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先
(呼倫貝爾蒙西煤業有限公司,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0)
現如今,我國地質工程過度開采,尤其是在當前工程數量逐漸增加的今天,導致地質災害的產生。地質災害不僅危害著人們的財產安全,還會影響到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大量的經濟損失。針對這一情況,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治措施,工作人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恰當的防治技術,最大程度保證整個工程的質量。
人類與自然之間息息相關,人類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在改造自然,同時還在利用自然。在遠古時代,人類開始在洞穴中生活,之后逐漸挖土造屋。如今,人們已經能建設出數百米的高樓大廈,能建造出巨塔與高壩。這些工程都涉及到地基,進而逐漸衍生出一個新的學科技術,那就是巖土工程。該學科能不斷改善和完善地基,保證工程的順利施工。但是缺少環境保護的理念,未能加入地質災害的概念,這就使得工程出現的很多問題,甚至出現較大的地質災害。地質工程學是分析、解決整個工程的全過程學術理論,無論是工程的規劃,還是工程日后的運行中的問題。巖土工程指的是在工程實際施工過程中開挖和加固巖土體;地質災害指的是因人為因素、自然因素而出現的一種地質現象,既危害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環境,還影響到人們生活的環境,破壞當地的資源。地質災害分為多種類型,如泥石流、地面塌陷、山體崩塌、地面裂縫、滑坡、地面沉降等。在我國,很多地質災害現象都是因人為因素造成的。面對這一情況需要及時制止各種破壞環境的行為,并針對不同的情況制定不同的防治措施。
我國的地理位置相對較為獨特,地質結構也相對較為復雜。地球上的生態環境會發生變化,加上我國屬于農業大國,經濟較為落后,不具備較強的承載能力,這些因素結合起來就會導致我國容易出現各種地質災害。崩塌、地面塌陷、地面裂縫、地面沉降、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都是較為常見的,出現滑坡、蹦跶、泥石流發生的范圍占據我國整個國土面積的50%,并且主要以我國的西南、西北部為主。
地質災害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因自然因素導致地質環境問題的出現,這又被稱為第一環境問題。這些災害不會因人類的活動、發展而轉移;另一種是因人為因素而導致的地質問題,這被稱為第二環境問題。
滑坡指的是在斜披上的巖體和土體,受到地下水活動、人體切坡、河流沖刷、地震等諸多因素,導致這些巖體和土體沿著軟弱帶、軟弱面等分散或者集中下滑等一種自然現象。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如地震、開挖坡腳、地表水的浸泡和沖刷、融雪與降雨、蓄水排水、劈山放炮、亂砍亂伐等。
崩塌指的是在陡坡上一些被直立裂縫分割的巖土體,其根據相對較為空虛,出現局部移滑、折斷壓碎等后導致其失去穩定,進而脫離母體而鄉下翻滾、傾倒,并堆積在山腳下。出現這一地質現象等原因有多種,如堆渣填土、礦產資源等采掘、強烈振動、渠道滲透、水庫蓄水、工程開挖邊坡等。
泥石流指的是因降水而在山坡、溝谷上產生的一種地質現象,特殊洪流中夾雜著大量的石塊、泥沙、巨礫等,屬于高濃度的液體與固體的混合物。出現泥石流的原因有很多種,如濫發亂墾、不合理的開挖,出現棄渣、棄土、棄石等。
地面變形包括諸多方面,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以及地面裂縫。出現地面塌陷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個是地面出現巖溶活動,一個是不合理的大量開采礦產資源,還有一個就是地下水的大量抽取。
在巖土工程中,滑坡是最常出現的一種地質災害。針對這一問題,需要相關人員能深入和全面的了解這一災害。相關人員需要以預防為主,遵從防治結合的原則,認真分析和研究出現滑坡的原因,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
經過大量的研究和調查克制,解決滑坡問題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控制好地下水和地表水,這樣能將水對坡體的威脅大大降低。通常情況下,如果不存在人為因素的話,那么出現滑坡的主要原因就是含水量大[1]。如果可以將水對邊坡產生的作用消除,那么就能避免滑坡問題的發生。具體可以采用以下幾個方法:第一,施工人員需要嚴格控制好整個滑坡區域外圍的地表水,防止這些水流入到滑坡區域內,可以在邊界處秀患處一個截水溝,截流地表水;第二,在滑坡區域內修建排水溝,盡可能排除與曲內的地表水,防止這些水威脅到邊坡;第三,采用支撐盲溝、垂直孔排水、水品鉆孔疏干等方式,逐漸排出地下水。具體應用等方式需要施工人員能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防治措施。其次,充分了解邊坡的實際情況,改善其巖土力學強度。施工人員需要采用切實可行的方法,逐漸改善和優化邊坡巖土體所具有的力學強度,借此提高整個巖土體的抗滑能力,盡可能減少滑動力。
我國部分地方非常容易出現泥石流問題,需要相關人員制定好恰當的避繞措施。如果無法避開這些地區,那么就需要采用以下幾種防治措施:第一,排導。在經常出現泥石流的區域,需要在其下游修建出排導溝,借此更好的阻擋泥石流,使其能慢慢改道;第二,攔擋。在經常出現泥石流的區域中,可以在溝道的上方修筑出攔砂壩,這樣才可以攔截下泥石流中的固體物質,最大程度減少泥石流所帶來的危害;第三,儲淤。相關人員可以在泥石流的下方修建停淤場,借此合理控制泥石流的流量,避免泥石流影響到下游人們的安全以及建筑。
在防治坍塌時,可以采用的方式有很多,如支擋、防坡護墻、攔截、排水等。這些方法都屬于一些傳統的方式。施工人員需要認真分析出現崩塌的原因,進而采用與之對應的防治措施。
除了一些傳統的防治措施意外,還可以運用一些新型的防治措施,如SNS柔性攔石網。在一些具有較高落石能量,并且具有較陡坡度的斜坡上,采用這樣方法具有較好的防治措施,目前已經被廣泛應用到水電站、礦山等工程中,并且也取得較好的效果。
第一,填堵法。在一些塌陷程度較前的洞坑上,可以采用這一方法。需要施工人員能清除干凈坑洞中的松軟土體,并將塊石、碎石填入到坑中,這樣才能構建出防濾層,最后在覆蓋上粘土,逐漸夯實;第二,強夯法。該方法運用的是夯錘,不斷提高整個土體的沖擊力,進而實現整個土體強度的提高。
總而言之,巖土工程是至關重要的,其中地質災害的防治是不容忽視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各種各樣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應運而生,要想保證人們的安全,減少經濟損失,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恰當的防治措施,從根本上保證工程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