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磊 宋婧嫕 熊元琳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遼寧 大連 116052)
中國人口眾多,國家面臨著十幾億人要實現溫飽、實現發展的巨大壓力,因此,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很多地方為了 實現快速發展,走上了以環境換經濟的粗放式道路,導致各類生態問題日益凸顯。近年來,黨和國家充分認識到了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先后以眾多政策和法規來規范和引導全國各 地實現綠色發展,凸顯堅決不以犧牲生態環境來換取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定決心。
低碳經濟是一種以“碳排放量”為重要指標,以經濟能否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衡量經濟發展的概念。具體以通過各類技術創新、理念升級等手段和方式,不斷降低高碳排放產業在經濟中的比例權重,降低一定區域內單位經濟增長量中 碳排放的比例,進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相互促進,避免零和博弈。通俗來講,低碳經濟就是很低或者沒有二氧化碳排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主要包括發展清潔能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低碳經濟的發展目前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源頭減量和 過程控制。源頭減量是指要降低“含碳”能源的使用,取而代之以風、水、核、地熱等為發展提供能源保障;過程控制主要是要減少消耗,進一步提高單位能源使用的利用程度,盡最大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損耗和消耗,比如可以發展余熱回收、工業廢物再利用等。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臨汾市被扣上了污染極其嚴重的黑帽子,二氧化硫多次嚴重爆表,在全國重點檢測城 市里長期處于倒數甚至末位,致使臨汾的城市形象大打折扣,發展受到嚴重影響。為了破解這一發展弊病,臨汾市委市政府針對焦化、冶煉、電力三大重污染行業進行了強力整頓。
基于傳統的能源消耗大市現狀,推動低碳經濟發展,實現從現有的高 碳經濟轉型為低碳經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尤其是全市目前能源結構仍然以高碳為主,要在短期內實現轉型發展,還有很多制約因素。
2019年度傳統的能源消耗大市三種產業比例為 7.1:43.3:49.6,從三種產業比例來看,第三產業所占的比例高于第二產業,但是本市的經濟增長在實質上還是重點依托第二產業,而在第二產業中又主要依賴于高能耗行業。2019 年,全市輕工 業增加值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比僅為 1.4%,而六大高耗能行業占比就高達 90%左右。在第三產業中,相對能耗比較低的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較慢、占比較少,導致當前全市整體產業能耗水平偏高。當前經濟主要依賴資源發展的能源型格局,在短時間內很難從根本上得到轉變。
傳統的能源消耗大市的經濟增長主要依賴于煤炭產業的發展,一直以來,能源生產總量中,原煤的比例都遠遠高于其他產量。2019 年全市一次能源生產產品中,原煤所占比例高達到 99%。能 源消費過度依賴煤炭,2019 年規模以上工業原煤消費量為 6 208.2 萬噸,洗精煤 2 311.1 萬噸,焦炭 476.4 萬噸,占能源消費總量的93.7%,消費結構以煤炭為主,在較長時間內 還將維持相對較高的比例。同時,與煤炭相關的煉焦、冶金、電力等高耗能產業產值約占工業產值 60%,當前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狀況比較突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與能源消費結構矛 盾不斷顯現。
目前,傳統的能源消耗大市處于轉型升級、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的關鍵 時期,持續推進工業化、不斷強化城鄉建設基礎設施以及廣大居民不斷優化的消費結構,仍然對一些重耗能的工業產品有著較大的需求力度。從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看,工業投資206.7億,占比達 44.7%,其中,煤炭采選業、煉焦、化 工、冶金和電力等行業投資 96.4 億,占工業的近 50%。在未來的發展中全市的高耗能行業仍將維持較高的比例,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近年來,傳統的能源消耗城市能源消費結構呈現出產業結構高耗能、以初級能源為主、GDP 能耗水平較高的特征。2018年全市萬元GDP 能耗為 2.04 t 標準煤,位居全省第一,嚴重高于 全省、全國的平均水平。能源經濟的快速發展能夠強有力 地拉動全市經濟快速增長,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其帶來的 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環境污染等危害。
傳統的能源消耗大市目前還沒建立起完備、有效的低碳經濟發展政策、資金、人才、技術支撐體系,對相關企業的低碳技術改造升級力度支持不夠大,缺乏對企業低碳的生產管理規定。同時,全市大部分企業對節能減排重視程度還不夠,感覺低碳發展、低碳 交易、低碳生活與自身企業發展較遙遠,在低碳經濟技術的創新和研發上投入較少,當前全市的低碳技術較低,還不適應轉型發展的需求。
首先,要立足傳統的能源消耗大市實際。本市不僅工業發達,同時還擁有較多的土地資源,因此可以著眼農村發展現代農業,以現代化的第一產業發展帶動經濟,從而緩解高碳耗能產業縮減對經濟發展的較大影響,可以在一些富有特色的縣區發展特色農業種植,比如隰縣發展梨果產業,大寧發展西瓜產業,永和發展棗產業,推動形成區域農業優勢,同時要不斷完善 農村基礎設施,實現鄉村振興,逐漸縮小城鄉差異。其次,要加大技術投入,為第二產業發展注入科技技術內涵。一方面要推動產業聚合,推動大企業和集團的組建和帶動,以抱團發展的形式增加企業創新能力和減低碳排放的技術水平;另一方面,要為環保企業和低耗能企業發展提供支持,逐步改變高耗能畸重的面貌。最后,要發展旅游服務業。部分城市歷史悠久,擁有國家、省、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重要的紅色革命老區,因此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依托國家全域旅游政策東風,構建以旅游服務業為統領,休閑娛樂、體育等相關配套產業齊頭發展的現代化產業服務格局。
臨汾市當前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是煤炭行業,長期以來形成的產業結構在短時期內轉變較為困難,需要循序漸進。因此,傳統的能源消耗大市經濟發展要想保持強勁勢頭,同時最大限度、最大力度地保護生態環境,就必須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提高在能源產業結構中的比例,逐步扭轉煤炭等化石能源一家獨大的現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本的地理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加大對煤層氣、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力度和企業扶持強度,深入探索地熱能、風能、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發展新模式,構建多樣的能源供應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重工業產業發展的指導,督促支持企業進一步提高技術實現升級,特別是對火力發電廠和鋼鐵廠要進行能源低碳化和無碳化處理,減少碳排放,同時加大對廢棄廢水的處理力度,確保對環境不造成污染。
政府要堅持空間布局合理、產業結構最優、資源利用高效、基礎設施綠色等原則,開展低碳經濟的超前規劃,根據國家整改規劃制訂全市的低碳經濟發展規劃。要把握傳統的能源消耗大市的比較優勢,順應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內在規律,齊心協力在探索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上走在全省前列,為2025年轉型筑牢基礎。要落實好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堅定不移地把新發展理念堅持下去,走好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這條金光大道。堅持擺脫依賴,提升傳統產業發展質量,構 建多點產業支撐、多元化優勢互補的產業體系。努力在打造傳統的能源消耗大市的道路中邁出新的步伐,開創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