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二區域地質調查大隊,新疆 昌吉 831100)
蘇吉泉鴿子窩金礦分布于新疆東準噶爾地區重要的金及多金屬成礦帶~卡拉麥里成礦帶,該區斷裂構造發育,巖漿活動頻繁,礦區北部分布巖基狀的侵入巖,具有較強熱液蝕變作用,區內斷裂為含金熱液成礦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導礦與容礦空間,促進蘇吉泉鴿子窩金礦形成[1]。該金礦床類型屬屬中低溫熱液金礦床。
阿爾泰山的南緣是鴿子窩金礦的大地構造位置所在,該區具有非常突出的巖漿活動,同時具有多期次的侵入特點,和成礦存在緊密的聯系。華力西中期階段是區內主要的巖漿活動時期,主要發育酸性巖以及中性巖好基性巖與超基性巖石產出特點呈現巖柱狀和巖基狀。東準噶爾鉻、金、錫、鐵多金屬成礦帶是該礦的分布所在。卡拉麥里深大斷裂是金礦的主要產出部位,同時是蘇吉大斷裂和南明水大斷裂相交的地帶,斷裂帶對金礦點的分布起著明顯的控制的作用,破碎蝕變巖以及含金石英型是區內主要的礦化類型特征,具有規模小品位高的特點,含礦熱水溶液和區內的含金石英脈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所以華力西期形成的殘余熱液對金礦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來源。
該區的北東向以及東西向構造叫未發育,造成該去具有復雜的斷裂構造以及褶皺構造,同時存在的多組呈現北東向展布的斷裂構造帶,是該區重要的主體斷裂,為巖漿熱液侵入與上升提供了非常重要的通道作用,次級以及更次級的斷裂主要分布在斷裂的兩側區域上,同時發育裂隙構造,含礦熱水經過上述派生的構造進行活動運移,成為重要的通道作用,造成熱液逐漸的運移以及循環流動,含金質的濃度不斷的累積起來,豐富礦液,同時不斷地充填在斷裂以及裂隙中,通過交代以及富集不斷的形成礦體,正是由于這些優越的地質環境條件,為東準噶爾地區金礦帶成礦帶以及其成群的分布創造了非常有利的環境,同時金礦的潛在資源量非常的巨大,找礦前進非常優越。
(1)地層。平頂山組(中泥盆統)以及南明水組(下石炭統)是礦區的主要地層出露,在溝谷洼地區域上分布著第四系地層。①泥盆統平頂山組組。由于該組地層巖性組合上的差異性,有兩個巖性段之分,玄武巖以及安山巖和火山塵凝灰巖共同組成淺海相的下段巖性特征,凝灰質的粉砂巖以及細粉砂巖和礫巖以及含中粒的砂巖共同組成上段的巖性特征。在礦區范圍內平頂山組(中泥盆統)廣泛分布,展布方向為北西南東向,凝灰巖在礦區的南北向區域上大量的分布,細粉砂巖(凝灰質)以及玄武巖共同分布在礦區的中部。②石炭統南明水組。該組地層主要在西南部地區分布,屬于細碎屑巖組成的建造特征,粉砂巖(鈣質)以及細粉砂巖和細砂巖等是其主要的巖性特征。
(2)巖漿巖。巖漿巖在區內分布較少,石英脈少量分布。
(3)構造。地層在礦區中主要表現為南東向以及南西向傾斜,角度為45°~71°,近直立的在局部可見,主要表現為單地層,不發育褶皺構造,主要斷裂包括蘇吉泉斷裂展布方向呈現北西向,北西向以及北東東向與北東向的斷裂分布于北部區域上,和成礦具有密切聯系的斷裂主要為北東東向和北東向斷裂。
F1為北東向展布,對研究區進行橫貫,有約1km以上的延伸,構造蝕變帶發育于斷裂周圍,蝕變帶在寬度上通常在幾十厘米方位,有的最寬為4m~6m范圍,具有破碎的巖石特征。F2斷裂分布于研究區的中部地帶,呈現平直的走向特點,向北西向展布,向南西側傾斜,角度為75°。F3斷裂在研究區的南側區域上分布,呈現北西走向特征,向南西側傾斜,角度為60°。
(4)變質作用及主要蝕變。①變質作用。礦區巖石具有熱動力以及區域變質的特點,碎屑在組成巖石過程中存在壓扁以及重結晶和定向排列和拉長等特點,石英脈在巖石內呈現揉皺狀以及彎曲狀特征,由于斷裂帶和變質程度在遠近層面上存在一定差異性。②主要蝕變。黃鐵礦化以及絹云母化和綠泥石化以及硅化和碳酸鹽化等是其主要的蝕變類型,金礦化主要和硅化以及黃體礦化和絹云母化以及綠泥石化與硅化等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
有3條金礦體(Ⅰ、Ⅲ、Ⅳ號)在采礦權范圍中被圈出,在區域性斷裂兩側區域上有深部和地表的金礦體分布,屬于一級斷裂帶,近南北線以及北東向兩組礦體分布于區域上。
(1)礦體特征。①Ⅰ號礦體。該礦體在礦區的南側區域上分布,有約230m的長度,向8°~10°向展布,向南東向傾斜,角度在41°~75°。主要表現為囊狀的不規則特征以及透鏡狀特征,在傾向以及走向上呈現舒緩波狀,特征具有狹縮膨脹特點。②Ⅲ號礦體。在礦區的中部區域上分布該礦體,在長度范圍上為198m,向70°方向展布,傾向南東,角度為48°~59°。2.71×10-6的平均品位。3.1.3Ⅳ號礦體。該礦體分布在礦區的西側區域上,有約83m的總長度,向70°方向展布,向南東向傾斜,角度在68°~75°。平均品位2.25×10-6。
(2)礦石質量。①礦石的物質組成。毒砂以及自然金和黃銅礦、黃鐵礦、銀金礦等是其主要的礦石類型,黃鉀鐵礬以及褐鐵礦是其主要的氧化礦石類型,絹云母以及石英等是其主要的愛是礦物組成。②礦石結構構造。致密塊狀構造是礦石的主要構造特點,同時還包括條帶狀以及浸染狀和網脈狀與脈狀等構造特征,還有角礫狀構造。
(1)地層因素。金在各段中普遍含有,與地殼含金豐度相比是其20倍左右,對同類巖石豐度值相比,在其35倍左右,通過層控方面進行分析,為區內金礦成礦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成礦物質。
(2)構造因素。對該區進行研究發現,金礦床點主要分布在蘇吉泉斷裂區域范圍上。在該斷裂的北東以及北東向次級斷裂周圍產出鴿子窩金礦(化)體,該礦成礦和此斷裂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
(3)巖漿巖因素。鐵鎂質-超鐵鎂質巖在區域上有著較高的金豐度值,是準噶爾地區各種巖石分布最多的,提供充足的成礦物質促進該區金礦床的形成。綜合研究認為,中低溫的熱液金礦是該礦的主要成因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