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俊
摘? 要: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數量的劇增,垃圾生產量增加迅速,城市垃圾對人們的生存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基于此,對垃圾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置已成當務之急。目前,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特別是爐排爐垃圾焚燒發電技術,是我國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置最先進、最有效、最可靠的技術。文章對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污染源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控制措施。
關鍵詞: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X705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0)35-0089-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sharp increase of population, the production of garbage increases rapidly, and urban garbage has caused great pollution to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this,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disposal of garbage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At present, waste incineration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especially grate furnace waste incineration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is the most advanced, effective and reliable technology for harmless, reduction and resource disposal of garbage in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pollution source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power generation project are analyzed, and the contro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waste incineration power generation project; pollutant emission; control measures
爐排爐垃圾焚燒發電技術,是當前人類所掌握的垃圾處理技術中最先進、最有效、最可靠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置技術。它既能有效利用垃圾焚燒中產生的能源,形成可再生綠色電力,變廢為寶,減少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排放,降低溫室氣體效應,又可節約大量土地和耕地,減少可能的滲漏,減少污染地下水事件的發生,也可減少蚊蟲飛舞和臭氣排放,降低傳染病的發生,美化凈化環境。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并不能實現各類污染物零排放或不排放,只是通過現有技術和設備,通過現有標準對廢水、廢氣、廢渣和飛灰等排放實施規范和約束,將污染物排放降低到可穩定控制,對人類生存環境和自然環境污染影響最小的狀態。
1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污染源分析
1.1 焚燒對大氣污染物排放及危害分析
垃圾焚燒發電生成的大氣污染物排放主要有粉塵、氯化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有機污染物、二噁英及重金屬等污染物。
垃圾焚燒發電排放的粉塵顆粒較小,以PM2.5顆粒物為主,顆粒物幾何平均粒徑約為23.1nm,能形成霧霾污染和氣溶膠。這些粒徑小于10?滋m的顆粒物可隨人的呼吸沉積到肺部,甚至可以進入肺泡和血液中,損傷肺泡和粘膜,引起肺組織的慢性纖維化,導致肺心病,引起慢性鼻咽炎、慢性支氣管炎等一系列病變,嚴重的可危及生命。顆粒物對兒童和老年人的危害尤為明顯。
垃圾焚燒發電排放的酸性氣體主要為氯化氫、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會刺激人們的呼吸道,減弱人的呼吸功能,并導致其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誘發呼吸道的各種炎癥,危害人體健康;二氧化硫會與大氣中水汽與氧氣等發生化學反應后形成酸雨,使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給農業、森林、水產資源等帶來嚴重危害。氮氧化物會深入人體肺部,誘發呼吸道疾病,會轉化成硝酸和硝酸鹽,形成酸雨,并與其它污染物在一定條件下產生光化學煙霧污染。
垃圾焚燒發電會排放出氣態二噁英,二噁英又稱二氧雜芑,是一種無色無味、毒性嚴重的脂溶性物質,它能夠導致嚴重的皮膚損傷性疾病,具有強烈的致癌、致畸作用,同時還具有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內分泌毒性。垃圾焚燒過程中產生出二噁英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垃圾本身含有的二噁英,二是垃圾焚燒產生出的二噁英。治理二噁英的排放可按照GB18485-2014和European Union2000標準進行垃圾焚燒大氣污染物排放設計,設置300m衛生防護距離。此類方法經國際衛生組織長期研究,未發現對人類有危害情況。
1.2 焚燒產生的廢水污染物排放及危害分析
我國的垃圾焚燒發電技術,一般要將垃圾置放于垃圾倉中7-10天,堆積發酵以提高入爐垃圾熱值,保證焚燒正常和多發電。由垃圾內外水產生的滲濾液,COD和BOD濃度一般都為40000-80000mg/標m3,同時還含有較高濃度的鹽分、重金屬、污泥和SS,處理較為困難。雖然國內滲濾液處置技術發展迅速,以項目廠區邊界為限可實現對外零排放,但滲濾液系統處置后的濃縮液再徹底處置仍一直是難題,靠自然蒸發或混入飛灰中的量進行處置難以最終解決問題,公共大型污水處理廠一般不愿進行處置或因技術所限不能處置,污染時有發生,對河流和土壤往往造成較大的污染。
飛灰螯合劑可廣泛應用于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穩定化及重金屬的固廢處理系統,螯合固化后堆放一定時間,重金屬元素會隨滲出液而析出,污染物存儲在場地和飛灰固化填埋場地,這種污水目前除自然蒸發外,尚缺乏有效處置方法。
1.3 焚燒產生的爐渣和飛灰污染物排放及危害分析
飛灰經螯合固化后屬危廢,采用高溫熔融處置方法可進行徹底無害化處理,因處置費過高目前無法推廣。國家環保標準允許經螯合固化初步合格后,外送標準的衛生填埋場實施分區填埋。但這只是一種過渡措施,因為這種處置方法一是占用耕地或土地,二是會有難以處置的高濃度重金屬,有二噁英廢水產生,三是若干年后,裝飛灰的袋子或填埋場防滲膜腐爛或破損,仍有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
爐渣雖然是一般固廢,在沒有消納的地方,加上焚燒熱灼不好的爐渣,也會對環境產生污染。
1.4 臭氣和氨逃逸污染及危害
在垃圾焚燒發電過程中,由于垃圾需堆放垃圾倉中存儲堆積發酵,會產生濃度極高的惡臭。目前,主要靠對垃圾倉封堵,并將臭氣回抽焚燒爐焚燒處置。垃圾焚燒發電SNCR和SCR等尾氣處理系統,不可避免存在一定比例氨逃逸現象,對大氣環境有一定污染。
2 對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污染的控制措施
2.1 對垃圾焚燒發電污染的正確認識
爐排爐垃圾焚燒發電是當前人類所掌握的技術中可實現的最先進、最有效、最可靠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置技術。但不是將污染完全消除使之不產生污染,對外污染排放做到絕對的“零”,而是將污染控制到最低。我國爐排爐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和裝備是成熟可靠的,已處于世界最先進水平,完全能夠做到按國家環保標準或更嚴的歐盟環保排放標準排放,對環境和人類只是有影響,但不會有危害。對于垃圾焚燒,社會和公眾不要談焚燒色變,實際上日本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離皇宮僅3.5公里遠。
2.2 設計完善、裝備先進和運行穩定是污染控制的
根本保證
2.2.1 設計先進的裝備是根本保證
采用國際最先進的爐排爐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和裝備,煙囪設計為一定高度,保證排放擴散半徑;衛生防護距離要保證,避免對敏感環境污染;煙氣處理系統要先進、可靠,要采用半干法脫酸,采用SNCR、SCR、PNCR等先進技術和裝備等,有條件的地方需采用濕法脫酸等更超前的超凈排放系統。
2.2.2 始終保持穩定運行,嚴格達標排放是關鍵
每臺焚燒爐單獨安裝的CEMS系統24小時進行監測,嚴格按照GB或European Union2000標準達標排放;嚴格禁止超負荷運行,禁止爐膛不達850℃以上的煙氣停留2秒以上的不穩定運行;ACC燃燒控制系統需正常使用;煙氣處置系統需100%使用;每臺焚燒爐需保證年連續穩定運行8000小時以上,避免或減少停爐和不穩定運行造成的超標排放。
2.2.3 廢水、飛灰、爐渣等要有妥善處置措施和可靠去處
高濃度滲濾液廠內處置技術目前較為成熟,對最終產生的含各種重金屬元素的高濃度高鹽分濃縮液,需協調地方大型公用污水處理廠作最終的安全處置,飛灰螯合固化后,送危廢填埋場或危廢處理廠作最安全處置。
設置通過環評、正式立項的專用爐渣處理廠,設立標準衛生填埋場作終端處置備用。
2.3 對入廠垃圾進行有效控制是前提
垃圾焚燒發電不是萬能處置垃圾的項目,不能將社會生活和工業生產中的各種垃圾視同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焚燒了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主要處置的是生活垃圾和一般工業垃圾。要將富含高鹽分、高有機物的餐廚垃圾分出去;要將含高氯和各種污染病原體的醫療垃圾分出去;要將污泥分出去,要將有毒有害的危廢和工業垃圾分出去;要將建筑垃圾分出去。對上述這些垃圾需分類,利用專門技術和裝備進行處置。不然,要保證垃圾焚燒發電長久達標排放,對環境和人體健康不造成危害將是不可能的。
2.4 專業封堵和保持焚燒爐負壓連續穩定運行是對臭氣治理的有效措施
對廠內臭氣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最核心的是對垃圾倉專業封堵和保持焚燒爐負壓連續穩定運行。
(1)在垃圾引橋入口、裝卸平臺的進口以及出口,安裝相應的風幕裝置,有效防止垃圾臭味和惡臭氣體擴散。(2)對垃圾倉加強施工質量控制和嚴密封堵。嚴禁有施工裂縫和未封堵孔洞,要找具有豐富經驗和特殊封堵資質的單位,對垃圾倉全面細致封堵。(3)需保證焚燒爐負壓連續穩定運行,保證垃圾倉始終處于微負壓狀態,要對垃圾倉設置專用負壓儀表實施監視。(4)垃圾倉需設置活性炭臭氣過濾系統,防止全廠焚燒爐停運檢修時的臭氣擴散。(5)垃圾運輸引橋和垃圾卸料平臺,要設置專用除臭噴淋系統。
3 結束語
總之,垃圾焚燒發電屬于現代化技術,在服務于社會“三化”處置垃圾的同時,其自身產生的污染物,是完全可以嚴格控制在國家和歐盟標準之內,對環境和人體健康影響是可以控制的,需要在應用的基礎上大力推廣,且政府部門也應該及時更新相關的政策,加大電力垃圾發電環境治理的技術研發工作。
參考文獻:
[1]梁衛坤.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環境問題分析及應對措施[J].能源與節能,2012(04):52-53.
[2]郝亮,郭紅燕,王璇.由“破”到“立”:動力學視角下中國環境社會風險化解機制研究——以杭州九峰、湖北仙桃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例[J].生態經濟,2020,36(04):188-192+218.
[3]劉彩霞.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產業存在的環保問題及相關思考[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9,37(07):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