在線上教學中,這卻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教師必須認真反省自身的教授內容,講授方式是不是具備趣味性,多向那些講課非常有趣味性的教師學習他們的講授方法,來提升自身的講課趣味性。
在當今的疫情大背景下,子女的學習指導問題成了一個社會性問題。只有充分的發揮學校和家庭的合作指導,才能度過這一段教學的艱難期。同時也可以為以后的家庭和學校聯合教育打下基礎。疫情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學校和學生家長必須在此期間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共同挑起此段時間子女的學習指導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