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勇
(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勘查院,河南 鄭州 450003)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和信息化手段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各行各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有效優化,但是對于地質礦產勘查工作來說,技術水平還有待優化。在對礦產資源進行開發的過程當中,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積極倡導綠色礦山開采放慢了企業的發展腳步,如果想要有效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首先根據各區域地理環境的差異化,從初期階段的地質勘查方面做合理的規劃,其次,升級勘查技術手段,在進行勘測工作之前做好對周邊環境的保護,將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降低在最小。
地質礦產勘查從簡要意義上來說,就是通過數據收集、地理信息系統和相關地質測量和探測等技術,獲得地質礦產資料的過程[1]。在工作過程中,可以借助專門的礦產勘查顯微鏡對土質的土層結構進行分析,進一步得出有效的地質勘查結果。
(1)勘查范圍廣泛。受區域地理環境差異化的影響,礦產資源出現分布不均勻、資源不集中的現象。
(2)勘查工作艱苦。礦產資源多存在于山體內部結構中,在做勘查數據采集和礦山開采的工作中,常常需要工作人員到一些偏遠山區或者是荒野進行工作,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比較欠缺,基本的供水和供電問題都很難得到解決,另外交通環境也比較惡劣。也就使得地質礦產勘查相關工作難度系數有所增加,同時勘查成本預算也更高。
(3)施工周期長。礦產地質勘查施工環境復雜,所以工作內容也就比較繁瑣,地質礦產勘查工作從施工前期的準備工作到親臨施工現場進行勘查,會涉及到很多的環節,有很多的勘查項目需要較長時間來完成,所以勘查具有施工周期長的特征。
在對地質礦產資源和生態環境進行防治工作的過程當中,第一步,在對礦產資源進行開采工作時,應該嚴格遵循保護環境的基本原則,盡量降低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破壞;第二,在對生態環境進行修復工作時,應該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依照施工所造地的實際情況以及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破壞的具體情況,積極尋找適合的礦區生態環境修復方法。
礦產勘查工作如果做合理的規劃,長期會對礦區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常常有新聞報道由于勘查項目對于環境的保護措施沒有做到位從而對周圍的水資源以及空氣造成污染的現象,不難看出地質礦產勘查工作如果沒有達到相關要求,對于生存環境有深遠影響。包括以下幾點①槽探勘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2]。槽探勘查屬于野外地質勘查的主要方式,也是直接獲取勘查結果的重要途徑,但它會對地表地貌造成極大的破壞。②鉆探勘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鉆探勘查需要用到鉆機,鉆機的體積大,運輸難度系數高,需要先做好鋪路準備,但這些工作會增加工程施工后期發生塌方現象的幾率。③坑探勘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與槽探勘查和鉆機勘查相比較,坑探勘查的破壞性更小,但是使用后產生廢渣,如果沒有及時做環保處理,容易造成碎石流等地質災害,為國家和企業帶來經濟損失。
由于勘查設備大部分體積較大,另外鋪路不僅會破壞地表,也會增加施工后期塌方率,所以,盡量依托原有道路,強化環保、降低對地表植被的破壞率。如果一定要進行道路建設,那么也要做好施工后的修復及處理好勘查工程中所產生的垃圾。同時在勘查工作中還要做好污水處理,避免重金屬污染。
地質礦產資源勘查工作是依托經濟發展的前提下,以地質科學及地質工作為基礎,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合理運用勘查技術,提高工作效率;其次,通過地質勘查填圖相關工作,解決邊遠地區地質資料不足的問題,這些資料還可以用于日后國家的規劃。最后,我國地質礦產勘查系統開展了水質型缺水區潔凈地下水勘查工程、礦產污染土壤修復技術工程等重大項目工程,積極響應了我國綠色礦山開采,建設生態文明國家的重要指示。
國家相關負責部門應該在原有環保計劃的基礎上,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細致化、明確化、強化監管,堅決綠色環保、礦產可持續發展戰略。
國家負責環境保護相關政府機關,應該強化對地質礦產勘查單位的培訓,積極做好環境保護意識的宣講,與此同時與相對應的監督和管理制度相結合,強化監管力度。礦產勘查單位應該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積極配合工作,依照國家所提出的標準以及要求,對原有的施工計劃進行優化,落實環保方針政策,積極履行工作職責,實現經濟效益以社會效益雙贏的局面。礦產資源勘查單位依照現如今的環境保護政策內容,建立完善的環保標準體制,并以此為基礎,對資源的運用進行有效規劃,列支環境保護經費明細,保障環境保護經費專款專用,提高地質礦產勘查的環保水平。
總而言之,地質礦產資源勘查企業應該充分認識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對環保工作予以高度重視,通過提高勘查技術水平、提升資源利用率、建立健全相關體制、強化企業培訓等多種方式,真正促進地質礦產資源勘查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積極與國內外成熟的工作經驗學習,促進地質礦產勘查行業的長期、穩定、可持續性發展,為建立更加美麗的中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