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鉅鑫,范國慶
(攀枝花市生態環境信息與技術評估服務中心,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尾礦庫屬于礦山開采或選礦企業配套的建設工程,其運營效果不僅與企業的經濟效益息息相關,更由于其存在一定的環境風險,若管理不善將危及尾礦庫下游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在尾礦庫的管理工作中,現代化管理方式應用較少,主要是由于我國尾礦庫數量多,且各個尾礦庫建設由于地方差異,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同,管理模式因地制宜。目前尾礦庫閉庫的管理存在問題主要在以下四個方面:
(1)尾礦庫閉庫項目進度管理方面。尾礦庫閉庫過程中項目的進度管理至關重要。尾礦庫作為堆存金屬或非金屬礦山進行礦石選別后排出尾礦或其他工業廢渣的場所,是礦山開采和選礦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尾礦庫建設的滯后,會影響整個項目進展,同樣,尾礦庫服務期滿或達到設計庫容后,閉庫工作也很關鍵。許多企業由于自身經濟效益或其他方面問題,通常將尾礦的閉庫工作忽略,雖然尾礦庫工作能夠在礦山外獨立,但實際上閉庫項目的工作復雜,大項目立項牽扯許多子項,子項之間又相互聯系互相影響。
(2)尾礦庫閉庫項目質量管理方面。許多企業對尾礦庫閉庫項目在質量管理方面不重視,為節約成本而聘請非專業技術人員或技術能力差的人員進行閉庫設計,設計過程中對作業地形、地質和地貌考察不充分,作業方法設計不合理,覆土方式和植被選取不當,設計方案和成果不達標將對后續施工造成影響,同樣,在施工過程中,如果偷工減料或未按照合格的設計及相關部門的批復要求進行嚴格施工,會對周邊居民的生活留下環境和安全隱患。
如:某企業未聘任具有從業資格的工作人員,在尾礦庫閉庫工作中產生設計、施工以及監理等工作不到位的現象,甚至存在違法違規操作的行為。監理人員在現場巡查時發現,該企業的工作人員實際采用的尾礦排放方式與原有設計要求中的排放方式不同,在原本應進行粗尾砂沉積的區域放置了大量細尾礦,此種行為為尾礦堆積壩造成了較大安全隱患。設計中對于初期壩、堆積壩筑壩方式選擇不當,筑壩材料和壩體上、下游坡比選擇不合理;未以可靠的庫區匯水面積或相關參數進行洪峰流量的計算;未設置可靠的排洪系統;對尾礦庫周邊環境考慮不周,對工程地質、水文資料不滲透等因素將造成壩體失穩。
(3)尾礦庫閉庫項目成本管理方面。尾礦庫的基建投資一般約占礦山建設總投資的10%以上,占選礦廠投資的20%左右,有的幾乎接近甚至超過選礦廠投資,尾礦庫設施的運行成本也較高,有些礦山尾礦庫設施運行成本甚至占選礦廠生產成本的30%以上,而尾礦庫本身通常不會為企業創造實際經濟利益,因此很多企業為減少投資,一味壓縮成本,導致尾礦庫產生安全問題,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產生垮塌事故,威脅周圍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4)尾礦庫閉庫項目安全管理方面。由于尾礦壩垮壩的影響是瞬時的、突發性的,生產過程若管理不慎或維護不及時可能導致垮壩,一旦發生垮壩事故,尾礦庫內的廢水和尾礦將以泥石流的形式向下迅猛流動,不但對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不利影響,還將會對當地的水體和土壤環境造成污染。另外以尾礦壩的穩定性和防洪能力為例,相關工作本應作為尾礦庫項目審批條件之一,但實際上尾礦庫產生事故往往是由于此方面工作不到位導致的。在應急管理部門調查時,經常發現尾礦庫項目的安全責任人沒有及時通告壩坡穩定、排洪能力等預告。除此之外,還有部分礦山企業安全意識薄弱,后續事故無法避免[1]。
①缺乏思想認識。很多企業在思想上不重視,僅從經濟角度出發,認為閉庫工作不會帶來經濟利益,尾礦庫到了服務年限后得不到妥善的閉庫管理。甚至部分企業認為尾礦庫即使不做閉庫也不會產生問題,因此不愿意投入精力和資金進行閉庫。還有部分企業為節省成本投入,不斷的提升堆置高度或強制延長尾礦庫使用年限。上述原因都是企業對于閉庫工作缺乏思想認識的表現。②經濟投入不足。部分中小型企業,由于經濟效益或其他資金問題,對于尾礦庫缺乏足夠的資金進行閉庫工作,導致很多尾礦庫因面臨經濟問題而不規范建設,為當地留下巨大安全隱患。③法律法規不完善。目前我國雖然關于尾礦庫閉庫已有相關法律法規,但其中對尾礦庫閉庫問題還有許多細節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尤其是在對閉庫的勘查、設計等環節法律法規應進一步細化,避免一些企業尋找法律的缺口,逃避尾礦庫閉庫工作。④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企業對尾礦庫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未制定有針對性的環境風險事故應急預案,對事故無法提前預防,出現事故無法及時有效處理。
針對上述尾礦庫閉庫中存在問題的原因,提出如下建議:
(1)提高思想認識。企業需要明確自身在尾礦庫閉庫工作中的主體責任,從領導層至工作人員,自上而下高度重視,提高責任意識,層層壓實責任。以某礦山企業為例,該企業在招聘工作人員時要求其提交從業資格證書,并為在職工作人員提供大量的培訓機會,要求全部工作人員按照嚴格的規章制度工作,主動完成閉庫工作,保障尾礦庫安全。
(2)加強資金投入。面對企業缺乏資金支持閉庫工作的現狀,政府應從全局考慮,為礦產企業成立專門的閉庫專項資金,也可以由各地相應的主管部門對尾礦庫閉庫工作進行管理,從礦產資源稅中拿出部分資金作為尾礦庫閉庫專項資金使用。在尾礦庫的閉庫管理工作中不應只注重減少成本,而是要在工作質量達標的基礎上有效合理控制成本。
(3)健全法律法規。政府的監督管理部門除對企業的日常開采和生產過程進行檢查外,還應注意尾礦庫閉庫工作的完成度,尤其是要重點關注即將到達服務期和已經閉庫的尾礦庫,發揮自身的監督檢查職能,保障尾礦庫的安全[2]。
(4)加強閉庫后管理。在尾礦庫閉庫后,要堅持對尾礦庫的定期觀測,包括壩體變形、壩內浸潤線觀測;通過壩體的滲透流量觀測以及排洪隧洞的土壓力及變形觀測等,以保證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防患于未然。加強對尾礦庫運行管理和維護,隨時檢查庫內排水、排洪等構筑物的排洪情況,特別是在雨季、汛期,要堅持24小時值班,以保證遇到險情及時報告、及時排除。服務期滿后要在試驗研究的基礎上及時制定覆土、植被或復田的實施方案,并對壩體的穩定性進行檢驗,確保尾礦庫的安全。同時應做到及時封場并恢復植被,禁止尾礦庫排入尾礦量超過設計指標。
綜上所述,尾礦庫有著比較特殊且重要的性質,在其整體運作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選址、勘查等工作,更重要的是后期的閉庫環節,在具體的工作中需要將閉庫工作作為整體思考,但目前相關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后續工作中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