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成
(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院,甘肅 酒泉 735000)
地質災害分為突發性及遞進性兩種,所謂突發性地質災害,一般為人為不可控的地震、泥石流、山體崩塌等,此災害來勢猛烈,一旦災害發生,將為人們帶來毀滅性的后果;遞進性自然災害,一般是由于人們過度砍伐森林資源或無節制的開采礦產資源而造成的地面沉降或是土地沙漠化現象在,此類型的災害具有一個整體的漸變性過程,而這一過程能夠被直觀的被體現出來。而無論是突發性災害或是遞進性災害,遙感技術均能以最為全面、迅速的方式宏觀的將最具時效性的信息呈現出來,準確的判斷出監測地區環境的自然災害發生率。
遙感技術是醫生非接觸性技術,通過遙遠感知的方式將此技術應用于所在區域中的地質監測之中,能準確的預測出地質災害,而遙感技術就是將光學及電子學探測設備與電磁輻射原理相聯合,再利用電磁波的反射特性對遠距離的目標進行監測,將所監測到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將其以圖片的形式反應到后臺操作系統之中,從而完成信息與傳遞反饋的過程。這是一種囊括地質監測與識別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技術,能簡單方便的完成地質災害監測的整體過程。物質是由各種分子、質子及原子構成,而物質之間之所以有區別,主要原因是構成物質的分子、原子等組成結構及種類不同,因此,利用遙感技術反射出的電磁波輻射也有著本質性的區別。遙感設備則針對非同種物質不同的電磁波波段及人工輻射吸收反射與透射陽光作用的差異性,組成不同的影像呈現在人們面前。從現階段遙感技術應用的普及度上看,此技術已經被廣泛的與應用于地質災害分析的過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1)促進國家自然災害數據庫建設。通過遙感設備反應出的圖像信息可觀,遭受地質災害地區的地形在形態、色調及影紋構造與平常的地形、地貌結構有較大差異。遙感設備能及時的掌握地質災害出現后描述災害大小情況及受災程度的狀況,其要是通過遠程嚴控我國資源、氣象及其他專業衛星收集遙感信號的,進而這些衛星將所得到的信息直接反饋到內部系統中,相關研究人員再通過衛星所得到的信息確定受災位置。
在對受災區實行嚴密的監控,將受災區的數據整合出來,研究受災的主要分布及災害形成的原因及發展過程,最終將變化的趨勢合理的推導出來,從事地質災害監測的研究人員將受災區所有的數據梳理出來,建立專門的地質災害數據庫,將數據庫所存的數據制成地質災害預測報告表,已完成整個災害預測評估及災后預測的整體評估過程。
(2)為抗災治災應急措施創造及時信息支持條件。突發性的自然災害來勢洶涌且迅速,人們無法及時準確的預測出災害發生的時間及涉及區域,這樣一來,地質災害一旦發生,人們則沒有絲毫的準確去應對,不僅如此,救援人員也無法掌握到地質受災后的第一手信息,根據遙感技術映射出的影像圖分析出地質災害分類及分級,并建立相關的影視模型,據其對圖像進行判斷,讓救援人員掌握充足的災情報告,以最短時間內實現災害救援工作[1]。
(1)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和監測領域。造成突發性自然災害的主要原因還是由地形、地貌的內部情況導致的,遙感技術便能及時的以宏觀的角度去簡況災區的大量地質災害信息,并對該區的自然天氣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從而為各種地質災害進行有效的預警,并對該區域實施動態的災害監測評估[2]。
(2)土地沙漠化的調查和監測。在遞進性自然災害分型中,土地沙漠化及荒漠化是最嚴峻且最為常見的地質問題,我國也實施了多項措施去有效的預防此災害,若想降低土地沙漠化程度,首先就應對已經出現沙漠化的區域進行動態研究監測,而監測此地區災害動態情況的技術便是遙感技術,此技術一經創新開發,變引起世界廣泛關注,我國也緊跟其后,將遙感技術引入國內,并經過多次試驗、反復整改,最終拓寬了我國遙感技術的實際性操作領域,地質監測人員將遙感技術的多種應用特點開發出來,并將其充分利用,掌握沙化區大量的地質數據,以極快的速度對沙化區大范圍的地質形態進行監測,以收集到該區大量精確的地質信息。
(3)地震的防范與監測。地震發生的原因多種多樣,然而,萬變不離其宗,其本質為一種特殊的地殼破裂現象,地殼內部的應力受到內部應力逐漸集聚,將比表層擠壓到一定的程度后內部應力突然釋放自身的能力,地面表層由于承受不住重壓便發生破裂,而這種能量的突然釋放將會發貨所能泥石流及滑坡等二次災害,而利用遙感技術可以有效監測地震災情,精確的對災害進行研究,以避免二次災害的發生。
遙感技術可以及時的將大范圍區域所存在的隱性災害因素分析出來,以供從事地質災害監測工作的研究人員參考,災區的搶險救援工作具有時效性,而遙感技術的優點便是可以將災區險情及時準確的反饋給救援隊,不僅如此,遙感技術的應用范圍廣,從災害調查、監測到災害的預警、評估此技術均有涉及,由此可見,遙感技術在地質災害監測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