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煒
(深圳市地質局,廣東 深圳 518000)
地質勘察對于巖土工程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勘察技術標準也在逐步提高,地質勘察工作可以檢驗地質條件是否符合施工標準,可以有效的檢驗該地區是否存在安全隱患。作為建筑施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地質勘察工作需要具有專業的勘察技術,并且遞交準確的檢測報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施工人員和施工設備的安全,同時也為該工程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做出了保證。
工程地質勘察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查明工程所在的巖石土地有無質量問題,通過運用專業技術和規定數據進行測試分析從而得出地質勘察報告,然后才可以進行施工[1]。地質勘察要根據獲得的數據報告進行分析、計算和評估,從而得到地質條件與工程施工之間的關系和未來施工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影響,從而保證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在測量結果為地質質量良好且符合各項相關標準的情況下,就可以展開施工,不用擔心因為地質問題影響施工進度,如果地質質量不好或者較差,勘察團隊就需要根據相關標準制定出一份合理有效的方案,這份方案包括對巖土的合理利用分析、改造地質環境、加固地質方法、如何設計基準參數等等。地質勘察工作作為工程開展工作的前提和關鍵,所以一般都是在工程之前進行的。
地質勘察工作因其本身具有極高的復雜性和技術性,所以在面對復雜的地質情況時測量勘察工作也更加具有難度。在面對地勢復雜和地質較差的情況時,需要勘探團隊及時進行勘探測量,勘探測量大多應用到的技術就是工程地質測繪,相關還有物探技術、鉆探技術、坑探技術。這些技術都可以應用到地質勘察工作中,其中最直接簡單的辦法就是鉆探、坑探技術;這兩項技術因為應用范圍廣,使用頻率高具有直接檢測地質情況的能力[2]。
在具體勘察過程中,鉆探的應用范圍更廣,可以根據不同地質和不同環境進行靈活選擇。當因為特殊原因無法探測到地質情況時,就需要坑探技術的幫助。物探不同于鉆探和坑探,物探具有極高的探測效率,在工作過程中通過與地質測繪相結合進行間接探測,不僅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在操作步驟上也比前兩種更加簡單方便。這三種勘探方法無論是哪一種都可以很好地提供勘探數據,為工程的施工保駕護航。
巖土勘察工作經常出現的一種問題就是操作人員的不規范操作而造成的勘察結果與實際結果不一致,比如角點勘察點孔距過大、孔的深度達不到規定的標準。這些都屬于人為因素,是因為操作人員技術不熟練或者操作失誤造成的。另一種人為因素大多是因為技術人員缺乏職業道德心,不具備合同精神,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積極性,對勘探工作不重視,在勘探時只采取一例兩例樣本沒有做到多采集多對比的工作原則。這些都是導致勘探工作進展緩慢、勘探質量不符合標準的主要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工程隊沒有一個合理嚴格的規章管理制度,沒有明確的要求勘探人員具體操作方法和操作以及承擔的后果。施工團隊需要具有一個明確的規章制度,通過獎罰制度提高勘探人員對勘探工作的重視程度,提高在勘探工作中的勘探技術,讓勘探人員對于這項工程具有責任感[3]。
同時需要招攬大量的專業勘探人員進入工程教學,提高勘探團隊普遍的勘探技術,并且提高每一位勘探人員的核心素養和綜合品質,讓他們具有極高的工作責任感。提高技術的同時可以讓他們對工作更加重視,同時獎罰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規范勘探人員,從而減少工作失誤、工作消極的情況發生。
在設定培養人才計劃和相關規章制度的同時,需要建立相關的監管部門。在勘探過程中監管部門可以通過委派專業的監管人員對整個勘探工程進行管理,監督并且檢查勘探人員在具體勘探工作中的操作情況。如果發現操作人員操作失誤或者出現消極怠工的情況,可以及時發現并且進行改正和指導。
當然監管團隊成員本身就需要有監管能力和勘探能力,只有擁有可以讓操作人員信服的團隊領導能力以及可以發現勘探問題的勘探專業能力,才能完全的勝任這份工作,人員的選擇可以施工團隊自行選擇或者選擇勘探團隊具有聲望的管理層人員[4]。
無規矩不成方圓。施工制度、管理制度、獎罰制度、監管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的對整個施工過程和勘探過程進行監管,從而保證勘探工作的準確性和專業性,為工程建設開始施工鋪墊一個良好的“地基”,從而促進工程進度,保障工人安全,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在近年來我國的勘探技術始終沒有得到一定的進步,雖然已經發展成熟,但是一直停滯不前就是退步。勘探技術水平相對于國外而言還有很大的不足,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勘探技術缺乏創新和創新性人才不足。在勘探工作進行過程中,勘探人員取出的地質材料質量普遍偏低,取不到材料質量好的地質,這樣就導致了在分析地質時因為樣本少的關系,導致測量結果與實際情況不符,存在偏差進而影響整個工程施工的進展和施工質量。同時現階段我國的勘探技術還存在勘探范圍小的缺點,在地質勘察工作中,不同地方的地質材料都不一樣,所以在進行勘察時需要進行大范圍多樣本進行采集[5]。勘探技術目前只能達到基礎標準,但是容錯率不大,如果碰到復雜不好處理的地質那么對勘察人員的專業能力就是一種考驗,非常容易發生勘探測試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問題。
對于這種問題的解決辦法需要依靠國家的力量,需要重視勘探技術的創新研究,需要進行綜合數據分析,創造研發出新型的勘探設備以及勘探技術。
在人才培養方面也是如此,加強對勘探技術人員的薪資待遇,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和專業人士進入勘探行業,著重培養勘探人才。通過采取地質復雜的資料,集中勘探專家進行分析,對于國內存在的各種巖石地質資料進行綜合統計,大數據分析設定,并且將勘探結果設計成研究方案和設計圖紙,在創造新型勘探技術的同時制作出新型勘探設備,培養設備操作人員和設備制造人員。最后通過招攬的人才統一進入勘探團隊,對基層勘探人員進行講解新型勘探技術,并且在工程中付諸實踐,并且演示勘探設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保證新型勘探技術可以在全國各地的勘探工作中都可以得到廣泛使用。研發型、創新性人才是國內目前最缺的兩種人才,只有注重人才教育,才能為國家勘探事業做出貢獻,才能改革創新[6]。
勘探結果不標準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人為因素導致的,當然也不乏個別情況是外界因素造成的勘探難題。其中天氣原因、自然因素以及地質環境都是屬于人為不可控的外界因素,是人為無法改變的。
當勘察地質復雜的巖石時,或是剛剛形成不久的地質表層,國內的現有技術無法精準的探測出地質環境以及自然因素,導致測量結果不準進而導致工程的延誤。雖然這些外界因素發生的概率不高,但是也要進行及時的預防,需要制定相關制度定期請地質專家對勘探場地進行測評分析,防止危險情況的發生。
指向性勘探技術顧名思義就是指要著重對施工場地、材料存放區域以及人員居住區域所在的地質進行重點勘測。因為工程建設項目設計范圍之廣、場地之大、人員之多,所以勘探團隊無法在短時間內對整個地域進行勘察。指向性的作用在此刻就體現了出來,勘察團隊需要第一時間對工作區域以及人員區域進行勘探,制作抗震評估報告以及反應譜及時程曲線等,在確保無誤的情況下才可以對其他地質進行檢測,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合理的利用現有的勘探資源,讓勘探工作可以有效合理的進行,在保證工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做業[7]。
對于任意一種工程項目而言,地質勘察都具有重要意義,都可以決定著整個工程接下來的施工進展。因此需要具有相關知識的專業人員對地質勘察工作有一個明確的規定和引導,要做到仔細認真、考慮周到、井然有序的進行勘察工作,確保工程項目可以順利進展,從而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綜合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