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琴
(甘肅煤田地質一四五隊,甘肅 張掖 734000)
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應是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基本原則。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礦山地質環境堪憂,人類社會經濟在不斷的發展,大量資源的開發。但資源開發到一定程度必然會造成地質類的環境災害,繼而反作用于人民,造成社會經濟以及環境的一系列惡循環,例如資源的枯竭、環境的惡化等等。因此,必須要加強對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勘查工作的研究,為后期的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提供依據。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開始了較為系統的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的相關研究,但是像礦山地質大規模的調查從新世紀才開始。我國礦山分布較廣,且數量眾多,各色各樣,除了會有些企業合法開采之后,時而還會受到個人的開采,影響了當地環境發展,給當地居民也帶來了隱患。想要對這些礦山進行集體恢復治理是非常難的,需要了解詳細數據,再制定合理的措施。因此,也逐步衍生出礦山的事前勘查,后期根據勘查結果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
在我國近幾年內各個地區的礦山事故頻出,給周圍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隱患。因此,國家也開始加大了對礦山地質環境恢復的治理工作。比如國土資源部就為此特地整頓各地的礦山,對各地礦山進行了調查,制定了相應的保護制度,并積極的推動了設施建設,在一些地區的礦山周圍建設公園,以美化環境,促進礦企的轉型。
雖說近幾年,我國對礦山地質環境恢復一直較為關注,環境保護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制度的建立方面還有很多的問題。比如像保證金制度,這項方案開展已經很多年,但是仍然有某些地區的礦山內部并沒有根據制度嚴格的執行,完成率較低,在一些縣級這種現象最為明顯,甚至都沒有對這項業務進行開展。一些國有企業在執行時較為遵守制度,私營企業完全無視規則。也影響了一系列制度的發揮。除此之外。礦山地質內部并沒有嚴格的依法辦事,所造成的原因也有很多。如很多的礦山企業自身就屬于國有企業,但是自身也需要發展,如果嚴格地按照礦山誰來開發,誰就來保護這片礦山的原則,那么企業就要額外的承擔很多的成本,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也進一步影響了企業的利潤。而這一點中國相比于國外而言還較為落后,治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像國外幾乎已經達到了100%礦山地質的恢復狀況,礦山的開采活動也不會對當地的人民以及生活環境造成破壞[1]。
我國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之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勘查,通過勘查了解礦山所分布的區域,地質的條件以及礦山所處的地形以及地貌等特征。如覆蓋層的厚度、巖石風化以及其完整度,結構面所處的等級以及類型,其閉合的程度、發育的狀況、延展的狀態以及情況等等。其次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分布情況也要查明,礦山地質土壤以及水體被污染的狀況、地下水位的日常波動范圍等。另外需要對當地礦山內部破壞模式進行分析并做出判定,查明破壞原因、模式、危害程度。最后根據所勘查的結果,分析對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可行性,并做出相應的治理方案,并配以施工設計圖[2]。
我國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勘查的首要就是收集和礦區相關的資料,以為后期的勘查奠定良好的數據以及實證依據。資料的收集內容主要包含礦山周圍的經濟情況、礦山已被開采的等級數,礦山所在地質的構造情況、分布地層的巖性、礦山工程的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已有礦山資料等等,對所收集的一系列資料進行整合并匯總。
想要更好的分析礦山地質的環境背景,就必須要了解礦山附近水文地質以及工程地質條件,為后期礦山地質環境的恢復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據,因此勘查人員需要調查并測繪地質。主要調查的內容包含礦山所在地質構造的部位、礦山所處地的地層巖性、地表水、地下水的分布形態,受污染的程度,礦區內地質受到傷害的分布情況,損壞的級別,可能是由于什么樣的原因,被威脅的對象等等。
一般在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勘查之前都會有相應的恢復情況說明,根據這個情況說明進行調查,分析地質環境的背景,主要包含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條件、礦山工程地質條件、礦山周邊人員的工作形態以及活動情況等等[3]。
首先了解礦山周圍環境的破壞情況,比如有無礦爐渣隨意亂堆亂棄,植被破壞率以及土地占有率,了解之后記錄具體情況并計算相應的數據。其次要分析礦山附近的水環境問題,比如在進行礦山開采過程中會造成怎樣的水環境污染,降雨之后會不會使得水中的污染物增加,影響水質。另外分析地質災害,例如在開采過程中,是否有可能會出現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情況。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深入分析,來確定后期的地質治理的措施。
礦山地質治理措施除了要圍繞礦山地質環境勘查的結果之外,還需要考慮到社會、環境以及經濟的效益,將調查結果與這三種效益相互結合,制定出的措施才會有一定的可行性以及合理性。
像圍繞礦山地質環境勘查的結果就需要考察礦山的分布范圍、其穩定性、開發后的危險程度、當地的環境狀況,綜合制定治理的措施。
經濟的發展不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如果一味的重視經濟的發展,破壞環境,終有一日會受到環境的反噬,因此必須要做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勘查工作,提前了解礦山周圍的地質、環境以及由環境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做好數據的手機以及分析,從社會、經濟以及環境等各個角度綜合制定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措施,以達到習近平主席所提的“綠水青山”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