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龍
(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院,甘肅 酒泉 735000)
北山金成礦帶是我國重要的黃金儲備基地,也是甘肅重要的貴金屬資源生產基地,區域大地構造位置獨特,具有良好的找礦潛力。北山金成礦帶主要指的是甘肅敦煌三危山—疏勒河斷裂帶北側區域至甘肅紅石山一帶,總體上為呈北東東向向北凸的弧形[1],形成了大量的矽卡巖型、斑巖型、熱液型銅、鉬、金、鉛、鋅等多金屬礦產資源,顯示出巨大的找礦潛力。
北山金成礦帶是甘肅重要的貴金屬和有色金屬儲備基地,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礦產勘查力度的增加,該成礦帶內已發現巖金礦床(點)及礦化點百余處,如馬莊山大型巖金礦等,根據金礦床成因可將其分為5類:①石英脈型金礦床,以460金礦床為代表;②構造蝕變巖型金礦床,以小西弓金礦床為代表;③矽卡巖型金礦床,以達坂水金礦點為代表;④火山—次火山熱液型金礦床,以馬莊山金礦床為代表;⑤變質熱液層控型金礦床,以210金礦床為代表。
460金礦床屬于高—中溫熱液含金石英脈型金礦床,大地構造位置處天山—陰山褶皺帶之中段,屬于北山金成礦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內斷裂構造復雜,礦床受構造控制較為明顯。含礦圍巖主要為下石炭統白山群變質巖系,總體上呈近東西向展布于礦區南北兩側,并沿華力西期酸性侵入巖接觸帶發育不同程度的角巖化。460金礦床由密集分布的脈體組成礦脈帶,礦脈帶總體上呈扁豆狀、脈狀、枝狀等單脈,地表東西向控制礦帶長約200m~900m,南北寬400m~600m,金礦體單脈長一般20m~200m,厚一般為0.3m~1.5m,平均金品位為5.3g/t。礦石中載金礦物以黃鐵礦和毒砂為主,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絹云母、方解石等;礦床發育圍巖蝕變,普遍具有強烈的黃鐵絹英巖化、硅化和碳酸鹽化等。460金礦床的成因與華力西期酸性巖體與地層的內外接觸帶具有密切的聯系,因此,接觸帶是重要的找礦標志之一。
小西弓金礦床屬于構造蝕變巖型金礦床,大地構造位置處于柳園—天倉褶皺帶之中段,空間上處于華窯山復式向斜的南翼,礦體受控于北西西向壓扭性斷裂破碎帶。小西弓金礦床的含礦圍巖主要為前長城系西尖山群變質巖系,巖性以斜長角閃片巖、二云石英片巖、大理巖等為主。與成礦有關的巖漿巖以酸性侵入巖為主,巖性主要為二長花崗巖、斜長花崗巖、石英正長斑巖和石英閃長巖等。小西弓金礦床中礦體的空間分布具有明顯的規律性,可分為北帶、中帶和南帶;礦區初步圈出金礦體41條,金礦體長一般介于25m~425m,礦體厚度變化較大,最厚可達16.4m,金礦石品位變化較大,一般介于1.5g/t~15.0g/t;礦體在平面上呈S型舒緩波狀形態,總體走向為北西西—南東東向[2]。礦石中金屬礦物主要為自然金、黃鐵礦、毒砂和方鉛礦等,脈石礦物以石英、白云石、方解石等為主。小西弓金礦床主要賦存在酸性侵入巖與地層的外接觸帶的北西西—南東東向壓扭性斷裂破碎帶中,普遍發育硅化、黃鐵礦化、絹云母化等圍巖蝕變,同時,該礦床位于區域性Au-Ag-Pb-Mo-As綜合異常區內,顯示出巨大的找礦潛力。
馬莊山金礦床屬于中—低溫火山—次火山熱液型金礦床,大地構造位置處于天山—銀山褶皺帶之中段,空間上位于明水復式背斜內,受北西向和近東西向構造控制明顯。賦礦圍巖主要為下石炭統白山群第二巖性段,該段以火山角礫安山質凝灰巖、流紋質凝灰巖為主,并見石英斑巖等中酸性巖漿巖。馬莊山金礦床已發現金礦(化)體8條,其中工業礦體6條,均分布在次火山巖體內,礦化強度高,礦體規模大[3]。礦石中金屬礦物以自然金、黃鐵礦、銀金礦、毒砂和黃銅礦等為主,脈石礦物以石英、方解石、云母、長石等為主。礦床普遍發育硅化、絹云母化和碳酸鹽化,蝕變較強烈。馬莊山金礦床中中酸性凝灰巖是主要的礦源層,礦體受背斜構造控制明顯,該礦床位于區域性Au-Ag-Sb-As綜合異常區范圍內,該綜合異常具有清晰的三級濃度分帶和突出的異常濃集中心,顯示出巨大的找礦潛力。
210金礦床屬于中高溫變質熱液層控型金礦床,大地構造位置處于塔里木地臺東部,屬于北山金成礦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斷裂構造發育,礦體受北東—南西向斷裂破碎帶以及層間破碎帶控制明顯。賦礦圍巖主要為上泥盆統金窩子組第二巖性段,巖性以粗碎屑巖—細碎屑巖為主。礦區發育華力西期酸性花崗巖類,巖性以黑云母二長花崗巖和黑云母花崗閃長巖為主,偉晶巖和石英閃長巖次之。201金礦床中礦體主要賦存在金窩子組第二巖性段之層間破碎帶下部,受黃鐵礦化糜棱巖和黃鐵礦化糜棱巖化沉角礫巖控制明顯,初步圈定金礦床7條,礦體呈似層狀產出,產狀與圍巖產狀基本一致,礦脈長河厚度變化較大,金礦石平均品位為5.08g/t。根據金礦物賦存特征等可將其分為含金石英脈型礦石、含金碳質石墨化碎裂巖型金礦石、糜棱巖型金礦石等。礦床圍巖蝕變發育,以黃鐵礦化、硅化、絹云母化和碳酸鹽化為主。2010金礦床中含碳質糜棱巖化破碎帶是主要的找礦標志,硅化發育的區域是主要的直接找礦標志之一。
北山金成礦帶中已發現金礦床(點)及礦化點百余處,根據其成礦地質條件、控礦因素和礦床成因等可分為7個找礦遠景區,顯示出巨大的找礦潛力。北山金成礦帶中找礦遠景區特征包括:
(1)金窩子—照壁山金礦找礦遠景區,大地構造位置處于金窩子—照壁山凹陷內,與古生代火山碎屑巖具有成因聯系,區內發育北東—南西向韌性剪切帶,同時廣泛發育印支—燕山期酸性花崗巖類,該區域金礦化廣泛發育,且礦化蝕變強度高,分布有較多數量的金礦(點)及礦化點,且均位于Au異常范圍內,是尋找石英脈型金礦床、韌性剪切帶型金礦床和變質熱液層控型金礦床的有利部位,具有較大的找礦潛力。
(2)坡子泉—明錫山金礦找礦遠景區,區域賦礦層位主要為下石炭統白山組火山—次火山巖和碳酸鹽巖,大地構造位置處于馬莊山隆起區與南金山火山凹陷的交匯部位,區內普遍發育北東東向和北北東向韌性剪切帶,同時區內華力西期酸性花崗巖類發育,使得礦化蝕變廣泛分布并礦化強烈,具有Au-As-Sb等綜合異常,異常濃集中心突出,三級濃度分帶清晰,是尋找構造蝕變巖型金礦床、火山—次火山熱液型金礦床和石英脈型金礦床的有利部位。
(3)小西弓—金廟溝井金礦找礦遠景區,區域賦礦巖石為前震旦系變質火山巖和碎屑巖,區域發育韌性剪切帶和密集的片理化帶,并發育大量的華力西期酸性侵入巖。區域金礦化廣泛且強烈,具有較大的找礦潛力,區域石英脈密布,具有Au元素異常,濃集中心突出,且各個伴生元素異常套合良好,是尋找石英脈型和構造蝕變巖型金礦床的有利部位。
(4)拾金坡—金廠溝金礦找礦遠景區,賦礦圍巖主要為下奧陶統火山巖、混合巖和結晶灰巖,區域構造發育,具有多期次、多階段發育的特征,廣泛發育韌性剪切帶和韌脆性斷裂破碎帶,同時,區內發育華力西期酸性花崗巖類。區域金礦床(點)及礦化點呈東西展布,礦化蝕變強烈,存在較大面積的Au低異常,是尋找石英脈型、矽卡巖型和構造蝕變巖型金礦床的有利部位。
(5)白墩子—石板墩金礦找礦遠景區,賦礦圍巖主要為前震旦系變質火山巖和碎屑巖,區域發育韌性剪切帶以及廣泛分布密集的片理化帶。區域發育華力西期酸性花崗巖類,以斜長花崗巖和二長花崗巖為主,礦化蝕變強烈且分布廣泛,密集分布石英脈,位于區域Au異常區范圍內,是尋找石英脈型和構造蝕變巖型金礦床的有利部位。
(6)老金廠—金場溝金礦找礦遠景區,賦礦圍巖主要是石炭—二疊系的中酸性火山巖,礦床明顯受控于近東西向斷裂破碎帶以及次級斷裂破碎帶。區域華力西期酸性侵入巖發育,普遍發育較強烈的金礦化,具有良好的Au異常,各個元素異常套合良好,三級濃度分帶清晰,異常濃集中心突出,顯示出巨大的找礦潛力,實訓周石英脈型和構造蝕變巖型金礦床的有利部位。
(7)小宛南山—萬字溝金礦找礦遠景區,區域賦礦巖石以前震旦系變質火山巖和碎屑巖為主,發育一系列近東西向展布的韌性剪切帶,并發育大量的華力西期酸性花崗巖類,普遍發育金礦化,具有巨大的找礦潛力。此外,該遠景區具有明顯的Au異常,各個異常元素套合良好,三級濃度分帶清晰,異常濃集中心突出,顯示出巨大的找礦潛力,是尋找石英脈型和構造蝕變巖型金礦床的有利部位。
綜上所述,北山金成礦帶是甘肅重要的貴金屬和有色金屬儲備基地,區域成礦地質背景條件良好,顯示出巨大的找礦潛力。北山金礦帶已發現金礦床(點)及礦化點百余處,顯示了區域成礦地質條件的優越性,同時,區域Au異常廣泛分布,礦化強度高,區域韌性剪切帶和華力西期巖漿活動發育,是尋找構造蝕變巖型、石英脈型和火山—次火山巖型金礦床的有利區域,同時暗示了該區域巨大的找礦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