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輝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企業供應鏈管理工作。在新經濟背景下,企業之間的競爭開始衍生為以供應鏈為核心的市場經濟競爭,且其發展歷史較短,企業供應鏈管理的缺失較大,國內外企業的供應鏈管理都存在一定問題需要改進。因此,論文針對新經濟背景下的企業供應鏈管理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China is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wor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conomy, the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begins to derive into the market economy competition with the supply chain as the core, and its development history is relatively short, and the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as a large lack.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which need to be improved. Therefore,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conomy, and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關鍵詞】新經濟背景;企業供應鏈;管理工作
【Keywords】background of new economy;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work
【中圖分類號】F27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0)11-0005-02
1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國內企業供應鏈管理工作開始引入信息化技術進行合理管理,且開始以智能技術為主制定對應的措施,提高產品的生產質量,創新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標準,以最高的要求實現最大化的經濟效益,緊跟時代的潮流與趨勢,做好針對性的技術創新,利用企業競爭的高效理論與特征,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從而形成供應商與上下游之間的競爭核心力,推動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工作有序開展。
2 新經濟背景下企業供應鏈管理的現狀
隨著經濟一體化趨勢的不斷發展,我國技術創新步伐開始加快,產品的研發水平開始提升,產品生命周期開始縮短,加之多種消費特征以及習慣的演變,企業在多樣化的競爭趨勢下形成了新的發展模式,且從基礎上轉變了原有的競爭理論,使得上下游之間形成互通,各個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力和實力得到改善。各國企業在管理過程中一致認為供應鏈管理具備高效的優勢互補功能,且不同環節中的成員只需要做自己擅長領域的事情即可,其他的交給其他成員,使得成員在數量最優情況下實現供應鏈功能管理的最優化互補,為企業的發展帶來較強的競爭能力和經濟效益,同步實現技術的革新與進步,促進相關供應鏈體系上思想管理體制的雙向變革。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存在較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無論是從哪個角度看,技術的標準化管理以及服務體系的高效性都有益于供應鏈管理模式的進步與發展[1]。
3 新經濟背景下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問題
依據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及背景需求,國內的供應鏈發展管理必須以企業管理經驗以及管理現狀為基礎,做好準備工作。故針對現有企業供應鏈管理情況進行問題歸納,主要概括為以下幾個問題。
3.1 對企業供應鏈管理工作的認知不清晰
在企業的供應鏈管理過程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做好對供應鏈管理的工作。由于傳統的企業供應鏈一體化思維模式固化嚴重,對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企業影響更大。目前,主要有前向一體化和后向一體化兩種模式,前者是主張向原材料領域和發展市場進行規模擴張,后者則是向銷售量以及終端客戶方面推移,二者都希望在全面發展的趨勢下實現創新。據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示,在被相關的單位隨機抽取的100家企業中,供應鏈管理思想僅僅滲透到20%的企業,且認為該項工作作用巨大的企業商家不到1/7。故我國的企業對于供應鏈管理嚴重缺乏準確認知。
3.2 核心企業地位與理論重要性地位存在脫節
在企業的供應鏈管理過程中,我國的技術和科技核心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中的地位與理論重要性地位完全不匹配,供應鏈綜合實力的形成以及管理貢獻存在一定的偏差。以世界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公司為例,其是依據企業供應鏈思想所開展業務的重要公司,其中產品上下游的供應商、中間商以及相關客戶在收支方面就存在一定的差異,國內2018年該企業的開支占據收入的6%,同期企業用于供應鏈上的開支比僅占0.5%,國內的企業的供應鏈管理過程中存在較大的不足之處和企業差距,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并沒有發揮出來。
3.3 企業間的戰略同盟關系未建立
在企業的供應鏈管理過程中,國內的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的相關成員之間并沒有建立起長期性的戰略伙伴關系,缺乏對應的合作機制,相關成員之間有較多的權宜之計以及詭計做法。供應鏈管理的優勢最主要的就是在個體基礎上實現整體的最優化,其依據對應的分工與合作機制將不同環節的供應商進行人員職責分配,在長遠戰略合作基礎上進行責任劃分。根據相關的供應鏈管理資料內容顯示,我國有80%以上的供應鏈管理團隊成員之間都存在不信任與不道德行為,核心企業的道德風險過高,且65%以上的企業道德風險都源于所加入的成員自身。部分核心企業認為自己地位高且作用更強,直接打壓更低一級的供應商成員,使得該類成員之間的供應價格以及利潤空間更小,供應鏈管理團隊經常由于成員的不協調以及不團結導致合作關系破裂。
4 新經濟背景下企業供應鏈管理的舉措
依據我國企業供應鏈基本情況以及相關問題,必須結合對應的供應鏈理論知識,做好管理舉措的創新化建設,在提高企業供應鏈水平的基礎上提出相關的可用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4.1 加強對供應鏈管理思想的宣傳
在企業的供應鏈管理過程中,必須對供應鏈管理思想進行綜合探討,改變傳統的一體化思想認知,從新的角度對供應鏈思想進行綜合管控。供應鏈管理思想是新經濟背景下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新途徑,需要將部分功能合理調配和整理才能夠獲取最大化的價值,且成員之間業務和職能要以優劣進行綜合劃分,實現成員之間的利益合理分配,實現管理的高效化以及競爭的合理化。在此期間,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將供應鏈管理中的不同群體進行工作分配,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選用標準化的宣傳策略,定期或者不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并在培訓之后對企業參與人員進行責任考核,增強團隊成員的供應鏈管理意識,使得工作人員可依據供應鏈管控需求以及形成方式做好一定的體系文化建設工作,最大限度地使得更多的人可以認識到該項工作的可行性,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優勢。
4.2 提升核心企業地位
在企業的供應鏈管理過程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提升核心企業的供應鏈形成與發展地位,要求相關人員承擔起對應的責任與義務,在供應鏈管理中起模范帶頭作用。供應鏈是由上下游企業共同形成的一個節點式鏈條,核心企業的地位直接決定了它需要負擔起更大的責任,且形成一種環形節點。供應鏈管理中的核心企業需要與上下游供應商和客戶之間形成一種穩定的考核與選拔機制,加強管理的渠道拓展性,以雙向共贏為目標,適當地給予銷售代理商回扣金額,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與熱情,實現高品質的管理工作。在地位建設中,必須保障企業供應鏈管理層的政策制定,制定合規的管理標準,選用高質量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實現最大化的經濟效益。
4.3 加強長期性合作
在企業的供應鏈管理過程中,必須加強企業供應鏈管理團隊中的戰略伙伴關系和長期合作機制建設,減少利益背景下的不真誠或是權宜之計的做法。成員之間要充分認識到只有團隊利益上升才能夠確保自己的利益提高,具備團結合作意識,以實現團隊利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盡可能避免企業供應鏈成員之間的欺詐行為,加強成員之間的相互合作,使得團隊成員之間可獲得更多的利益。在長期性的合作中,可簽訂有法律效力的協議,在雙方確保自身的利益可得到保護之后對協議進行修訂與簽署,提升合作的誠意。且在此期間,還可增加押金條款,使得不受信任的一方以金錢的方式獲得進一步的信任度。除此之外,在合作過程中需要有對應的監管團隊進行監督,提升合作的信賴度與真誠度,使得合作過程中成員之間的可信度得到有效的提升。
5 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國家越來越重視企業供應鏈管理工作。為了進一步提升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工作效率,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增強企業的社會競爭力,提升管理人員的思想認知,減少合作中權宜之計的做法,形成長久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提高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水平,形成高質量的企業綜合競爭力,盡可能地獲取最大化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陳蓓蕾.互聯網經濟背景下企業供應鏈管理模式創新[J].商業經濟研究,2020(12):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