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
(遼寧中博工程勘測有限公司,遼寧 沈撫新區 110172)
研究區位于華北地臺北緣的隆起部位,區域大地構造獨特,構造—巖漿發育,礦產資源豐富,以銅、鋅、金、鎳、磁鐵礦為主[1]。其中銅礦以塊狀硫化物礦床為主,與清原花崗巖—綠巖帶具有明顯的成因關系,區域已發現銅礦(化)點百余處,根據空間展布特征構成了北部礦帶、東部礦帶和樹紅礦帶等幾個部分,顯示出巨大的找礦潛力。
研究區位于樹紅礦帶東段,與區域花崗巖—綠巖帶具有明顯的成因關系。礦區出露地層較單一,主要為志留系紅透山組地層,巖性從下而上依次變化為:下部的矽線石英片麻巖及黑云石英片麻巖、中部的黑云斜長變粒巖和黑云斜長片麻巖,上部的黑云斜長變粒巖和黑云斜長片麻巖夾鉀質混合花崗巖。銅礦體主要賦存在斜長交閃片麻巖和黑云斜長片麻巖中。
礦區構造較發育,其中褶皺以近東西向展布的同傾向向形褶皺為主,根據地層與構造切割關系判斷,同傾向向形褶皺形成時代較早,為早太古代。此外,在礦區東部地區,褶皺呈北西西—南東東向展布[2]。礦區斷裂構造發育,具有多期次、多階段發育的特征,根據斷裂與礦體的關系可分為成礦期斷裂和成礦后斷裂,其中成礦期斷裂多充填偉晶巖脈,在空間展布上與銅礦體展布方向一致;成礦后斷裂較發育,對礦體起破壞作用,以北東向、北北東向和北西向斷裂為主。
礦區巖漿巖極為發育,以巖脈形式產出,以輝綠巖為主,發育角閃石巖、偉晶巖、閃長巖等。其中輝綠巖規模相對較大,對礦體起破壞作用;偉晶巖分布與區內銅礦化較為密切,在裂隙中可見銅多金屬礦物分布。
研究區銅礦體形態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網脈狀—浸染狀形態,二是層狀—似層狀形態。其中,層狀、似層狀礦體是礦區主要的礦體形態,與巖層呈整合接觸關系,礦體明顯受控于巖性;網脈狀、浸染狀礦體與巖層多呈不整合接觸關系。礦區已發現銅礦體7條,其中Ⅰ、Ⅱ、Ⅲ礦體為工業礦體,其余為礦化體,具有較大的找礦潛力。礦體銅平均品位為1.3%,伴生鋅平均品位為2%;已探明銅資源量為0.95萬t、鋅資源量為5.85萬t。
礦石結構類型較多,主要可見固溶體分離結構、斑狀變晶結構、交代結構、碎裂結構等;礦石構造以塊狀構造、浸染狀構造為主。礦石礦物以黃銅礦、閃鋅礦、黃鐵礦、磁黃鐵礦為主,見少量的方鉛礦;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斜長石、云母以及石榴子石等。
近礦圍巖蝕變是尋找金屬礦床的主要依據之一,遼寧某銅礦床的近礦圍巖蝕變也較發育,且近礦圍巖蝕變與礦體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在空間上表現為礦體上盤和礦體下盤均具有強烈的圍巖蝕變,且具有礦體中心至外側,圍巖蝕變由強變弱的趨勢,此外,礦體上盤蝕變與礦體下盤蝕變具有對稱分布的規律[3]。該銅礦床的近礦圍巖蝕變以硅化、綠泥石化為主,碳酸鹽化和絹云母化次之。
為了分析該礦床的找礦潛力,本文結合礦區地質勘查資料以及自身工作經歷,總結了該礦床的找礦標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地表露頭以及鐵帽為直接找礦標志。該礦床可見少量的含銅硫化物以及鐵帽,是尋找地淺表銅礦體以直接找礦標志,在區域找礦勘查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2)巖性標志。銅礦體主要賦存在斜長角閃片麻巖和黑云斜長片麻巖中,礦體對巖性具有較強的選擇性。因此,可將上述兩種巖性作為礦床的主要含礦層位,是主要的間接找礦標志之一。
(3)構造標志。礦床受花崗巖—綠巖帶控制明顯,而綠巖帶主要受控于太古代形成的緊密同傾向形褶皺,因此,褶皺轉折端等虛脫部位是良好的找礦部位。此外,褶皺與花崗巖耦合的區域形成較寬泛的接觸帶,是良好的找礦部位。
(4)圍巖蝕變標志。礦床近礦圍巖蝕變較發育,且具有從礦體中心至兩側近礦圍巖蝕變強度逐漸減弱的趨勢,礦體上盤圍巖蝕變和礦體下盤圍巖蝕變具有明顯的對稱性。因此,圍巖蝕變組合是尋找深部盲礦體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據已發現礦體蝕變規律,認為硅化、綠泥石化與銅礦體關系密切。因此,硅化和綠泥石化是重要的間接找礦標志之一,其發育的區域是良好的找礦部位。
根據區域資料顯示,研究區存在遼寧省最大的銅異常,該異常具有清晰的三級濃度分帶、異常中心突出,不同異常元素套合良好,且以Cu、Ag、Zn、Pb、Au為主,顯示出該區域良好的找礦潛力。此外,根據異常查證顯示,礦體與異常存在良好的耦合關系,因此,在礦區外圍以及深部找礦潛力較大。研究區風化程度較高,形成了較厚的風化層,為土壤測量奠定了基礎,根據已有土壤測量成果顯示,研究區已圈定銅異常4處,根據鉆探工程對其中1處異常區的驗證,為礦致異常,因此,在其余3處銅異常區深部探尋資源量潛力較大。綜上所述,研究區在外圍以及深部仍然有較大的找礦潛力,應加強深部找礦方面的研究工作,進一步指導深部找礦勘查。
綜上所述,研究區位于華北地臺北緣的隆起部位,區域礦產資源豐富,顯示出巨大的找礦潛力。研究區位于樹紅成礦帶之東段,區內構造—巖漿發育,且伴隨有強烈的銅異常,銅異常三級濃度分帶明顯、濃集中心突出,顯示出巨大的找礦潛力。
礦床具有強烈的圍巖蝕變,礦體上盤與下盤蝕變呈對稱分布規律,硅化、綠泥石化與銅礦化關系密切。根據土壤測量成果顯示,礦區外圍以及深部找礦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