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代法國女作家妙莉葉·芭貝里2006年出版的小說《刺猬的優雅》自問世以來,被廣泛閱讀,2009年被改編為同名電影。本文從敘事學角度,通過敘述視角、敘事時間和敘事層分析小說的敘事藝術和敘事特點,探析其敘事策略。
關鍵詞:《刺猬的優雅》;敘事視角;敘事時間;敘事層
作者簡介:王雪蓮(1996-),女,漢族,山東聊城人,北京語言大學201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語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32--02
《刺猬的優雅》以巴黎高檔住宅區的一棟公寓為背景,主要從看門人米謝爾太太和富家少女帕洛瑪,兩個內心孤獨而又情感富足的兩位女主角的視角,采用交替敘述的形式向讀者娓娓道來她們自己和身邊人所經歷的生命的荒誕與美好,折射出對社會現實和生命真諦的探討。本文從敘事學角度,分析小說的敘事視角、敘事時間以及敘事層,剖析其獨特的敘事視角、精妙的敘事結構。
一、敘事學以及熱奈特敘事理論
敘事學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亞里士多德時期,發源于20世紀60年代,受俄國形式主義影響,后經法國結構主義發展形成。一經提出,眾多學者不斷研究敘事理論依據,完善敘事學理論體系。與傳統的文學批評不同,敘事學不再關注小說的道德和社會功能,而是關注小說內部特性以及故事觀察和講述的角度,闡明故事各情節之間關系和組成方式。經過不斷研究和完善,敘事學已經成了一門重要學科。熱奈特(Gerard Genette)是法國結構主義敘事學的大師,他建立的一整套完整的敘事學理論是現代敘事學的根基。
二、敘事視角
敘述視角,又稱敘事聚焦,指敘述時對故事情節觀察和描述的角度。敘事視角不同,即觀察故事發展的角度不同,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敘事效果。在《敘述話語》中,熱奈特區分了三大類聚焦模式:“零聚焦”、“內聚焦”和“外聚焦”,其中“內聚焦”分為固定式內聚焦、變換式內聚焦和多重式內聚焦。
開篇女門房勒妮的固定視角推開故事大門,小帕利埃與她的對話引發的對馬克思著作的思考。“我叫勒妮,今年五十四歲。二十七年來,我一直在格勒內勒街七號的一棟漂亮公寓里當門房”、“寡居、矮小、丑陋、肥胖、腳上布滿老繭”,通過勒妮的自述勾畫出住在高檔住宅樓中其貌不揚、貧窮的傳統門房形象,與一只貓相依為伴,冷漠無情卻彬彬有禮的行使門房職責。第一人稱敘述從勒妮自身印證了她呈現的形象,與后文描寫她真正的聰明才智形成巨大反差,人們眼里庸俗的門房卻有著深邃的內心世界、高雅的品格和優雅的心靈。聚焦點在門房勒妮身上,從她的視角推動故事發展,在看門人的角色遮蓋下她盡情暢游在書的海洋里。正如她自己所說,“可以說在名聲、地位和外貌上我是個窮人,但是要論聰明才智的話,我是一個百戰不敗的女神”,她小心翼翼地偽裝門房身份,裝作粗俗愚鈍,任由上等人對她傲慢的頤指氣使,但這恰恰是她苦心構建的生活方式,以迷惑這些富人,勒妮的智慧與理性使她能夠從容地直面這樣慘淡的社會現實與命運。
“我,十二歲,住在格勒內勒街七號的一套高檔住宅里。我的父母很富有,我的家庭……”敘述視角轉為小女孩帕洛瑪,這一片段屬于第一人稱主人公敘述視角,以內心敘事為主線,直接將讀者引入“我”,即帕洛瑪的內心世界。從帕洛瑪的一段獨白開始,她以一種十分平靜的口吻講述她的家庭。雖是第一人稱敘事,但仿佛與其生活有一段距離,她十分淡定從容地談論死亡。帕洛瑪在少女時期已經看透大人世界的虛偽與荒誕,她決定在她13歲生日那天了結生命。用第一人稱更好地展現她的所思所見所感,也就使讀者漸漸明白了她這種想法的緣由,她像一個洞察一切的旁觀者,讀者順著帕洛瑪的思考方式來看待世界。此處體現的是固定式內聚焦,這種視角也具有主觀性的特點。
當我們把聚焦點匯聚于勒妮或者小女孩帕洛瑪身上時,此時體現的是固定式內聚焦,即固定以某個人的視角來講述他所經歷的事件,讀者通過聚焦人物的視角來探聽到他內心世界的一切,親近這個聚焦者,感其所感。在《刺猬的優雅》中,很大部分都是兩位女主人公的內心獨白和自述。其次,敘述是以兩位女主人公交替講述推進的,視角流動交替發生變換,為變換式內聚焦。這一老一少的變換視角,每次都刷新讀者閱讀的連續性,同時增加了閱讀新奇感。
三、敘事時間
在敘事中,假設故事具有自己的時間,故事時間按作者安排先后發生、發展和變化。在現實生活中,時間具有不可逆轉性,但是在故事世界,作家拼接組合敘事時間與故事時間,體現敘述對現實時間的違背與反抗。敘事時間分為故事時間和敘述時間,故事時間指的是事件發生的真實時間,敘述時間指用于敘述事件的時間,通常以文本所用篇幅或閱讀所需時間來衡量。
在愜意之感(3)開頭的這段“場景”是作為“現在”敘述,敘述者“我”開始對昨天“弗洛伊德日”吃巧克力時門牙掉了一半的情況的回憶敘述,同時還插入去年夏天在坎佩逛街的時候絆倒牙被磕掉的事件,作者調整敘述時間,打破故事發展的線性規律,形成敘述順序與故事順序之間的倒錯現象。而后文話鋒一轉,“幸運的是,為了忘掉這些,今天,我到格郎家里去喝茶……”自然而然地將話語順序調整為自然時序,與故事時間同步。作者在寫作中隨意打亂故事時間,運用倒敘、預敘、插敘,講述時間呈現變化多樣、破碎斷裂的效果,展現了敘事文本故事時間和講述時間雙重特性。
在小說中,敘述者有時用很長篇幅敘述一天的事件,也會有用短短幾句話概括幾十年時光。熱奈特根據敘述時間與故事時間之間的長度之比來衡量兩者之間的關系,他稱為“時距”。
在富人的義務(2)中,看門人勒妮內心對于薩比娜·帕利埃的看法描寫細致入微,并概括式的交代了薩比娜·帕利埃的背景,與前面相比,故事的描寫花更長的篇幅和筆墨,也更加細致,這里涉及“時距”中的“停頓”。同時這段體現了固定式內聚焦,以看門人勒妮的視角,讀者跟隨人物的視角來思考看待故事中的其他人物,這種“有限”視角體現人物的主觀看法,可能會帶有偏見和感情色彩。此處就可以明顯看出勒妮對薩比娜的不滿,但薩比娜是否真的是勒妮認為的那樣的人,讀者無法做出全方位的評價。
“場景”是指敘述時間與故事時間基本相等。依照熱奈特的觀點,最常見的場景是人物對話。在勒妮與安托萬·帕利埃的對話這一場景中,我們聽到兩位人物的對話,通過附加語“我說”、“他對我說”等來體現是哪位人物發聲。這時故事時間與敘述時間基本相同,讀者閱讀過程相當于故事同步發展,就像是觀看表演,呈現出同步性和同時性。場景與概述交替出現在小說敘事中,使得故事呈現一種節奏變化感。
“這是發生在過去二十七年間的事情。從那以后,每天早上,我都會到肉店買一片火腿或者是小牛肝,再放到網兜里,夾在一袋面條和一把胡蘿卜之間。”短短一句話概括了勒妮27年來的習慣性動作,敘述時間短于故事時間,熱奈特稱為“概述”,事件發展實際所需時間遠遠大于閱讀展現這些事件所用的篇幅。這里出現在一段的開頭,是為了對背景進行交待。表現了勒妮每天早上都用這種行為印證他人對下等的門房身份根深蒂固的看法,掩蓋自己真實品性。停頓、場景、概述和省略改變了小說推進的節奏。
四、敘述層
熱奈特在《敘事話語和新敘事話語》中提出“敘述層”,敘述層是對敘述結構層次的劃分,這一概念更能清晰地體現敘述結構,明確敘述主體之間的關系。當敘述主人公在故事內,這是第一敘事層,也稱“故事內層”,寫作層面的這種文學性行為屬于“故事外層”。“元故事層”指敘事中的敘事,又稱“二度敘事”,“元故事層”主體為故事主體。
女貴族(4)中,描寫“我”和父親專心看比賽的場景,作者的寫作被看做“故事外層”,“故事外層”確定后, 它產生敘述行為的內容就是“故事內層”,即我和父親在看電視。最后一層“元敘述層”所展開的是“元敘事”,此片段中電視里面足球比賽賽事是“元故事層”,此處故事內層處于主要地位,“元故事層”只是起推動“故事內層”發展的作用,一個短短的情節可以分出三層,可見該小說敘述的多層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刺猬的優雅》能夠被大眾接受、獲得成功,得益于其獨特且多變的敘事特點。《刺猬的優雅》最后勒妮遇車禍去世,當得知這一消息,帕洛瑪為失去一位良師益友而悲痛不已。小說圍繞帕洛瑪成長經歷,組織各種不同的事件,形成一個個敘事單元。這些自述性的連續故事構建了豐滿的人物性格,這些影響小女孩帕洛瑪成長的事件,成為小說情節發展的敘事推動力。整部小說的敘述視角多變,敘事時間快慢交錯,敘事層次豐富,故事圍繞著帕洛瑪的成長而展開,作者利用多元化的敘事方式構建豐滿的人物、充實的情節和鮮活的話語。
參考文獻:
[1]Barbery, Muriel. Lélégance du hérisson. Paris:Gallimard, 2006.
[2]妙莉葉·芭貝里.刺猬的優雅[M].史妍,劉陽,譯.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Gérard Genette. Nouveau Discours du récit,Seuil, Paris: 1976.
[3]熱拉爾.熱奈特. 敘事話語 新敘事話語[M].王文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0:129-161.
[4]李月媛,王馥慶.法國電影《刺猬的優雅》的解構特質[J].電影文學,2013(13):69-70.
[5]申丹, 王麗亞. 西方敘事學:經典與后經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78-108.
[6]托多羅夫.敘事作為話語[C]張賓德.敘述學研究.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294.
[7]王鍾陵.法國敘述學的敘事結構研究及建立敘述學的新思路[J].學術月刊,2010,42(03):117-127.
[8]王文華.談熱奈特的敘事時序理論[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