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狄更斯是英國文學史上著名作家之一,《霧都孤兒》是他早期的杰出作品,它生動地描繪了英國工業文化時期下層人民的生活,反映了19世紀初期資本主義社會的嚴酷現實。陌生化是俄羅斯形式主義的核心概念,它的基本含義在于任何形式的詩歌或文學作品都不是對現實的嚴格復制、反映或再現。相反,它們是一種有意識的偏離、變形或異化。狄更斯的作品以其獨特的語言而聞名。陌生化也存在于小說《霧都孤兒》中,文章從陌生化的角度分析《霧都孤兒》中的人物塑造和象征手法。
關鍵詞:陌生化;霧都孤兒;人物塑造;象征
作者簡介:張麗萍(1996-),女,漢族,山東省煙臺市人,遼寧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32--02
狄更斯的小說就像是社會的一面鏡子,他以幽默諷刺的創作手法和對社會敏銳的觀察力,塑造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使我們對那個時代有了更深地認識。狄更斯曲折的童年經歷對他的寫作有著深遠的影響,12歲時,他因為父親的債務問題入獄,一家人都在牢房居住,為了生計狄更斯被送去當學徒,后來他的父親繼承了遠親的一筆遺產,狄更斯也因此重新回到校園,畢業之后,他開始從事律師工作,這使他走遍倫敦的大街小巷,接觸到各種訴訟案件。后來,他做了報社的記者,廣泛地接觸英國社會,常常進入國會記錄政要們的辯論情況,目睹了資本主義社會各個黨派的骯臟內幕,這為他日后的創作積累了非常豐富的寫作素材。
《霧都孤兒》在他的作品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主人公奧利弗是個孤兒,他的生活充滿了貧窮和不幸,在可怕的濟貧院里,這個可憐的孩子過著悲慘的生活,后來他跟一個殯葬人當學徒,最后壓榨和欺凌使他設法逃走去了倫敦,在那里他遇到了機靈鬼,他是一個青年扒手團的一員,機靈鬼帶奧利弗去見了費金,費金是一名扒手培訓師。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這個可憐的小男孩幸運地遇到了布朗勞先生,他有了一段從未經歷過的短暫而幸福的生活。不幸的是,奧利弗又被費金抓走了,奧利弗的生活因為一筆遺產的繼承而改變。最后可惡的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懲罰,這個可憐的小男孩終于過上幸福的生活。狄更斯塑造了一個天生純潔,不會受到周圍骯臟事物和黑暗環境影響的孤兒,描繪了一個善有善報的圓滿結局。
陌生化是俄羅斯形式主義的核心概念,從形式主義的角度看,藝術就是實現陌生化,當讀者欣賞一部文學作品時,陌生化的過程使作品變得難以理解,這種有意識的偏離使讀者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理解。陌生化理論是俄羅斯形式主義的重要貢獻之一,對文藝的創新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國內對陌生化的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念瑤(2000)探討了陌生化在廣告中的應用,為了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在廣告中創造一種能打破受眾對產品正常觀念的廣告,從而促使消費者購買產品。陌生化在建筑領域的應用也受到關注,花景新(2000)認為讓建筑變得奇特是取悅和娛樂人們的一種方法。
一、從人物塑造角度分析《霧都孤兒》中的陌生化現象
狄更斯十分注重兒童形象的塑造,在他的小說中,孩子們一般沒有機會體驗到家庭的溫暖,有著孤獨無助的生活經歷,如果社會不能給孩子們提供一個享受幸福的地方,那這個社會就會是冷漠的,通過對于兒童生活的塑造,他廣泛而深入地揭示了各種社會問題。
1.奧利弗形象的陌生化分析
奧利弗在濟貧院長大,那里應該是一個充滿關愛的地方,但是在物欲社會的影響下,濟貧院也最終成為惡人爭相逐利的場所。他很小的時候就必須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像他這樣的孩子,應該享受家庭的幸福和父母的愛護,迫于殘酷的剝削和虐待,奧利弗別無選擇,只好逃到倫敦去尋找活下去的希望。在濟貧院里,小奧利弗因為要一些稀粥而受到嚴厲的懲罰,對他來說教育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即使在這樣悲劇性的生活環境下,他還是設法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奧利弗從小失去父母,他的成長過程或許常常充滿困惑,沒有人關心他,也許會隨著不好的環境隨波逐流,不同于人們對孤兒的普遍認識,作者塑造了一個完全不同于我們通常認知的孤兒,使我們對孤兒的認識發生變化。面對這樣一個天真善良的孤兒形象,讀者可能會感到奇怪,他總是保持內心的純真,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偷竊行為,幾乎不受周圍邪惡環境的影響。作者對孤兒的概念進行了完美的陌生化處理,給讀者帶來了新鮮感。
2.南茜形象的陌生化分析
在《霧都孤兒》中南茜是一個被迫偷竊的年輕人形象,她不是一個主角,在整篇小說中所占的內容也不是很多,但在作者的獨特安排下,南茜的人物形象成為故事情節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南茜把奧利弗劫持到費金那里,打破了奧利弗在布朗勞先生家里的幸福生活,但在小說結尾,她決定幫助奧利弗逃脫費金的魔爪。作為一個小偷,南茜的性格仍然具有善良的本性,她以一種矛盾的方式追求救贖。一方面,她在費金的控制之下成為小偷,犯下很多罪行,她不愿意離開這群已經生活了十多年的盜賊,但另一方面,她又有洗刷罪惡的欲望,她意識到自己的羞恥和偷竊的罪行,盡力去營救奧利弗。她是一個天使和邪惡的結合體,她最終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洗去了生活中的污穢,向世人展示了一個靈魂充滿傷痕,但卻心底留存一絲善良的人物形象。狄更斯塑造的南茜形象讓讀者感到陌生和新鮮。在小說中,狄更斯沒有清楚地告訴讀者南茜何時成為費金的徒弟,但當她第一次出現在小說中時,她已經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偷了。或許南茜和奧利弗有著一樣的遭遇,她可能也是一個被父母遺棄的孩子,為了生存,她別無選擇,只能靠當小偷謀生。南茜的悲慘命運是她雙重人格形成的原因之一,南茜的性格塑造是狄更斯對19世紀英國底層社會現實的描述。
二、從象征角度分析《霧都孤兒》中的陌生化
作為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狄更斯經常采用象征的手法,文學中使用的符號傳達的意義不同于它們的字面意義,它們往往都具有象征性。這種變化過程就是對陌生化過程的認知,也可以說是陌生化使熟悉的東西變得陌生。
1.霧的象征性分析
霧常常會使人們迷失方向,在狄更斯的小說中,霧被看作是混亂生活的象征,他描寫了很多缺少父母關愛的孤兒,這些可憐的孩子常常感到困惑,就像生活在迷霧中,找不到自己的生活方向。奧利弗生活在濟貧院里,由于無法忍受屈辱和饑餓,設法逃到倫敦。當奧利弗決定去倫敦時,作者細致地描寫了路上的情景,正是對倫敦美好生活的向往使這個可憐的孤兒克服饑餓和長途旅行的困難,但他一到倫敦就被濃霧籠罩,骯臟的空氣是邪惡和黑暗社會的象征,之后就被騙到了一個賊窩里。在倫敦,奧利弗經常處于困倦的狀態,費金想方設法“培養”奧利弗,想讓小奧利弗成為自己的搖錢樹,邪惡的班布爾夫婦,狠毒的蒙克斯,狄更斯生動形象地向我們展示了這些在濃霧掩蓋下虛偽的惡魔。狄更斯在小說中生動地描寫了那些隱藏在迷霧背后,操縱著這些可憐孩子的命運魔掌,從而揭露了社會背景下的個人邪惡和資本主義制度下的虛偽民主。狄更斯早期作品中對倫敦霧的描寫是作為一種陰險的象征,表現了生活在社會底層某些人的陰險,而在后期作品中,狄更斯用霧來象征城市社會,使人失去人性。
2.手帕的象征性分析
在《霧都孤兒》中,露梓的手帕也具有象征性。露梓被梅里太太收養,她用一顆善良的心對待身邊的一切。露梓善意地勸說南茜離開費金,告訴她懺悔和救贖永遠不會太晚。但是,南茜很固執,離開時她只是向露梓小姐要了一塊手帕,另外,根據手帕的定義,手帕只是用來擦眼睛鼻子或作為服裝配件的方形布。但在南茜的心目中,手帕已經成為一種神圣的象征,當諾亞發現了南茜的行蹤后,心狠手辣的賽克斯把南茜當成了叛徒,用槍把她打倒在地,南茜并沒有掙扎或反抗,她踉踉蹌蹌地摔倒了,血跡從她身上的一道深深的傷口里流下來,這時她艱難地抬起頭來,跪在地上,從她胸前抽出一條白色手帕,雙手合十朝天高高地舉起。手帕對南茜有著精神指引的作用,這一變化的過程從一塊具有原始功能的布向身份象征轉變,這是一個陌生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原本熟悉的東西變成了新的陌生的東西。這個陌生化的過程導致了對手帕新的認知。這會使讀者產生一種完全陌生的感覺,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獲得新的意義來實現陌生化。
三、結語
查爾斯·狄更斯被認為是維多利亞時代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抨擊社會罪惡、不公正和虛偽為特點,幽默諷刺的寫作手法使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那個時代真實的社會,他塑造的角色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陌生化也體現在小說中,設法增加感受的難度來延長感受的時間,它使熟悉的東西變得陌生,增加讀者的新鮮感。
參考文獻:
[1]Crawford, D.1984. The Workings of Forgiveness: Charles Dickens and David Copperfield [J]. Psychoanalytic Inquiry, 26, 87-89.
[2]Dickens, C. 2009. Oliver Twist[M]. Jilin: The Press of Jilin University.
[3]Harland, R. 2005. Literary Theory from Plato to Barthes- An Introductory History[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ess.
[4]Phillip, M. 2005. Sleeping Beauty[M].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5]Wellek, R. 1976. Theory of Literature[M]. London: Peregrine press.
[6]花景新 (Hua Jingxin).2000.談建筑形象的陌生化[J].城鎮形象與建筑設計(5):52-53.
[7]念瑤 (Nian Yao).2000.透視廣告“新異”之謎—“陌生化”手法在廣告中的應用[J].創意學堂(9):63-65.
[8]孫致禮(Sun Zhili).2001.翻譯的異化與歸化[J].山東外語教學(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