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九0二地質大隊,江西 新余 338000)
地質災害、資源和環境等問題都屬于當前社會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其中地質災害發生之后造成的損失比較大,一旦發生地質災害便會給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民眾的生命財產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
做好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才能夠保障一些項目建設可以順利開展,當前礦山水工環地質災害評估工作需要較多的學科知識和技能并借助一些先進的設備,因此需要工作人員具有較高的綜合能力才能準確地評估出具體的危險等級。基于此,文章對礦山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策略課題內容進行分析。
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都會引起地質災害發生,在人們生活環境逐漸改變之后,人為因素已經成為致使地質災害發生的最主要因素。通常常見的地質災害有以下幾種類型:第一,地震。地殼運動的結果具有較強的突發性,在當代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之后,人們對于地震預測研究方面難以做到及時性和準確性,通常預測到的地震都是在極短時間內發生,在發出地震警報時已經為時已晚,地震屬于地質災害當中破壞性比較強的一種災害類型,在較短的時間便會造成建筑物的坍塌,甚至還會引發二次自然災害的發生。第二,泥石流和滑坡。這些災害通常發生身體陡坡的環境下,其中土壤結構疏松便會誘發崩塌,而暴雨或者人工降雨的沖刷以及地下水等活動,也都會讓土質出現松散的狀況,最終導致傾斜和滑落,這些自然災害發生多數是由于人為因素的影響所造成的,在人們過度開發資源過程當中,便會引發泥石流和滑坡的災害。第三,水土流失和地面塌陷。森林破壞情況嚴重,便會造成水土流失,其中地表植被的嚴重缺失便會很難保障土壤,這樣便會造成水土流失。此外,主體或者表面基巖如若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便會形成坑洞,也會誘發地面塌陷,不論何種地質災害的發生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因此,在礦山地區需要做好水工環地質災害特征分析,也需要做好危害性預測工作。
在對礦山資源進行開采時,礦山水工環地質災害對于整個礦山開采項目工程的安全具有較大的影響。在礦山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開展當中,如采用一些先進的評估技術或者評估設備,便能夠讓相應的從業人員準確地對這一地區地質災害危險性及其等級進行評估能夠及時做出預警和通知,進而降低災難發生之后對特定區域造成的不良影響。
同時,也能夠有效降低開采過程中造成地質危害,也能杜絕災害的形成,按照地質災難出現的規律對礦山開采方案進行優化,與此來保障礦山開采工作得以順利的進行,這樣對于得到豐富的礦產資源,保障開采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地形地貌屬于對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影響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地區具備的地形地貌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如若由于勘測的人員自身的專業問題對于地貌知識的了解比較少,必然會導致勘測和分析結果的不準確性,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解決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首先要做的是制定好嚴格的評估策劃方案,在方案策劃期間需要詳細調查了解被測地區的地形和地貌狀況,這樣對于了解地質自然災害發生的規律,以及發生的可能性有清晰的認知,能夠更好輔助得出準確性的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在勘察結束之后,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地形地貌特征會指出地質勘測的分析圖,這樣對于后續分析地質災害,以及災害出現之后的危險性等級確定都提供了客觀的數據和依據。
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在我國礦山資源開采正常開展的狀況之下,如果出現地質災害的頻率比較高,并會影響水利項目地順利開展,因此評估人員需要充分結合實際狀況,針對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的現場進行詳細的調查,通過強化對現場的調查,確保評估工作在科學技術的指導之下順利開展,才能夠辨別出危險性評估的一些影響因素。
在實際調查過程當中需要收集地質的資料較多,這就需要了解在礦山資源開采開展過程當中的具體施工深度和施工方法。在調查到較多的資料之后,對資料進行分類,之后分析出在開展礦山資源開采時需要注重哪些地質災害類型,并且對容易引發地質災害類型的部位進行標注。通常狀況下,山區地形的危險評估屬于調查的重點地區,先要對山區的地形進行全面的調查和分析,了解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現場的具體數據,以此來確保得出的結果具有客觀性和科學性,也能夠為礦山資源開采的開展規避一些危險區域,保障地質災害出現之后不會對礦山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造成破壞。
關于水文環境勘察方面,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開展中,由于水文環境屬于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也是對危險等級判斷的決定性因素,在實際勘察過程當中,工作人員需要對所處地區的水文環境進行詳細的調查,對礦山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等級劃分時,需要了解地下熔巖的狀況,也要全面做好勘察性工作,對地下水和地表水等多個影響因素進行調查,通過勘測獲得一手數據和信息,這樣才能夠對整個區域的水文環境做出全面的評估,也能夠為后續的礦山各項作業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特別是對于地下水賦存與特性分析。
關于地質環境勘察方面,與水文環境勘察相似在地質環境勘察時,需要了解勘察地區巖石的特征和地質結構狀況。由于礦山各項作業的開展對于所在區域地質結構會造成一定的破壞,因此需要了解所在區域地質的基礎結構狀況,充分了解地質結構狀況,對于制定礦產資源的開采方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地質環境勘察時,最主要的工作便是明確地質環境存在的一些不穩定因素。通過規范礦山開采流程,才能夠降低由于人為因素所誘發的地質災害發生頻率。
礦山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對保障礦山資源開采工作安全順利進行意義重大,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評估結果的準確性,需要注重對先進技術的應用。例如在實際的評估期間可以采用PTK技術,也可以應用GPS檢測數據傳輸技術,通過將檢測到的信息及時地傳輸到檢測站當中,并且通過構建仿真模型做好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使用先進的技術不僅能夠輔助人員獲得客觀的檢測數據,也能夠為災害等級評定提供分析幫助。
通過文章的分析得知,礦山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開展時,應當保障評估策劃方案的全面性,注重對礦山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現場的全面調查,并且做好水文和地質環境勘察工作,通過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保障各項預測和分析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