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國宏
(神華北電勝利能源有限公司,內蒙古 錫林郭勒 026000)
2020 年,是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安全環保各項工作,保持平穩的安全發展環境,更顯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團結和帶領廣大職工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提升全員安全環保責任意識,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集團公司戰略目標以及公司重要安排部署上來,把做好安全環保工作,作為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
結合國家《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的新要求,修訂、完善覆蓋全員的安全環保責任制和責任清單,形成主要負責人全面負責,分管責任人具體負責,各級干部職工照單“履職履責”的安全環保責任體系。健全完善考核標準,分管領導考核職能部門,職能部門考核生產車間,生產車間考核班組員工,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以“從嚴考核”促進各級人員的“從嚴落實”,徹底解決安全責任層層衰減的難題。
一是積極推廣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強化科技興安,保障安全生產,有效運用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等技術,不斷提高安全生產技術裝備水平。有序推進“安全生產視頻監控系統”、“卡保間巡檢機器人”、“卡保間大門防墜落裝置”及國內首套礦用卡車“輪胎全壽命管理系統”等新技術、新設備的投入運用。輪胎全壽命管理系統的應用可以時時準確采集礦用卡車輪胎溫度、壓力等數據,后臺時時監控、分析、警報、提醒,合理指導卡車減速運行和停機。二是充分利用油品化驗、軸承檢測、超聲波探傷等監測手段,監測設備運行狀態。上半年累計完成油樣分析4057件,完成卡車前懸掛、電鏟銷軸類探傷664件,下發異常報告312件,故障預警報告31件。并及時組織人員進行排查維修,避免發生突發故障,降低了維修風險。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了中心安全生產系數和科技保障能力。
堅持“分級管理、分線負責”的原則,一是中心制定下發了《重大安全風險管控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領導層對于重大安全風險的重點管控職責;二是編制了車間管理人員月度安全環保監督檢查任務指標,并將任務完成情況納入每月安全績效考核,切實增強車間的安全風險管控主體責任。三是全員參加年度安全風險再辨識工作,共計辨識出所有作業安全風險1030條,增加了“自卸卡車在舉起的廂斗下作業”重大安全風險,風險管控責任層層落實、壓力層層傳遞、執行層層到位。四是落實“四清楚四到位”風險管控機制,確保維修現場做到目標任務清楚、標準流程清楚、安全措施清楚、管控風險清楚,人員到位、措施到位、監督到位、執行到位。
牢固樹立“意識不到危險才是最大的危險,查不到隱患才是最大的隱患”思想,時刻保持“如臨深淵”的戒懼之心。中心修訂完善了《安全隱患責任倒查追究管理制度》,嚴格依據“十個不放過”原則開展隱患的排查與治理工作。通過“四查” 手段,即:查記錄、查監控、查現場、查人員,切實加強隱患的責任倒查追究,狠抓隱患制造根源,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帶動安全“面”的發展,對上半年查出的45條安全隱患全部進行責任倒查追究。通過開展隱患責任倒查追究,工程機械車間自制了設備鏟刀專用安裝工具,汽修車間制作了輪胎鎖圈鎖緊裝置、卡車舉升缸拆裝“抱箍”、完善了卡車旗語等,切實提高了現場安全生產能力,隱患整改率與隱患責任倒查追究率均達到100%。
堅持開展“一崗位、一工種、一人員”風險再辨識工作,使用工作任務風險評估方法,按照“設計、消除、替代、減少”風險管控順序,對生產工藝、設備設施、作業環境、人員行為等方面的危害進行全面辨識、準確評估、精準管控,著力解決風險管控措施與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標準不相符的問題,著力解決風險管控措施“不易執行、不能執行”的問題,著力解決風險管控措施不全面、針對性不強、不到位等諸多問題,努力提升風險管控措施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在組織防洪實戰應急演練前,嚴密詳細的制定了《預案演練實施方案》,編排好氣象背景和實地描述,從現場發現第一人的事故匯報流程、調度室的信息發布流程、應急響應流程、主要負責人應急預案的啟動流程、搶險處置工作組進入現場的救援流程以及災后恢復流程,逐步按照預先制定的程序進行演練,嚴控演練時間節點,突出實地演練效果,重點強調演練流程,旨在檢驗應急反應。
中心先后制定并下發了《應急物資管理辦法》、《應急物資專人專庫管理職責》以及《應急物資檢查和維修制度》等相關管理制度,《應急物資清單》中各類應急物資和應急設備嚴格明確了“責任人、使用條件、存放位置、是否完好、性能和數量”,對“三防類救援”、“電力類救援”、“醫護類救援”、“工程設備類救援”等類型的應急物資嚴格進行分類儲備,便于區別對照防洪、觸電、人身傷害以及場地救援所用物資資源進行應急準備。將應急物資儲備庫房設置為專管專用庫房,嚴禁任何人員、任何作業項目挪作他用,配置專人每日進行檢查清點,做好檢查記錄,發現應急物資缺失、失效或者正常消耗,必須及時更新、配備。對于應急救援工程設備,常態化對照檢查維修點檢和保養記錄,保證救援設備正常出動率和完好率。
中心按照《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和公司下發的《應急管理培訓計劃》的要求,分兩期組織開展了“應急管理專題培訓”,一期授課學員包括中心領導、科部室負責人、車間主任以及各支部書記和機關管輔人員;二期授課學員涵蓋班組長、車間安全員、技術員、班組兼職安全員和兼職應急急救隊員,做到應急管理培訓全員覆蓋。培訓課程內容為“應急管理相關概念、應急救援流程、應急預案、應急體系建設”,以及聘請專業礦山救援機構人員,現場指導和實操練習“心肺復蘇、止血包扎、急救搬運”等急救項目,深刻理解“黃金救援時間”和任何應急救援“以人為本”的宗旨。
注重三違“事前控制”,首先針對近年來發生的高頻次、習慣性 “三違”,通過調整風險等級、處罰標準固化管控措施,編制《“三違”管理手冊》,為“三違”管理提供依據;分崗位、分工種梳理、印制12類“三違”學習卡,明確本崗位的主要“三違”,員工隨身攜帶,便于學習。其次通過采用現場抽查提問、定期回訪的方式,確保員工熟知并掌握各類“三違”。強化三違“事中控制”,一是由現場維修負責人組織崗位員工進行現場交底,了解自己所要完成工作的具體內容、質量標準和安全注意事項,做到維修人員任務明確,各工種之間配合協作和工序交接井井有條,避免“三違”;二是積極開展“師帶徒”活動,對新員工、轉崗員工開展師帶徒活動,讓師傅們感受到肩上多了一份責任,徒弟感受到了工作的壓力,促進師徒雙方互相學習,形成良好的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共同提高,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和綜合能力;嚴格三違“事后控制”,一是人性化管理不安全行為,對于不安全行為當事人在12個月內再未發生不安全行為的,按罰款金額的同等金額給予獎勵;二是將習慣性“三違”當事故來抓。曝光習慣性“三違”行為并要求當事人在當日調度會上作檢討,促使各級管理人員感到壓力、激發活力,產生動力;三是采用不安全行為矯正培訓、書記談話、親情幫教等措施管控不安全行為,實現意識的提升。
重點作業、重點人員、重點時段、重點部位、重點環節的管控一直以來是安全管理的重點,中心持續強化“五重”管控力度,建立、健全“五重”管理清單,明確管控責任人,有針對性制定相應管控措施,提升管控效能,讓其不再成為“三違”發生的“重災區”。
重點針對突發設備故障的處理,普遍存在處理故障時間短,采取安全措施長的特點,員工存在偷懶、僥幸心理的“三違”現象,其不留痕跡、監管難、自覺性差的特點,給安全管理增加較大風險。因此,強化短時作業的現場安全管理,短時作業前及時向調度匯報作業內容、人數、采取的安全措施等內容,切實做到嚴格執行崗位標準流程,通過對講系統使作業公開透明,為中心安全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中心積極推進標準化班組建設,強化紅線意識,堅守底線思維,以“人員、設備、管理”為突破口,創建“零三違、零缺陷、零隱患、零盲區、零遺漏”的“五零”班組。人員零“三違”。以開展“班組反三違”專項安全活動為契機,以操作,檢查、指揮為重點,把員工生產操作,班組長現場檢查,車間主任靠前指揮作為專項活動的核心內容,立足作業現場,立足人的不安全行為管理,做到“嚴抓嚴打”,加大班組“三違”的管控力度。設備零缺陷。中心要求班組人員在操作設備前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確認制,確認設備“十完好”。安全附件完好、防護措施完好、消防器材完好、燈光儀器完好、制動系統完好、結構部件完好、外觀性能完好、運行狀態完好、點檢記錄完好,全方位對使用的設備進行檢查,排除設備缺陷,保證設備安全運行。管理零盲區。以“管理出效率、管理促提升”為出發點,以“安全責任意識、安全超前意識、安全監督意識、安全總結意識”為標準來衡量班組長的管理能力,要求班組長在生產活動中做到:安全責任明確,事故預想超前,監督檢查不懈,重在安全總結。
強化崗位標準作業流程培訓管理,定期組織員工進行培訓、考試,將培訓和考試成果納入安全績效考核,促進崗位標準作業流程應用水平再上新臺階。
實行“一認清三嚴抓六一樣”管控模式,即“一認清:認清問題;三嚴抓:抓責任不放松、抓培訓不放松、抓三違不放松;六一樣:執行一樣的安全標準、執行一樣的安全考核、執行一樣6S現場作業、執行一樣的監督管理、落實一樣地安全責任、執行一樣地追究事故處理”。繼續堅持“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明確各監管部門、車間、班組的管理職責,堅決杜絕“以包代管、以罰代管”現象,從源頭上、機制上解決承包商安全管理問題。
按照“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業務必須管環保,管經營必須管環保”的要求,健全各崗位環保責任制,抓好生態環保的督辦、落實、整改、消缺工作,堅決杜絕生態環境事件的發生。鞏固和提升安全環保管理水平,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藍天綠水凈土保衛戰,持續提升中心綠色礦山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