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日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李 锘 圖片提供/站酷海洛
日光性皮炎,又稱日曬傷、日曬斑,是因中波紫外線(UVB)照射局部皮膚引起的急性光毒性皮膚反應,一般在皮膚受到強烈日光曝曬后數小時內發病。
日光性皮炎常見于淺膚色和白皮膚的人,多發生在皮膚暴露的部位,如面頸部、耳部、手臂等處;表現為局部皮膚彌漫性紅斑、水腫,嚴重時可發生水皰甚至大皰;自覺癥狀包括局部灼熱感、干燥、微癢、刺痛,衣服摩擦處灼痛明顯。日光性皮炎癥狀比較輕時,1 ~2 天后皮疹由鮮紅逐漸變為暗紅,然后出現脫屑、消退,并遺留不同程度的色素沉著。曬傷面積大且病情較重者,可伴有全身不適,包括發熱、惡心、心動過速等。

日光照射引發皮膚改變的罪魁禍首是太陽光譜中的紫外線(UV)部分。紫外線分為兩個主要類型:UVB(290 ~320nm) 和UVA(320 ~400nm)。UVB是引發日光性皮炎的主要部分,即“曬傷”光譜,其引起的紅斑多出現在照射后6 ~24 小時,3 ~5 天內消退;UVA 引發的紅斑出現在照射后4 ~16 小時,2 ~5 天內消退。中老年朋友由于皮膚逐漸萎縮、表皮層和真皮層變薄,故對于風吹、日曬等物理損傷和一些化學損傷及刺激的防御能力也隨之下降。此外,中老年人皮膚代謝速度下降,導致皮膚損傷后的恢復和愈合時間延長。除了防御和恢復能力的下降,中老年朋友皮膚組織細胞中氧自由基形成增多導致的老化現象使外來的變應原不易被排除,也促使其光敏性增高,日曬后更容易導致曬傷或者引發急性變態反應。因此,在夏季以及陽光暴曬的時候,中老年朋友要提前做好防曬工作,這是預防日光性皮炎的關鍵。
日曬傷的發生取決于紫外線照射的劑量和個體對其的敏感度,每天上午10 點至下午2 點是紫外線最強的時段,所以在此期間盡量避免進行長時間的室外工作或者體育鍛煉。如果必須出門,應做好防曬措施。物理防曬包括戴帽子、打遮陽傘、穿防曬服等;化學防曬主要是涂抹防曬霜(分為物理防曬霜和化學防曬霜)。光敏感人群可通過逐步增加光接觸量來預防本病,但最根本的預防措施還是要避免突然、長時間、大面積的日光暴曬。
物理防曬霜是通過其成分對紫外線折射和反射起到防曬作用,涂抹后馬上生效,不需要被皮膚吸收,對皮膚的刺激性較小,兒童專用防曬霜多屬于此類。建議皮膚敏感人群、老年人、兒童以及孕婦選擇物理防曬霜。第一次使用時先在手臂內側小范圍試用,觀察是否過敏。化學防曬霜需要被皮膚吸收后與皮膚中的蛋白結合才能起到吸收紫外線的作用,因此建議在出門前15 ~30 分鐘使用,其優點是質地輕薄不黏膩,舒適度更佳。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大部分防曬霜都是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結合的產品。一般來說不是特殊或敏感人群,選擇哪種防曬產品都可以,不必過于糾結。

夏季推薦使用SPF30+以上的防曬霜即可。這里需要強調的是,不是SPF 指數越高的產品就越好。也可選擇同時防護UVB 和UVA 的產品,UVA 盡管不是導致曬傷的元兇,卻是導致光老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堅持使用同時防護UVB 和UVA 的防曬霜,在預防曬傷的同時可以幫助延緩皮膚衰老。出汗較多者,以及進行室外游泳或潛水等運動時,可選用防水型防曬霜。
不管使用哪種類型的防曬霜,都要注意每隔2~3小時需要進行補涂,而且涂抹的厚度要足夠才能達到防曬的效果。一個比較容易掌握的每次用量估算方法如下:半茶匙(約2.5ml)的量可以涂抹一只手臂或者面頸部;1 茶匙多一點(6ml)可以涂抹1 條腿或者是前胸加后背。還有一個方法是可以連續涂抹2 次,這樣有助于減少容易被忽略的部位。
發生日光性皮炎后的一般處理方法:盡快到陰涼處避光休息,多飲水。
急性期皮膚紅腫明顯時,用干凈毛巾或者紗布浸泡常溫礦泉水或者生理鹽水后進行濕敷,每15 ~20 分鐘更換1 次,可根據癥狀緩解情況多次進行。出現日光性皮炎后不建議冰敷,這樣容易對皮膚造成進一步損傷,如果皮膚發燙、疼痛明顯,可用無菌紗布等保護皮膚后進行短暫的冰敷,同一部位停留時間不超過1 分鐘,可更換部位交替進行,讓皮溫緩慢恢復。皮膚曬傷后較脆弱,洗臉或洗澡時不要過度搓洗,以免造成二次損傷或者繼發感染。
發生日光性皮炎后,不同表現處理的方式也不同。
●局部沒有水皰、滲出、脫屑時,可外用爐甘石洗劑,具有保護皮膚、清涼止癢的作用。
●皮膚已出現水皰、破潰、滲出時,應以濕敷為主。
●皮損干燥、脫屑明顯但無破潰時,可局部外用潤滑性乳膏,如各種身體乳、潤膚霜等。
●瘙癢明顯的患者,可口服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治療。
●全身曬傷面積較大者,可進行牛奶浴,但要注意水溫不可過高。
●日光性皮炎癥狀嚴重者還是建議到醫院就診,有嚴重全身癥狀者可短期口服小劑量激素,瘙癢明顯者給予抗組胺藥物口服,局部紅腫或有水皰、滲出者給予3%的硼酸溶液或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或清熱解毒類中藥濕敷,皮膚紅腫、脫屑伴瘙癢、灼痛時可外用糖皮質激素軟膏配合抗生素軟膏外用,必要時還可配合使用醫用修復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