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田
(山東省第五地質礦產勘查院,山東 泰安 271000)
在礦山資源開采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便是地質災害問題,地質災害問題的出現會造成人員傷亡和巨大的經濟損失,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性,因而為了有效、合理的開采礦山資源,相關部門需要做好相應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同時在礦山資源開采過程中需要加大對各項工作的規范性監督,保證操作的規范性,最大限度地修復礦山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1]。實現資源開發利用與地方經濟建設和自然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1)地質災害。地質災害是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生存環境造成破壞和損失的地質作用。我國近些年發生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地對人類的生命安全和經濟財產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因而需要做好預測和防護工作[2]。
(2)地質環境。地質環境從狹義上來說,實際就是巖石團及其產生的風化物,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我們居住的地球環境同樣也是無時無刻的在發生變化,地質環境也在不斷的改變。從廣義上來看,地質環境實際就是巖石、水、大氣等物質,這些物質互相之間不斷的運動演變成了我們如今所居住的環境。了解到地質環境的形成,地質工作者可以通過總結地質環境的規律來預測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
礦山地質災害種類繁多,按成災與時間的關系,可分為突發性礦山地質災害(如礦坑突水、瓦斯爆炸、巖爆等)和緩發性礦山地質災害(如采空區的地面變形、環境污染等)。但最常見的是以災害的空間分布和成因關系分類。
(1)巖土體形變。一是坍陷災害,主要出現于采空區上部,該種地質災害一般出現于非金屬礦山的開采過程中,因為非金屬礦山的井下采空區面積相對較大,容易引發巖土形變,若采礦過程中礦柱的設計尤為重要,礦柱支撐力計算的準確性嚴重影響到礦產資源開采的安全性;二是崩塌和滑坡災害,該種災害一般出現于露天開采工程中;三是坑內巖爆災害,巖爆災害是井下采礦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災害情況。在井下開采過程中,隨著采礦活動的不斷進行,挖掘的深度不斷深入,當巖土體所受應力達到某個點時,地應力的平衡條件會出現破壞,因而在地下巖土結構會出現崩塌,導致巖爆災害的出現;四是地震災害,由于在開采的過程中導致巖土應力發生變化,從而誘發地震的發生,雖然造成的地震震級一般較小,但隨后可能會引發滑坡、崩塌等一系列地質災害[3]。
(2)地下水水位改變引起的災害。礦山地質災害除了上述巖土相關的地質災害之外,還有與地下水水位相關的地質災害,一是突水、涌水災害,該種災害主要出現在井下采礦活動中,對井下采礦工人的生命安全有很高的威脅性,主要發生原因是由于地下水位受到開采的影響發生多方面變化;二是泥沙涌入礦坑災害,在井下出現大量的水時,大量的泥沙與井下水相混合,容易形成泥沙流;三是環境污染災害,地下水受到重金屬或其他有害礦物質的侵蝕,當井下水及地表水流入河流之后,對周圍的植被環境會造成較大的影響。
(1)合理規劃礦山開采管理工作。為保證開采工作能夠順利的進行,必須請地質專業人員在正式開工之前對礦區進行勘測和調查,計算相關的數據,利用精密的儀器進行測量,從而保證礦區參數的精準性。在地質勘測工作中需要重點注意巖石是否存在干裂的情況,巖石干裂會大大增加山體崩塌的危險,增加安全隱患。因此,合理規劃礦山開采管理工作具有極大意義,一是可以有效減少開采過程中的意外情況,降低安全隱患,保證開采工作的順利進行;二是避免地質災害的發生,減少對環境的負擔。在礦山開采問題上我們必須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閉坑誰復墾,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加強對礦山環境的管理。
(2)完善地質安全防護體系構建。礦山需要擁有完善的地質安全防護體系,在計算相關用水量的參數時,發現參數比預計參數要高,則需要及時的布置排水設施,避免井下施工水量過多導致泥沙流的形成[4]。為盡量避免因開采失誤而造成的地質災害,礦山需要設置專門的地質及水工環專業人員來進行監督,從而有效提高地質災害防治及地質環境保護意識。在礦山開采結束之后,需要注意對礦山及周圍地質環境的保護,對于礦坑可以利用回填的方式,或者是植樹造林的方式進行復綠,從而大大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3)落實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每一個礦山都需要按照相關的開采標準進行,不能為滿足一己之私而對環境造成不可逆破壞,杜絕隨意開采、過度開采。開采過程中坡高、坡角的設計都需要按照標準進行,對新出現的具危險性的不穩定斜坡(崩塌、滑坡)及時進行治理。在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等都需要嚴格按照標準進行擺放,或者是送到指定地點進行處理。在對環境恢復治理的過程中,需要對已發生過地質災害的區域進行監測,實時匯報相關的情況,同時對正在開采過程中的礦區也需要進行實時監控檢測,隨時對危險區域進行防護。本著宜農則農,宜林則林的原則開展土地復墾工程。在道路兩側、矸石堆及工業場地內,本著保護、美化環境的原則,實施植樹造林、綠化工程。
地質災害對于礦山開采人員和社會而言無疑是天災,幸運的情況下只是損失部分財產,嚴重的情況下喪失多條生命,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工作為人們和社會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既提高了礦區人們的生活質量,還對當礦業的可持續發展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對周邊的生態環境也具有較大的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礦山開采工作需要在保護環境,合理開采的基礎上進行,堅守以人為本、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礦山地質災害的防護工作上,需要結合實際開采的礦山情況來決定,不同的礦山地質條件并不相同,選擇合適的防護方式能夠有效的降低地質災害帶來的影響,或是避開地質災害的發生。專業技術人員需要加強安全意識,礦山開采方需要注重完善防護體系,這樣有效防止地質災害的發生,促進地質環境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