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偉超
(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白云鄉白云學區,河北 保定 072250)
“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決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這就是木桶理論(亦稱短板效應)。要克服這種因優劣不齊帶來的“短板效應”,小學數學教學中就要關注那些學困生,讓優生帶動學困生一起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并讓學生在幫助與被幫助的過程中培養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小學生來說,“結對幫扶”這種學習形式不失為一種互助共進、合作發展的好形式,為學生相互之間取長補短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同時又能使學生及時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實踐證明,“結對幫扶”學習形式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能起到提高學習效率的作用。
所謂的“結對幫扶”就是指兩個學生一對一,面對面,互相幫助,便于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優生、后進生結對幫扶是教師在個別輔導中常用的一種有效的補差措施,這是因為兒童之間平等、親密的伙伴關系,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補差效果,同時也可以促進優生知識的鞏固和能力的提高。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適當調控,確定互助伙伴,建立“結對幫扶”學習小組。班級要從學習方面對學困生逐一進行分類、分組,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業情況,制定學習幫扶計劃,明確幫扶時間、內容和階段性效果。確定學困生名單,對學困生實行一對一幫扶形式進行。根據學困生存在的問題和面對的困難,選擇能幫助到學困生的優等生,每個學困生由老師牽頭確立一名學習幫手,教師要對結對幫扶效果進行定期檢查。
當然,“結對幫扶”學習小組不僅僅是優等生對學困生,以優秀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為示范,幫助學困生優化學習方法,而優秀學生則在幫助的過程中也得到責任心的培養和鍛煉。還可以是優秀生與優秀生結對子,兩者交流學習方法,共同討論問題,爭取更大進步;也有中等生與中等生結對子,共同克服困難,一起走向優秀;還有優秀生與中等生結對子,使中等生提高其學習品質,從而取得更快的進步;還有性格內向和性格外向、書寫認真的和書寫馬虎的結對子,等等。在確定合作對象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各方面條件給他們適當定座,便于幫帶,使其在“結對幫扶”互助小組的過程中體驗快樂,激發其向上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都樂于參加這樣的活動。
教師在確定學習小組每次的幫扶內容時,不必強求統一,只求學好知識。在幫扶小組進行學習之前,教師要提前做輔導,親自上堂,給他們做指導并督促實施。要關注幫扶小組的學習方法的可行性,對學習進度跟蹤督促。讓組員中較優秀的學生真正做到不懂再教,再學再鞏固,從而推動學困生數學成績的提高。尤其是對學困生,作為教師要經常與學困生談心,隨時掌握學困生的思想動態,引導他們健康成長。教師要不時與學困生互相交流、溝通,掌握其思想和生活情況。針對學困生學習困難,接受知識慢,對學習很容易失望。充分了解學困生現行學習情況,教給正確學習方法,使他們朝正確方向發展;改善他們學習情況,提高學習成績;對他們可以適當降低門檻,放寬一些學習要求:如在改卷時,放寬學困生的扣分要求,提高他們的成績;作業要求也可以分層,盡量簡單好做。讓學困生能容易地完成學習任務,輕松地掌握符合他們現實狀況的知識。這樣,就容易把學困生引入學習的殿堂,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使得幫扶活動能夠順利開展。
小學數學教師要定期開展“幫扶小組”檢查活動并進行輔導,可進行如小競賽、小測驗等活動,檢驗小組學習效果,讓學困生多做多練,牢固掌握基礎知識。采用激勵機制,對學困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并鼓勵其繼續進取,讓他們體驗成功感。同時,對幫扶小組也進行獎勵,讓其他小組產生你追我趕的學習勁頭。課堂上創造機會,把每次提問的機會多給幫扶小組,讓學困生多表現,讓他們多動腦,動口,動手,體驗數學學習不僅僅是在進行簡單的字詞句段,使他們愛上數學。推選組長之類的“干部”,進行組內比賽,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促進學習的有效發展。讓學生在心里建立要學習的意識。教師要通過創設小組內合作學習的平臺,繼續發揮幫扶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如面對同一個數學實踐操作,可要求2-3個幫扶小組為一組,合理分配任務,讓幫扶小組間相互學習,相互影響,擴展思維。通過幫扶小組之間的協調合作,不僅會讓數學知識走入學生的腦中,還能讓學困生在實踐中尋找到學習的樂趣。當然,對于學困生的幫扶還有很多形式,還可以采用生教生、師教生、家庭輔導等幫扶方法,使學困生能學會,優秀生在幫教中得到進一步提升,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
幫扶小組的順利開展學習,需要教師不斷給予肯定與鼓勵。如教師課堂上及時捕捉學困生的閃光點,尋找時機多對學困生的課堂表現予以肯定鼓勵,讓他們增加自信心;在作業批改時,將會繼續用一些富有針對性、指導性、鼓勵性強的語言評價他們,激勵他們按時、獨立完成作業;每次測試后將繼續幫助他們分析試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點出下一步奮斗的目標等不斷地對學困生給予關注、幫助,促使他們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