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姝芳,谷曉偉
(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河南鄭州450003)
水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水資源負載指數是表達區域內水資源與經濟發展和人口之間關系的指數,反映當地水資源利用程度及開發利用潛力,常用于開發利用潛力的評價[1]。蔡慶峰[2]利用水資源負載指數分析法計算并分析了杭州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謝曉虹等[3]在GIS 中建立水資源承載力模型,結合水資源負載指數,對全國水資源數據進行分析計算。本文利用負載指數分析法,對慶陽市2014—2018年的水資源生態承載力進行了評價,以期為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優化配置提供數據支持。
慶陽市地處甘肅省最東部,習稱“隴東”,位于陜西、甘肅、寧夏三省區的交匯處。下轄7 縣1 區,總面積27119km2,多年平均降水量485mm,多年水面蒸發量高達1474.3mm,自產水資源總量約8.0466 億m3。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300 m3,是甘肅省人均水資源量的1/4,僅為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7。2018年慶陽市國內生產總值708.15 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9.9 億元,總人口226.66 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7.03 萬人,城鎮化率38.40%。
本文降雨量、水資源總量、用水量等數據來源于歷年《甘肅省水資源公報》,人口和GDP 數據來源于《甘肅省統計年鑒》和《慶陽市統計年鑒》。具體見表1。

表1 慶陽市2014—2018年社會經濟及用水量統計數據
水資源負載指數(C)常用來描述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前景,用來反映水資源的利用水平與人口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今后水資源開發的難易程度[4]。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C 為水資源負載指數,具體分級見表2;N 為人口數量,萬人;G 為國內生產總值(GDP),億元;Q 為水資源總量,億m3;k 為與降水有關的系數;R 為研究區域年降水量,mm。
如表2 所示,水資源負載指數共分為5 級,研究區的負載指數越大,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越高,水資源開發潛力越小[2,5]。

表2 水資源負載指數的分級評價標準
采用水資源負載指數法計算了慶陽市2014—2018年的水資源負載指數,并進行分級評價,結果見表3。

表3 慶陽市2014—2018年的水資源負載指數
整體看來,慶陽市2014—2018年負載指數等級均為Ⅰ級,水資源利用程度高,未來開發利用潛力不大,整體水資源負載狀況不容樂觀。這5年中,2015年水資源負載指數最高,達到了77.20,隨后逐年降低,2018年降至31.73,比2015年降低了59%,與2014年相比降低了40%。計算得到的水資源負載指數與區域的降雨量和水資源總量有一定關系。水資源負載指數最高的是2015年,降雨量和水資源總量均為5年間的最小值;而2018年降雨量和水資源總量最大,水資源負載指數最低。但綜合人口和GDP的多年數值進行比較,水資源負載指數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水資源的利用水平與人口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趨于合理。
慶陽市水資源利用程度高與當地主導產業結構有密切關系。慶陽市是僅次于陜西省榆林市的中國第二大能源資源大市,是國家級隴東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區,長慶油田的發源地。采掘業和石油化工類產業大部分屬于高耗水行業,直接導致了當地的水資源利用率極高。建議未來在發展社會經濟的同時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充分利用雨水和再生水,加強水資源的梯級利用,進一步優化區域水資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